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刘训峰
【机构】 山东省莱芜市莱城区口镇中心小学
【摘要】 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把教学内容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本着先整体后部分、先宏观后微观的原则,整体感知、理解教材,直奔主题,不要在细节上下工夫。让每个知识都以系统中的知识面貌出现,引导学生寻找教材的规律和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这一理念可操作性非常强,落实单元整题教学,将有利于教师对单元知识整体认知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对单元整体目标的把握,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 推进 ;实践; 反思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感觉到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学习各种教学理论,养成不断学习,勤于实践,乐于反思,时常研讨的氛围。从而规范课堂行为,深入课堂实际,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突显课堂教学的优势。以下是我在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的探索与实践,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一、研究教学理论,把握单元整体教学的高度
我们在学习中深刻的认识到:和谐教学倡导的整体建构,不仅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系统,也把教学内容看作是一个系统,要求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本着先整体后部分、先宏观后微观的原则,整体感知、理解教材,直奔主题,不要在细节上下工夫。教师要引导学生站在系统的高度去学习知识,让每个知识都以系统中的知识的面貌出现,引导学生寻找教材的规律和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这一理念可操作性非常强,落实这一理念,将有利于教师对单元知识整体认知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对单元整体目标的把握,有利于教学资源的共享。有利于减轻教师负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积极探索实践,发挥单元整题教学的功能
以五年级第十册第五组课文“深深的怀念”为例,首先要学习并把握单元的知识体系:根据导读内容把“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作为贯穿本单元的主线。五种课型贯穿一个中心,将单元预习课、单元精读课、读写结合课、阅读课和综合课、矫正课分别用一课时完成,其中两篇略读课《灯光》和《一夜的工作》只用了一课时,大大节省了时间,突显了集体备课的有效性,达到了教学资源共享,也解决了课时数少带来的压力问题,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保证了学生的阅读时间。
三、深挖教材教法,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做到举一反三
根据系统论的原理,学生在整体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的过程中,可尽快找到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方法和规律,做到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还是以“深深的怀念”为例,单元预习课要抓住“怀念”二字,深化主题,以“智慧树”的形式,呈现单元知识框架体系,学生对单元整体目标有了整体认识;单元精读课上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李大钊的革命精神,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真情实感?课上紧扣这个问题,设计出现了一条清晰的线索:找外表——抓词句——探内心——悟情感。引导学生通过“找外表——抓词句——探内心”这三步充分感受李大钊的革命精神,读写结合课又把总结的这条规律发散出去,让学生充分发挥,有话可写;单元略读课上利用总结的这条规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倡导学生自学,形成良好的自主探究合作氛围,做到举一反三;单元综合课上从整体出发,以小见大,紧扣中心,出色的完成了单元知识的整合。
四、反思教学环节,共同交流不断提高
老师们每节课后必反思,反思必交流,教研氛围浓厚,课堂驾驭能力不断提高。单元整体推进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从老师到学生都是刚刚接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基本把握住主题,从主题出发,围绕主题去浏览课文。引导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深化对主题的理解。需要教师、学生的情感投入,语文学科的文本是无处不充斥着情感的东西,“诗即思,言即情”,所以,在引导学生认识这几位伟大形象时,通过教师、学生与文本有感情的平等对话,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教师的情感点拨,学生的“情动辞发”等引发想象,谈谈感想,谈谈心情都较好地引发了学生的共鸣。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必须把握其特点,找准教学定位。
(1)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有着一致的目标,但功能与分工各不相同:精读课文承担着本单元教与学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掌握这类文章的方法与规律,给学生以“知”;而略读课文则是精读课文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通过阅读实践,主动将“知”向“行”转化的最好训练场,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踏实有效”。
(2)精读课文在教学时,必须“细嚼慢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略读课文教学时,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学习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在教授过程中我们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做好充分的预习,自读自悟。也可以说,略读课文使学生唱主角,教师有幕前转到幕后。不过“放手”绝不是“放羊”,特别是在重点、难点的地方,教师一定要点拨。
(3)“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略读是为了推广应用,略读课文的教学,就应当以教材为拓展点,内引外连,适度拓展延伸,让略读课文成为单元教学主题的延续,单元教学方法的整合,单元思想感情的深化。
总之,各种教学技能、教学理论的获得,都是在不停的实践和不断的反思中提炼出来的。课堂教学没有止境,正如我们一起探讨的“我们的语文教学没有句号,只有逗号”。我想我们的单元主题教学也是这样的:我们尝试着、我们反思着、我们收获着……
参考文献:
[1]《语文教学通讯》 期刊 2011
[2]《中国当代教学流派》
[3]《玫瑰与教育》窦桂梅
[4]《山东教育报》2011—2012
[5]《小学教学参考》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