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依据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 马玉林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秀水乡第二小学
【摘要】【关键词】
课堂教学中,若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教学就进入了良性循环,课堂就能焕发出生命活力;反之,教师采用灌输法,逼迫、强拉学生学,而学生被动应付、拖拉、逃避,教学就陷入了恶性循环,课堂就成了折磨人身心的牢狱。教学中,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快快乐乐地学, 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阅读是一种终身教育的好方法。热爱阅读可以改变孩子的一切,学会阅读会使孩子受益终身。那么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时总会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果不会边读边思考,那也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读书能边读边思考,不但会解决理解课文中许多问题,而且会出人意料地显示出他的聪明智慧。如低年级的孩子读《坐井观天》一课时,文中有这么一句话:“一只青蛙坐在井里,一只小鸟飞来了,落在井沿上。”有的孩子边读边思考,向老师提出来:“老师,这句话不对”。他认为应该改成“一只青蛙蹲在井里”。还有,低年级的一名小同学在阅读《春天来了》时,老师提问:“春天来了,冰雪变成什么呀?”他回答说:“变成了春天。”他没有说冰雪融化成水,可见他在读书时进行了积极的思考。这两个例子说明,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把主动权交给他们,不但会发现解决许多问题,而且会逐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的习惯。
课本中有许多的词语、句子,如果单独把它们抽出来理解,学生往往会有困难,但如果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仔细琢磨一下,就能够确切的理解。如《草船借箭》中,最后一自然段中“神机妙算”一词,学生查字典会知道它的意思是:“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如果学生能联系上文读一读,就可以知道诸葛亮算到三天以后定有大雾,并会有东南风,因此船头向东、船尾向西,而且利用了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草船借箭的计划才得以圆满完成。这样一来,“神机妙算”这个词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比学生查字典的效果好得多。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对学生的独特见解不要轻易下结论,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理解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使其不仅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达到思有源,思有序,思有获,思有创新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习惯。
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十分丰富。许多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的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理解会有一定困难。如《草原》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话:“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由于大部分学生没有见到过草原,对“洒脱”一词的理解有一定难度。有的学生联系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说在草原上行驶不必像在马路上一样,还得看红绿灯,还得受警察的限制,可以自由自在,不受任何约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体会出“洒脱”这个词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四、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学会用汉语拼音等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根据读写的需要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词典。”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试想,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通过预习,认真查阅工具书,解决了阅读中的疑难问题,不是最典型的主动求知吗?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借助工具书理解了疑难问题,了解了文章的写作背景,不就是找到了一位知识渊博的老师吗?
五、培养阅读时圈画批注的方法。
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同志在读《二十四史》时,作了无数的批注、评点,在空隙处密密麻麻写满了自己的看法。这个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生在读书时,伴随着积极的思考,用铅笔在课本上圈一圈,画一画,随时写下自己的看法、体会,不是很好吗?学生在读书时,只有一边读一边思考,才会有所感,才会圈画批注,这难道不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吗?
六、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所感,有所悟,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习惯。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不要勉强,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小学生从幼儿园来到小学,他们是很自信的。他们对人诚恳,好发表自己的看法,不会抑制自己的感情,也不会隐瞒自己的思想。这些都是自信的表现,是蕴涵在他们言行在潜在的主人翁意识。但是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使学生的自信心会逐渐减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有必要“给学生多一份做主人的信心”。
最后,还需要说明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在坚持不懈的反复练习中养成,光说不练是不行的,没有耐心和恒心也是没有好的效果。要教育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多少做多少,不断积累,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就形成了。
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主要靠自己反复练习,但也离不开教师的训练和指导。教师要有周密的考虑和科学的安排。在这里,还应特别强调教师的身教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学生的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总之,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我们教师应该把每一个学生看作有灵性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教师见解的复述者,知识的容纳器,更不能把学生看成教师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道具,而应当把他看作是一支支等待点燃的火炬。我们的学生只有做过课堂的主人,才有可能具有“主人翁”的品质,也才有可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人,未来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