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 隋有善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同和中学

【摘要】众所周知,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则有赖于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成的易事,必须经过多个环节的培养方能显出效果。
【关键词】学习兴趣;问题情境;创造力;创新思维
【正文】 

  物理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在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但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针对这些特点,设计处理好课堂提问,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结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善于激趣导学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培养创新思维,强化创新意识是关键,而兴趣对意识又有着推动作用。所以,我们归根到底是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摆脱“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还要在课堂上注重提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当然,对于课堂的实验也要进行改革,杜绝独角戏,要尽量让学生亲自操作、研究,这样不仅可以使他们产生学习兴趣,且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就可以自行思考解决,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经常鼓励学生质疑

  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前提。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解决一个问题是已有知识技能的应用,而提出一个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勇于质疑,敢于对人们“司空见惯”或认为“完美无缺”的事物提出怀疑;勇于向旧的传统和权威挑战。做到实验让学生做,问题让学生提,思路让学生想,疑难让学生议,错误让学生评。例如,我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探究水的沸腾”一节教学时,让学生对司空见惯的水的沸腾现象提出问题,并互相议论。“水沸腾时,有大量白气。”“水沸腾时,水面翻腾作响,继续加热,水温就继续上升。”“不,有资料介绍,继续加热水温不变。”“为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猜想质疑,讨论热烈。而教师不要过早地给予肯定或否定,要把结果交给学生通过实验来证明。通过这种设疑、释疑的实验活动,激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探索手段解决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树立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和创造性思维。

  三、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有些学生常常不满足于课堂上所探究的实验,一节课下来,意犹未尽,他们跃跃欲试,渴望获得更多;有些学生则动手能力不强,想自己试着做实验,又怕做不成功,在实验中往往处于旁观者的位置。为此,我采取了两种措施。一是不定期地开放实验室,给吃不饱的学生进一步施展身手的机会,让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更好地锻炼自己。具体办法是采取自愿参加、全方位开放的形式,自主选择实验方法和实验器材,完成自己的实验探究和创新。二是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小物件,来完成,如“飞机投弹”、“纸锅烧水”等。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和基于何种目的,这些实验都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这样也能达到将实验室“搬出”学校,将仪器“搬回”家中,真正做到实验教学的“改革开放”,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开展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科技小制作、小发明活动带有很强的实践性、科技性和创造性,可以促使学生把动手与动脑、实践与探索、学习与创造、基础知识与科技信息密切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我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针孔照相机、潜望镜、平行光源、电铃、潜水艇等实验仪器或模型,对原有的实验装置进行改造和创新,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既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了学生把科技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五、在习题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必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发挥其最佳效果,习题课教学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环节,必须予以重视。笔者在习题教学中,首先精心设计具有一填多填,一题多变,一题多词,一题多思,一题多解等训练题,然后在教学中注意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氛围和情境,诱导学生对同一个问题,习题可能也提出多种设想,多种解答,多种思路、多种技巧等创新思维,诱导同学当思维在某一方面受阻时能立即转到另一方面去思索去解决问题,这就能产生新的思路,增强和实现思维的变通性、灵活性,培养了学生的散发思维的创新习惯。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不但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进行思考,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只要我们努力探索、勇于革新,把学习与创造、模仿与创新、理性与幻想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一定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根据中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求知欲强的特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爱学物理、会学物理、学好物理,从而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田世昆主编《初中物理教学通论》,1987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张长斌主编《中学物理》2005年出版

  3、《影响教师的100个经典教育案例》胡明根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