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交互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作者】 葛燕林

【机构】 贵州省毕节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在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作为教的老师和学的学生来说,对于程式化的英语学习模式都有很多疑问和困惑。其中“高分低能”和“哑巴英语”所反映的突出问题是不会用英语来交流,其中说和听尤其薄弱。国内的英语教学大都是以考试为目的,侧重点在于“学”而非“应用”,忽略了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交流。本文以交互式理论为基础,来论述其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动力作用。
【关键词】交互式理论;英语听说教学;探究
【正文】 

  “交互式”是指人们用语言相互交流思想感情、传递信息并互相产生影响的过程,其关键点就在于“相互”。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进行有效的交流,基于这一关键点,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即交互式教学,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并被日益完善。交互式教学是一种打破了传统填鸭式被动教学的积极教学模式,注重鼓励学生学习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受益,并且逐步提高交际能力,在语言运用能力上取得了质的飞跃。在交互式理论当中,教师的角色是通过多媒体及网络等渠道帮助学生培养使用目标语言的习惯,通过学习使用语言并且在错误当中反复试验来寻找学习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交互式将传统的教师的“一言堂”变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动的合作型的教学模式,传统的语言教学当中,教师是“教者”,学生是“受者”,以教为主,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语言知识,没有实践,从而无法能动地将习得的语言知识转换为语言技能;而交互式的教学是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学生在反复的语言实践和练习当中来提高自己的听和说的语言能力,将死的语言知识转化为活的交际符号。

  总体来说,与单一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交互式教学是一种动态的、直接的教学模式,对英语教学齐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

  一、交互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交互式除了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之外,还有教师和学生与多媒体之间的交互。交互式对于英语教学的推动作用,离不开实现交互式教学的途径,其中对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采用,能够更有效地实现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学习者可分为视觉性和听觉型,而多媒体能够将视听说完美的揉和在一起,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多媒体能将枯燥的语言知识通过声音、文字和图像等比较形象直观生动地传授给学生,通过多媒体将知识扩展,例句的展现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点和吸收知识。视觉和听觉的有效融合减少了单一的以课本和板书主的单调乏味的课堂,更能调动学习者的兴趣和主动性。交互式通过多媒体和网络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确立了学生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和主体地位。

  交互式教学模式在多媒体和网络的帮助下结束了一本教材、三尺讲台、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上课的课堂,开启了教与学的新时代。

  二、交互式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应用中的常见问题

  交互式尽管被大多数学校采用,也成为了大学英语听说教学所采用的主要授课形式,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产生。笔者在本部分跟大家探讨目前大学英语听说教学当中的常见问题,主要有以下方式。

  (一)听说课未摆脱读写课的教学模式

  交互式教学给老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有效的交流互动环境,但是如何从读写课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采用迥然不同的模式来教授听说课程,成了教学当中新的困惑。读写课的教学模式除了讲解单词,分析文章结构和句子,没有推陈出新的方法,而这一教学模式也或多或少延续到了听说课堂。听说课堂以听和说为主,学生是中心,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两年的视听说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回答问题的句子结构以及表达观点的思维方式依然没有明显提高,或者停留在当初的水平,原因如下:

  第一,教师在听说课堂上,对于听或者说的语篇讲解过多,学生用这些语言材料来练习的时间过少,而对于这些语言材料学生采用了记忆的方式来消化,没有应用到具体对话中。第二,在听说课上,学生将所学到的短语和句子结构像背英语单词一样往脑袋里“塞”,而不是想象着用这些句子自然地与人对话。因此,这些句子和短语就变成了死的语言片段,脑袋里面都是一些支离破碎的零散的语言个体,学生无法将他们串成现实生活中可以使用的语言篇章。第三,现在的教学模式是,读写课程和听说课程变成了两个独立的课程,没有形成这两门课程内部的交互,学生头脑里没有将读写所学的东西应用到听说课当中,认为这是两门独立的课程,没有意识到这两门课程的互补性。

  (二)交互式不等于开放式

  交互式并非是完全放任学生自学,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固然重要,但交互式并非开放式。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上机学习在实现教师与学生交互的过程中尤其重要。自主学习让学生更自由地选择自己听说课上的内容进行精听和泛听。上机学习则更能体现学生与多媒体和网络之间的交互,很多学生和教师认为,自主学习和上机学习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时间。而真正的交互式就存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上机学习期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互是不能中断的。

  目前很多学校的学生的上机学习和自主学习只是一个形式,没有真正实质性的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其表现形式如下:其一,学生没有充分利用上机自主学习的时间,片面地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是完全开放式的,效率非常低;其二,学生在自主学习期间,没有与教师进行有效交流,很盲目地泛泛地完成课本内容的练习,没有很好地利用提高听力和口语的资源。其三,自主学习和上机学习没有与听说课堂实现交互,学生没有在自主上机学习的时候消化并应用听说课堂上的内容,因此两者之间没有起到相互促进和互补的作用。

  (三)课堂内容形式化

  很多教师把听说课堂变成了扩展单词量的舞台,对于听力时间和练习口语时间分配严重失衡。以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第一册第四单元为例,在本单元的Lead-in部分有一个Brainstorming,教师让学生分成小组,写出关于天气的单词及词组,因此学生列举出来的都是单个的单词而非表达关于天气的语句。为什么不给学生看一个图片?图片展现具体的关于天气图景和人物从事的活动,学生可以看着图片描述天气状况进而表达对于这种天气的心情状态,进而可以练习本单元的重点——Making Complaints and Giving Warnings,而非列举孤零的单词。

