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推行历史愉悦教学法,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作者】 张兆华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教学研究室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从教多年来,我发现:很多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一提到历史,就说历史上那么多的年代、人物、事件,一想就头大,和我们现在距离又远,很多问题难理解,成绩也不好。在与学生座谈中,我了解到,很多学生觉得学习历史纯粹是为了应付考试,认为历史枯燥无味,非常难记,学习经常处于低迷状态,思想游离于课堂之外。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学生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改变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如何生动活泼地把历史课上好呢?通过历史愉悦教学法,增强历史课的趣味性,使课堂成为丰富知识、增长见识的课堂,而且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历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1.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受社会、家庭的影响,长期以来,都认为历史科不重要,是典型的“副科”。有一年,我刚接手初一的历史,有一位学生家长来访,对我说,历史科也参加考试吗?可想而知,在家长这样观点的熏陶下,学生该有怎样的学习态度。

  2.学习方法不对。认为对历史的学习主要靠“死记硬背”,平时学不学无所谓,在考前突击一下,照样能考个好成绩。由于认识上的错误,学生养成上课不认真的习惯。因此,即使是以后复习了,也因为把握不住重点,形不成知识体系,效果不佳。

  3.旧的课堂模式。旧课堂模式只注意到了教师应怎样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上课只注意听而忽视了做,不主动去学习,学会了课本内容而不会解决实际问题,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差。

  一、推行历史愉悦教学法的具体做法

  我将自己通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出的愉悦教学法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历史愉悦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愉悦法教学以凸现学生主体为指导思想,以激发学生兴趣、减轻学生负担和全面提高学生历史素养为宗旨,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激活兴趣和愉悦身心的学习大舞台,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学生激趣求知。开展诸如讲故事比赛、知识擂台、巧设疑难等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课堂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方法和能力,重视学生自主精神的激励,重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想方设法让学生用内心的体验和创造去学习。

  结合潍坊市教科院“345”优质高效课堂,把历史愉悦教学法在整个课堂中的运用分为五个环节,即: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合作交流,展示总结——精讲点拨,巩固提升——知识构建,检测反馈。具体步骤如下:

  1.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通过各种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吸引到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上来,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及目标,即要解决的学习问题。做到学有方向,有的放矢。导入的方式很多,如故事导入、歌曲导入、意境导入、问题导入、背景导入等。在愉悦法教学中,我根据每课的学习目标与学生已有知识,来确定最佳的课堂导入。如在学习《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课时,用《大汉天子》的主题歌《守业更比创业难》导入新课,说明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形势严峻。在学习《难忘九一八》一课时,用歌曲《松花江上》导入新课,学生在歌词和曲调中回到那令人断肠的年代,更激起学生对日本和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不满。在“七七事变”后让学生歌唱《怒吼吧 黄河》。在学习《丝绸之路》时,上课前拿出准备好的石榴、葡萄、核桃等实物,提出问题:这些都是我们现在常见的东西,秦始皇作为中国的第一个皇帝能吃到这些东西吗?我们现在能吃到的这些食物是谁的功劳?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习中国古代科技时,我是这样做的:我举起课本,问:纸是哪国人发明的?是谁发明的?你知道我们的课本是怎么印刷的吗?古人的书是怎么印的?打开课本又问:汉字是由什么演化而来的?我们的古人是怎么记事的?……学生一听,胃口被吊起来了,马上行动起来,纷纷翻书寻找答案……

  2.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学生根据学习目标,依据导学案的自主学习内容,要求学生静心、动手、动脑,快速阅读课本进行自主学习,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学成果,综合思考性题目或新生成的问题需讨论解决的,要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组内交流,再解决不了的提交全班同学共同交流探讨。这个环节要求学生既要独立思考又要合作学习,要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组织能力,组织本小组成员完成自主学习内容的交流,并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组织好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平时要训练好各小组长,指导他们如何组织小组成员交流展示学习内容,如何指导小组成员进行有序学习。教师要随时发现问题随时对学生进行点拔。

  3.合作交流,展示总结。本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利用愉悦教学法的课本剧表演等各项措施,引导学生突破重难点,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学习知识,展示自己,提高能力。

  ⑴让学生讲故事。鼓励学生把知道的故事与相关的课文内容结合,上讲台讲故事。比如,学习宋代的节日时,我问:“寒食节是纪念谁的?”,当一个学生介绍完介子推的故事时,其他同学都表现出崇拜的目光。学到老子具有辩证思想时,让学生讲述“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的故事,使学生明白好事坏事之间的转化,从而更能理解老子的辩证思想。学到“楚汉之争”时,让学生讲述鸿门宴的故事。当一个学生声情并茂讲完时,全班同学不由自主的为他鼓掌。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每个学生都可通过努力做到。这个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勇气,还尝到了做小老师的滋味,内心充满成功的喜悦,兴趣盎然。

