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活用英语教材,使学生“动”起来

【作者】 敖 进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资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绝不是教学的唯一标准。那种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只会制约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重新认识教材的价值,以发展、拓展的眼光来看待教材,创造性地活用教材。

  所谓创造性地活用教材,就是教师要根据自己所在地区、所教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对于不同地域的教师和学生,教材都不可能十全十美,这就说明教师不可能做教材的忠实的执行者,而是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展现自己的个性,引领学生步入英语学习的新天地,最终达到英语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以教材为起点,以不要教材为终点。从教教材走向用教材教,是一种教学理念的转变。从宏观的角度讲“用教材教”,意味着教学不仅是教书本知识,而且是哺育人精神成长,从微观的角度“用教材教”,意味着引领学生与教材文本对话,并从中汲取精神营养。

  一位国外教育家说过:“最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最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活用教材。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大胆置疑问难。有疑,才有问,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思索的动力,创新的前提。只有学生积极主动探究、学习、才能学好知识,提高素质。

  前不久,一代表团到美国进行教育考察,美国有二百多家儿童博物馆,许多博物馆写着“请动手”。因为有好多东西,若不亲手摸一摸就没有体验,若不亲手试一试就不会形成能力。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早已成为教育界的一个口号,但什么是动手能力,如何培养动手能力,似乎在不少学校和教师的身上还不太明确。

  什么是动手能力,怎样让学生动起来?通常动手能力是指肢体性活动能力,但在教育意义上,动手能力还应包括大脑的活动——思维能力。直接地说,学生动手能力就是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动起来,就是让学生积极思维、积极活动,通过活动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激发学生动手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感到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学生动手应该是积极的、活跃的、主动的,而不是被迫的。

  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活用教材,创造各种机会激发每位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比如:组织英语兴趣小组、组织学生唱英语歌、表演英文小品、做英语游戏、组织学生看英文电视剧、电影、订阅有关英文报、杂志,这样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同时又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制作图画,让学生得到直观印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

  二、鼓励学生动手

  教师要让学生理解,教师讲课再好也不能转化为学生的能力,只有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得到锻炼,得到发展,才是最好的教学。同时,学生动手一旦有些进步,就要及时鼓励,让学生在成功中进步。教学中要及时表扬奖励敢质疑、有问题、能创造的学生,要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快乐有趣、大多数学生参与的活动。满足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找到施展才华的地方。

  三、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教学中不光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动手的兴趣,往往还需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1、要求自身为人师表,克服马虎心理,认真负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调整好教学结构,提倡“尝试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采取“引——扶——教”学法指导,消除学生的依赖心理,打破教师包办格局;

  3、教师还应善于归纳和提炼教材,善于因材施教,消除满足心理;

  4、在教学中多利用愉快教育,有效地调节厌烦心理。

  5、在对学困生进行成功教育时,要培养正确的成功心理,使他们明白学习上的成功是努力与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反复动手,追求高效

  教学,教就是导,就是训,就是示范;学就是练,就是动手实践。教师需要才华,但不需要卖弄学问。就像体育教练,主要是为运动员讲解动作要领和技巧,也可以偶尔做一点示范,但是绝对不能从头到尾自己在那里瞎忙,而应当要运动员去反复练习。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就要让学生听得懂、看得明。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应大力加强听说能力的培养,增强日常会话内容。如师生对话、问答,生生练习,还可充当不同角色模拟外国人交流等。其次,要把语法放到句子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法;再次,要把单词放到句子课文中学,通过多次重复和运用,达到记忆的目的。

  教新课程不仅注重理解,掌握和运用,而且强调学生“经历了什么?”“感受了什么?”和”体会了什么?”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体验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教师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要体现探索性,给学生逻辑有充分的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把教材中的素材从原来供教师向学生讲解和分析转变为让学生讨论和探索,从而使知识灵活地被学生掌握。

  总之,教师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创造性地活用教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联系实际,补充、扩展、归纳、整合、变通、调整。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真正成为自身素质发展的主人。让学生获得生动、主动的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在思考中获得知识,提高其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