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作者】 1任淑慧;2王 倩

【机构】 1江西中医学院临床医学院;2江西中医学院学生工作处

【摘要】 无论从宏观层面,还是从微观视角来考察,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面临着不少严峻挑战。国内外大环境的深刻变动、思想政治教育绩效欠佳和教育对象本身的变化,是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挑战的关键因素。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当代大学生;挑战
【正文】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战略任务。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布实施以来,大学生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然而,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在新形势下面临着诸多挑战。胡锦涛总书记指出,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四个方面的突出思想问题:有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有的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较差;有的艰苦奋斗精神不足、心理素质脆弱;有的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影响较深。对此需要认真面对并采取有效措施。

  一、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宏观层面:国内外大环境的深刻变化所导致或引发的新挑战

  1.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大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社会公德、身体心理状况与国家和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2.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繁,对增强当代大学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们争斗下一代的斗争更加激烈,大学生成为敌对势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观点、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重要目标;他们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某些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不可低估。

  3.我国经济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社会思想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对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对“社会主义终究可以战胜资本主义”这一命题,大学生的坚定性存在下降趋势;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走向问题,有很多大学生表现出茫然点或持非主流观。

  4.互联网等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在大学生生活、学习和思想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影响日益广泛,对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它扩展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提供了现代化手段,然而,虚假的、不健康的、甚至是反动的信息往往乘虚而入,一些错误思想和不良文化乘机扩大传播范围,对广大青年学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微观层面:思想政治教育绩效欠佳和对象本身的变化所形成的挑战

  1.在校大学生呈现出压力大、心理问题较多、抗压能力不强、学生群体层次多,思想差异性较大等特征。许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成才欲望非常强,但社会阅历比较浅,心理发育不成熟,极易出现情绪波动。当代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加复杂、多样和具体,他们的发展压力普遍加大,思想更加独特、多元化。

  2.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还未在高校的教职员工头脑中深入扎根。少数高校没有把大学生思政教育摆在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少高校存在教书与育人相互脱离的现象。现行的学生教育管理仍然处于“缺漏补漏”、“缺样补样”的状况,缺乏前瞻性,未能摆脱“消防”式的工作局面,存在较大程度的被动性。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和协调,导致工作相互推脱或趋于表面。

  因此,全社会要共同努力,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开展法律宣传活动、加强网络资源管理、倡导主流文化等,以此净化社会环境,为大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氛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良好的平台。

  三、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教育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思想政治教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是在向学生讲述有关思想政治、道德修养方面的立德立身之本。这些不像自然科学中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那样具有客观性,易被不同思想政治素质的人接受。不同思想素质的人对于立德立身各有自己的看法,一些正确的观点极易被先入为主的不合理观点所抵制。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教育对象对强制性的要求持反对态度,他们只愿意接受来自于自己心灵的观点。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做被教育者的朋友,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明白教师的要求、标准也是他们自身发展应该努力达到的标准,这样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效果。由此观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进行成功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我国古代教育学著作《学记》中提到“亲其师,信其道”。这种观点已被无数的教学案例所验证,笔者对此也有亲身体会。笔者在一节政治课上曾劝说过一名上课看无聊读物的学生,效果不佳。为了收到较好的效果,笔者尝试从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入手,将过去按时按点走进教室改变为提前几分钟走进教室,利用这几分钟时间和学生闲聊,聊电影、电视,也聊文学作品,聊伊朗核查,也聊未来就业。尽管这几分钟所谈内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但是拉近了师生的关系,使学生由接纳政治教师转变为接纳政治课,这使学生上课的学习态度都有所改观。在笔者又一次与前面提到的那位学生亲切交谈后,那位学生愉快地接受了笔者的观点,这一点可从以后的政治课上他再也没有看课外读物得到证实。

  ()教师要有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师德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万世师表,就是因为他的才学以及品德,他将“仁”作为人生的核心内容去追求,深受学生爱戴。教师作为学生的表率,要让学生自觉地将教师作为学习、仿效的榜样,就必须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学识,提高自身的修养。很难想象一个不学无术、道德败坏的教师能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尹红领.加强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培养的新思路[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9).

  [2]李季.学校教育与公民意识培养[J].教学研究,1997(7).

  [3]韩东亮.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浅析[J].河南农业,2008(8).

  [4]刘华民.《论语》导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