  ⑵课本剧表演。学习《抗美援朝》时,让同学自编自演“一个苹果”的故事,当一个苹果在几个同学的手中传来传去的时候,我看到有的同学眼中含有眼泪,真切的体会到了当时同志们之间的友情及当时的艰苦,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取得了胜利,表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所以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学习西周分封制时,一个学生演周天子,几个学生演周天子分封的诸侯,通过他们之间的对话让学生理解诸侯享受的权利和诸侯应尽的义务。使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金字塔形的西周等级制度。学习魏孝文帝改革时,当北方统一并出现了民族融合趋势的情况下,作为当时的统治者应该何去何从?向学生发问:“如果你时孝文帝,你会怎么做”?学生通过表演再现了当时的情景,也更加深了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历史课本剧表演的形式还有:小品、相声、即兴演说、辩论等。学生把学习的艰辛变成了表演的快乐,把学习的苦事变成了获取知识的乐事。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接受知识。不自觉的突破学习难点,强化学习重点。学生学的轻松,教师教的轻松,但是学习效果却是最佳的。

  4.精讲点拨,巩固提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点拨,点拨内容:一是针对学生的展示点评,肯定好的,指出出现的问题。二是对学生模糊不清的疑难问题,做出准确答复。三是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点拨讲解,归纳方法、规律,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⑴指导学生记忆历史问题时,给学生找窍门。

  如编写历史歌谣来提高学生记忆速度:在学习古代历史的各个朝代时,很多学生在记忆这么多的朝代时感到有困难。为了使学习更容易记忆,我是这样写的:“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与两晋,南朝北朝都短命。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朝明朝加上清。”《春秋五霸》这一课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众多,歌谣能清楚的把复杂的内容变得浅显而容易。可以这样写:“齐桓公用管仲,尊王攘夷葵丘梦。退避三舍晋文公,城濮之战称英雄。一鸣惊人楚庄王,邲战败晋做霸王。吴王阖闾用孙武,改革内政终败楚。越王勾践天不负,卧薪尝胆终灭吴。”把枯燥的内容变成欢乐的海洋,让同学们在欢乐中、在愉悦的心情中完成教学。把每节课的前后五分钟充分利用起来,让学生把所学知识用歌谣的形式呈现出来,既让教学变得轻松和愉快,也让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愉悦中学到了知识。

  ⑵点拨重点、难点时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例如在学习《长征》时,播放长征纪录片片断以及《我的长征》电影片断,运用课件,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让学生知道在红军是如何在两年的时间里走完二万五千里路的。再让学生思考:既使在今天你有信心重走长征路吗?通过感性知识学生被长征场面所震撼,提高了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质量,更真切地感受到长征是中华民族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伟大壮举。感知长征的过程,思考在新时期该如何弘扬、传承长征精神?再如,《文化大革命》对初中生来说非常难理解,可以通过当时的图片和影视资料来补充课本内容,如当时出现的批斗会,到处贴的大字报,红卫兵进京得到毛主席的接见等内容。再现当时的场面,更能理解课本内容。当然不是每一节课都需要使用课件,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创设动态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与好奇心。

  5.知识构建,检测反馈。全体同学根据学习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后,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并对本课的学习进行自测、检验学习效果。学生在巩固课本内容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小结本课的内容。如画知识树、表格、图表等方式呈现。让学生将自己构建的知识体系画在黑板上并小结本课的内容。学生在做检测题时,独立完成,让两个学生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同桌互批,组长统计本小组检测情况。

  以上五个环节在理论上有如上的先后顺序,但在具体教学中,往往是交叉进行或平行的,可以灵活运用。愉悦教学法也不是在各个环节中都要运用,而是要根据课本内容、实际情况具体操作。

  二、取得的成效及应注意问题

  (一)取得的的成效

  1.学生的学习态度得到改变。在愉悦教学法的实施中,课堂气氛始终处在和谐、民主、愉悦的的状态中。学生的学习态度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方式也从单一的接受性学习向多种学习方式并举的方向变化,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历史思维品质。

  2.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得到提高。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领悟和创造中学习,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愉悦法教学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启发了他们自我探索创新、萌发创新的意识。在课堂中,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学习,参与讨论,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提高。

  3.学习成绩大大提高。学生轻负担、高质量,对历史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全面提高了历史教学质量。在各项考试中,我所教班级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并且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历史特长生。

  (二)需要注意的事项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业基础水平、学习习惯注意改进教学方法。

  1.勇于改革,构建具有历史学科特色的课堂。

  2.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注重教学艺术,通过多种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注意情感渗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