  我们大多数老师在视听说课上都会安排学生做Presentation或者Speech,为什么学生在做完Presentation或者Speech之后只剩下了掌声和欢呼声,没有带给他们对于英语掌握和驾驭的自信心和成就感?Presentation或者Speech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用英语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从中找到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满足感。而当前的Presentation或者Speech变成了视听说课堂上的Show Time,学生在笑过和掌声过后没有得到的实质性的英语能力的提高。

  三、实现交互式理论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现代大学英语教学的核心就是交互式教学,交互教学开展以来对学生的英语听力、阅读、写作、口语、翻译、语法的提高具有指导意义,并且在语言知识和技能教学中也逐渐展开。如何更好实现交互式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交接点的凸现,更好地推动英语教学,笔者有以下想法和大家一起探讨。将交互式理论以以下几种方式应用到英语听说教学中:

  (一)培养语感

  不同的语言学家对语言能力和言语能力有不同的区分,但较一致的看法是:学习语言的最终能力是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即语用能力。语用能力表现为表达和理解两个方面,语言表达要求准确、得体,而语言理解则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这是因为,言语交际受制于交际场合和社会文化因素,有时还包括说话人的话语组织,依赖受话人在特定交际环境中的语境假设能力及推理能力(何自然,1997)。交际教学思想的倡导者们也认为只有在具体的语境中呈献和练习语言形式,才能培养出学生对语言形式的得体与否做出判断的能力,并结合语境理解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能力,或简称为语用能力。欲获此种能力,必须培养英语语感。

  外语思维和外语语感是外语能力的最高表现,也是语言教学和言语教学的高度统一。关于语感,胡春洞(1996)的说法是:一个人对英语的语音、语调、上下文关联、行文节奏与风格的感觉,概括为语感(sense of language)。教材上或者词典上对词的释义,通常是高度概括出来的意义,它不可能也没必要反映每个词语在各种场景下的意义、用途,特性以及色彩、形态、韵味等。换句话说,它只反映了理性方面的意义,没有也不可能反映某些感性方面的丰富含义。因此,对一些词,包括一些日常用语,不能停留在注释上,而要“揣摩”注释及释义之外的含义,即寻找语感。

  获取对词语的感性意义的前提,是增强对语言的感受力,要联系生活体验。离开生活体验,很难获得具体感受。叶圣陶先生说过: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其次要大量阅读,留心语言现象及规律。教授语言知识点时,不必逐条向学生进行介绍。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把一些句子式短文呈现给学生,让其朗读这些句子或文章,从特定的语境中去揣测句意或文意,学会自己归纳和总结词或句的用法,然后在语境中运用所学的知识。例如:

  Its getting on my nerves.

  When people die, they cease to exist in this world physically, but love and memory will never die.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Breathe in the sweet scent of freshly mown grass.

  学生通过朗读将语言知识应用到日常表达当中。只有读和背诵好的句子,才能在表达的时候有词可用,因此语感的培养是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二)使用PPP教学模式和可选择模式(Alternative model

  PPP教学模式指的是英语教学经历会经历presentationpracticeproduction这三个步骤,第一步是知识的呈现,实践阶段的目的是达到准确,学习者慢慢发现准确性远远不能表明对于语言的掌握,随后他们通过造句来流利地运用第二语言。PPP教学模式认为准确性能够促进流利性,这一观点虽然遭到了批判,但是在英语听说教学中学生在反复的练习和实践中把知识变成了可以用来交谈的语言。

  Alternative model通过连续的尝试,纠错和反馈使学习者的产出能力趋向精确。可选择模式建立在PPP教学模式之上,要求学习者不仅要流利使用语言,而且要达到精确的程度。学习者在习得了语言知识之后,会试图通过他们所能够得到的资源来表达意义,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将意义完善地表达出来。

  (三)竞技法

  竞技法就是通过各种知识竞赛来促进教学的一种方法。青年学生普遍存在着很强的好胜心,好胜心有建设性的一面,也有破坏性的一面。如果教师扬长避短正确引导,那么学生的好胜心就会转化为学习的推动力。在英语听说教学中,竞技法的运用如下:在听说课堂上用纸条的形式来展现一些情景,让学生要做role play,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把书上学到的句子应用到对话当中。回答得最好的个人或小组,教师可以要求其他同学给他们掌声鼓励,并且适当加分鼓励;回答得较差的个人或小组,教师可以鼓励下次积极参加,给于适当地分数以兹鼓励。通过几分钟的知识竞赛,学生用英语表达的积极性会充分地调动起来。下课前,教师再给学生一两分钟时间,让他们全面浏览一下自己的笔记,然后要求他们分组或以个人为单位,把当天所讲的内容进行快速归纳总结。这样,当天所学的口语知识,通过抢答的方式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了一个知识链。

  学习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不断深化的过程。通过将知识反复地实践和应用,可以更好地实现将知识转化为活的语言。

  四、小结

  交互式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如何使两者更有效地应用在英语听说教学中,有很多的方法。在本文中笔者只是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观察,列举了笔者的三点想法,语感是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语言兴趣和提高其语言能力;通过PPP教学模式将学习者习得的知识变成日常生活中可以使用的语言,通过竞技法来提高学习者的热情,来提高学习者的英语听和说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桂诗春 《中国学生英语学习心理》,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2]刘润请 《论大学英语教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束定芳 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4]文秋芳 《英语学习的成功之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周 萍 《交互式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6

  [6]周启加 《英语听力学习策略对听力的影响》,《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200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