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学校教育如何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

【作者】 蔡可俊

【机构】 江苏省如皋市教育局家庭教育课题组

【摘要】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的孩子,因严重缺少父爱、母爱,成了“留守儿童”;我们的孩子,因缺少家庭教育,习惯上、思想上出现了种种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何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足呢?一、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多一点关怀。二、留意家长动态,给他们多一点要求。三、加强家校沟通,给大家多一些平台。在家庭教育缺失的今天,让我们教育人多点心机、多点艺术,做好一些工作,去弥补家庭教育,去引领家庭教育,从而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
【关键词】家庭教育 缺失 弥补 关注 引领
【正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我们社会的中流砥柱,同时也是学校里孩子的家长们,他们都在为社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受各种因素的制约,现代的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我们农村小学的孩子,因严重缺少父爱、母爱,成了“留守儿童”;我们的孩子,因缺少家庭教育,习惯上、思想上出现了种种问题。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最完备的教育是二者的结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如何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和不足呢?

  一、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多一点关怀。

  “留守儿童”,是目前社会上一个数目较大的群体。他们大多数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主要是负责孙子、孙女的起居生活,认为只要不出事就行了,他们往往要什么给什么,过分溺爱,而在学习上、思想上却很少过问。因为“代沟”等原因,孙辈们不大愿意与祖辈沟通交流。祖辈们文化层次低,教育方法简单,再加之“留守儿童”自以为是“小皇帝”、“小公主”,不大听祖辈的话。这样就造成了有些儿童缺少管束,行为放任,处于失控状态。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在家作业无人检查,学习无人督促,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不少人跟班学习发生困难,有的人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经常在班上惹事生非。严重的还和社会不良青年来往,甚至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

  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我们教育人清醒地意识到:只有给他们多一点爱,让他们在校能感受到一种“家”的温暖,让他们感受到有很多人很在乎他(她),才能让这个群体“健康”起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在情感上走进“留守儿童”。

  有些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无人为他过(她)生日,我们就抓住这一契机开展活动。五年级的陈嘉惠同学,父母常年在无锡打工,她跟随奶奶生活。生日那天,班主任刘老师领着班干部,组织班上的学生为她过生日。于是,全班同学凑钱买了一个大蛋糕。就在班长推出蛋糕的时候,全班的孩子一起唱了起来:“祝嘉惠生日快乐!……”嘉惠当时就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从此以后,嘉惠再也不自卑不灰心了,主动打扫卫生,主动向同学请教问题,像变了个人似的。

  为了让学生了解劳动的艰辛,父辈的辛苦,学校还组织学生看《背起爸爸上学》电影,然后组织部分“留守儿童”漫谈。有一个同学说:“看电影时,我就想到我爸爸在外打工很苦,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如果我不好好学习,就对不起我的父母。”

  通过班队活动、课外活动、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来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同学的友爱,从而激发他们勤奋学习,积极向上。

  因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乏是客观存在的,期望在短时间内改变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有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强化学校教育功能,弥补家庭教育缺失,才能真正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

  二、留意家长动态,给他们多一点要求。

  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家长的工作越来越忙,应酬越来越多,对孩子的关心自然就越来越少了。家长总认为给孩子创造最好的条件,给最多的生活费就是爱,而忽视了孩子健全人格、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他们不知道,家庭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老师再怎样,都代替不了父母的作用。放松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孩子的身上缺乏正气,很容易失去辨别力,可能走上邪路,因此加强孩子的品德教育,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重中之重。

  作为教育人的我们,该怎么办呢?留意家长动态,给家长多提要求。让家长在我们的引领下能主动、正确地关心孩子,引领孩子。

  “知心姐姐”卢勤呼吁广大的父母:与其把财富留给孩子,还不如把孩子培养成财富。那么,什么样的人生是财富呢?我觉得就是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社会道德素质,做个快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有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对生活有激情,热爱劳动,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孝敬长辈,懂得付出与感恩;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学习生活习惯等等。这样的人生是社会的财富,也是父母最大的精神财富!

  在这一点上,我们教育人有责无旁贷引领家长的责任,那就让我们多留意家长动态,对他们多一点要求吧。

  三、加强家校沟通,给大家多一些平台。

  学校教育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要畅通联系的渠道,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和沟通方式,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话联系、手机短信、家校联系本、家访、家长会等,都不失为根好的联系渠道。多方位的沟通可以将学校的教育要求和学生的近期表现及时告知家长,让家长将孩子在家的表现及时向教师反馈。

  家长会是学校与学生家长面对面沟通的好机会。利用这个平台,家长可以互相介绍介绍育儿经验,然后大家沙龙,老师可以向家长介绍孩子在校的优秀表现。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示好”的机会。因为, 孩子是发展中的人,不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点,这是非常正常的。老师和家长都要从发展的角度,去看待孩子,让孩子“要好心”、“满足感”、“荣誉感”在这一刻得到满足,在下一刻鼓足劲扬帆起航;让学生和家长都能真切感受到教师的期望,自然会产生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心理。不要把家长会开成说教会、批判会。

  学校教育不能代替家庭教育,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却是互相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在家庭教育缺失的今天,让我们教育人多点心机、多点艺术,做好一些工作,去弥补家庭教育,去引领家庭教育,从而让我们的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