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上好初中生物课
【作者】 赵瑞建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旧店镇旧店中学
【摘要】生物是中学生接触的一门新课程,很多学生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我们要抓住学生的兴趣,让生物教学有个良好的开端。中学生物是中学生容易接受的一门课,因为他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生物科学的这一特点教好生物课。【关键词】兴趣;氛围;实验;能力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变被动学习的方式转化成主动学习。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呢?对于讲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和一些生理变化的过程,如果只用干巴巴的语言来描述,学生难以接受,即使你讲得再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也不会太高。如果利用挂图、模型、标本、实物等直观教具和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生理感官,将极大的提高学生听课的注意力,有效激发求知欲望,主动去探究知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在上课前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起来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传统课堂上仅仅靠简单的挂图,色彩变幻等手段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显然是很不够的,有了现代信息技术,课前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生态系统》这节课中,学生对森林、草原、海洋生态系统的认识多是局部而非全面,个别的而非整体的;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也因缺乏对生态系统的认识而带来困难,可以通过剪辑整理录象片段,加入声音或文字解说词。录象中生动的画面和逼真的声音让学生身临其境加上简洁的说明,不但可以加强其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会使其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同学们对各种生态系统就有了全面、整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总结生态系统的结构,再用动画展现和分析生态系统的动能。具体情景的设置,使学生兴趣大增,对所学知识理解深刻、透彻,掌握牢固。
二、要调控好生物课堂气氛其次要营造轻松愉快的生物课堂氛围
初中学生学习生物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刚接触生物时,因富有新鲜感,总是兴致勃勃,后来随着知识的增长,难度的提高,兴趣锐减,甚至厌倦放弃。如何使学生对生物产生持久的兴趣呢?我认为营造轻松愉快的生物课堂氛围是一剂良药。由于年龄特征所致,许多初中学生做事或学习常从情绪出发,感情用事,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个特征,来调控课堂气氛。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由于生物学科具有名词概念多、知识内容抽象,与自然、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等特点,如果生物教师长时间地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会感到厌倦,就不会创造出良好的课堂气氛,所以作为一名生物教师要充分挖掘有利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极其多样的,主要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归纳总结法、实验教学法、多媒体应用法等。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可能有一种万能的普遍适用的教学方法,任何教学方法都有长处和不足。但教学原则却有就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知识掌握的层次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认知心理学表明:学生对于提供的认知材料,由于出现形式不同,对此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的总结归纳,才可以找到适用的方法,进而教给让学生独自学习,掌握学习生物的方法。
三、与实验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可以生动的将生物原理教给学生,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实验的应用。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例如:学习“蝗虫”一节前,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回家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
2、《中学生物教学参考》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201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