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英语课文预习四法
【作者】 李 军
【机构】 四川省营山中学
【摘要】【关键词】
预习是高中英语课文学习的最重要阶段。我们在老师讲课前,应先自学一下课文,尽量运用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和方法主动地去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并且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这样不仅学习效果好,而且还培养了自学能力。有了这种学习能力,即使将来没有老师教我们,我们也能够自己看书学习了。同时,我们通过预习还能发现自己知识上的薄弱环节,抢在上课前补上这部分的知识,不使它成为听课时的“绊脚石”,这样,我们在理解和接纳新知识的时候就会更加顺利。
课前预习的方式很多,这里我们根据高中课文的特点,选择以下四种预习方法推荐给大家。
一、通读预习法
通读预习法就是将课文从头到尾地阅读一遍,这是我们平时使用最多的预习方法。通读有朗读和默读两种方式。对于比较浅显的记叙文,我们可以采用朗读的方式,而对于含义比较深刻又有一点枯燥的论述文和说明文,我们往往采用默读的方式,因为这些文章只有通过反复地默读,边读边想,才能真正理解其内在的深刻含义。当然在实际课文预习过程中,朗读和默读这两种方式并没有严格的限制,是可以交互使用的。在预习课文时,我们首先要明确预习的要求。一般来说,课文预习通常有两个要求,一是了解课文的大意,一是为课文的正式学习扫清语言障碍。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了解课文的大意。首先,阅读课文标题和插图来预测课文的内容。其次,根据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或教材pre-reading中的问题来快速阅读课文,运用查读(scanning)、略读(skimming)等阅读技巧,来找出问题的答案。
阅读是最简单的一种课文预习方法,一般只要十几分钟时间,便能将一篇课文预习一遍。课文预习应安排在新课的前一天晚上,做完当天作业之后进行。时间多,就钻得深一点,时间少,就看得浅一点。但一定要预习,这样可以改变我们英语学习的被动局面。
二、精听预习法
精听预习法类似于通读预习法,只不过是用“听”来代替“读”。精听预习法起源于钟道隆将军的英语学习逆向法。钟将军认为“以听攻读则事半功倍”,主张“听不懂也要硬着头皮听”,并利用录音机的暂停键,逐词逐句地将所听到的课文内容写下来,“以最严格的要求,从最基础的知识学起”,扎扎实实地提高英语综合水平。我们课文预习也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准备好一台录音机或跟读机和一盘课文朗读磁带,以录音带上的课文朗读的声音来代替我们要预习的课文的文字,心无旁骛地下决心去听懂它(而不是看懂它)。具体做法是:先将所要预习的课文朗读录音带从头到尾播放一遍,大致了解一下课文的大意。这时千万不要看教材,因为这也是在检测我们自己的听力水平到底如何。也许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自己能听懂很多课文内容,这会增强我们进一步学习的信心。即使我们什么也没有听懂,也不要紧,下一步我们要借助录音机上的各种功能键,再一句一句,甚至一词一词地重放录音,播放一句,跟读一句,力争搞明白每个单词、每个句子的意思。对于听不清楚或一时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回放两至三遍,直到弄懂为止。最好我们能够象钟将军所说的那样,将听到的课文内容明明白白地写在纸上,然后再与课文逐字对照,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精听预习法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也需要我们有很大的毅力,但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建议大家对一些篇幅不太长,且生词不算多的课文采用这种预习方法。
三、标记预习法
无论我们通过读还是通过听来预习课文,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暂时不能理解的词句。如果我们先停下来把它们弄懂的话,就有可能打断我们的正常思路,影响了对课文的整体理解。但我们又不能轻易放这些词句过关,此时最好的办法是先将它们用笔标记出来,等到整篇课文全部读完后再去解决,或者等到老师讲解课文时,再去把它们弄懂弄通。我们汉语有句俗话,叫做“不动笔墨不看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在预习课文时,要做有心人,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尽量多地发现问题,这样我们在老师讲课时,就能有重点地去听,课上也不愁提不出问题了。
在预习课文时,我们可以作标记的内容很多,如不熟悉的单词或短语,课文的主题句与关键词,或者是重要的语法现象或特殊的句子结构。由于课文的文字一般都是黑色印刷的,所以我们在作标记时,为了醒目起见,也可以用些彩色笔来把有用的知识点标记出来。另外,我们做标记的方式也可以多一些,可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标记以区别对待,如直线、波浪线、圈点、小三角、五角星等。这样做,可以避免由于色彩或符号单调而导致我们情绪低落,使我们的课文预习生动有趣起来。
四、探究预习法
一篇新的课文,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未知的世界,预习就是结合我们已有的知识,对这个未知的世界进行探究。探究预习法通常是在上述三种预习法之后进行的。通过我们对课文的初步了解,我们已知晓文章大意,接下来就可以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对课文中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分析各段之间的逻辑关系,准确理解人物性格、事实原因、作者的观点以及文章字里行间的深层含义。探究也就是对课文的第二遍阅读,或者是深层阅读,通常是采用精读(Intensive reading)方式。这时我们要放慢阅读速度,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来仔细阅读课文,力求全面了解课文结构,以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为了更好地搞明白课文意思,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将课文翻译成中文。在精读过程中,我们还要仔细体会课文的精彩语言,留意词的搭配与使用。碰到疑难问题,首先是自己认真地去思考,多角度地进行分析与推敲,借助参考书或工具书来解决课文中的难点,这是培养我们自己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必经之路。
探究预习法有利于我们对课文进行透彻的预习,对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效果非常明显。但由于这种预习方法要求较高,花费时间较长,有时会增加我们的课业负担,我们可以视情况有选择地使用。
总结以上几种预习方法,我们可以把课文的预习过程概括为这几个字:读/听、划、查、思。先预读或预听课文,将课文中不懂的单词、词组或句子结构勾划出来,再查阅书后的Notes to the text(课文注释)或有关参考书和工具书,然后把查出的资料和答案写在课本的空白处,紧接着结合预习情况进行独立思考,归纳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确定听课的重点。英语课文的预习能清除我们听课中的障碍,提高听课效率,掌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并克服课堂记笔记的盲目性,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