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析人本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李 梅

【机构】 贵州省瓮安县城关一小

【摘要】人本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强调人的直接经验和内部感受,强调人的本性尊严、理想和兴趣,强调发展人的潜能和树立自我实现观念。育人为本,关注成长,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发展的理念,也是我国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传统的语文教学中缺少人本教育,它抑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语文教学中的人本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人本教育;语文教学;有效运用;浅析
【正文】 

  人本教育强调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与尊严,注重了受教育者的个性、人性、潜能的发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传统的教育理念下,语文教学对人本的漠视完全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以僵化的教条代替学生的理解,它不仅没有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创性的见解,而且不给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展示的机会,把学生变成了看客,旁观者。它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抑制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又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因而从人本的角度来看待语文教育,我们发现语文教育本身所蕴涵的更多的是实现人的总体的和谐发展,而非简单的实现其交际工具的效用。许多教师非但没有从人本的理念去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生命的发展,就连教师自己也迷失了发展的方向。然而不管何种语文教学,最终都是人的发展,语文教学只有以人为本,从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出发来思考问题,设计教学,才能获得重大发展。

  一、人本教育应充分体现学生个性发展

  人本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首先是把学生当作一个“人”来看待,尊重其人格和发展的权利,并给予充分的信任。新课改教育理念强调的是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即应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发展,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变化所必须的自我教育、能力的初步形成作为最基本的任务。语文教学如能从这一理念出发,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语文教学就会充满生机与活力,语文课堂就能成为学生求知、探知的美好场所。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时,教师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引领学生走进祖父的园子,感受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学生自然就会品味自己快乐的童年生活,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园子给作者萧红自由欢乐、幸福的童年,教学中紧扣园子展开教学,就能把学生带进童年时代的生活环境,体会童真童趣、体察世界,产生自我感悟,这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二、以人为本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学科中所蕴涵的丰富人文素养,是进行人本探索不可多得的财富。语文教学应力求运用语文工具,以学生为本,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会生存、会学习、会做人的真、善、美个体。

  1、尊重学生体验发展自我

  人本教学依赖主体自身的需要,兴趣或快乐体验发展自我,而不是教师的单方面教育。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要关注学生对学科本身的态度。这种态度是潜移默化的,因为语言文字的熏陶和浸润,不仅仅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抚摸和触动,人格的净化和升华,它包括了阅读的兴趣、态度、习惯和品味、世界观和人生观。如《祖父的园子》教学中,始终以学习语言为主,在教学方法上,着重以赏读、品读、美读为主,全面引导学生积累、感受、领悟课文的语言。如: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要怎么样,就可以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悟出趣、悟出情,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品味快乐的童年生活。抓住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本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远影响,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本教育优势,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呼唤。语文教育中的人本教学主要依赖主体自身的积淀,而不是他人的灌输来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因而要造就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比如通过问题学习、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改变师生角色,采取“生教师评”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情景教学,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引导他们的情意发展,通过“阅读片段”教学指导学生从对片段内容的理解上升到对人物情感,内心的把握。要彻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教法,使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共同导演,共同提高的舞台。如《祖父的园子》这课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好奇、贪玩和幼稚,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小孩子的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文中的语言非常有特色,平和、朴实、充满童趣,运用拟人、排比,使语言整齐而幽默,富有诗意,真实地再现了多彩的童年生活,读起来仿佛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园子里的小动物,小昆虫,花草树木都像是有生命的,有自己的思想,生活得自由自在,教师在引读中自然就培养了学生自主意识。

  3、造就学生创造精神

  人本教育鼓励培养人性的、开放的、真诚的、能动的知识接受者。汉字思维内涵的多层次性、汉语文内容的丰富性和汉语阅读的多解性,最能引发学生的创造力,要在高度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挖掘语文中的人本内涵,激活与语文相关的多方面知识和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创造行为。如《祖父的园子》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也是学生在品味快乐的童年生活,更是在阅读童年的自己。

  我们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展现自己,让学生的“语文自我创造”充分纵横驰骋。在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作文,使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体验、思维、创新相交融,从而实现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