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活”起来
【作者】 罗慈美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第九中学
【摘要】【关键词】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现实和时代的呼唤。信息时代的来临,使现今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的人才,需要他们“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考试不考综合实践课”“会不会因实践活动耽误了教学进度”等应试心态的制约,一时很难让无数的语文教师不能适应综合性学习教学的要求,同时,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本就还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这样就让大家无章可依,不少教师把形成的结论当作条文来背诵,而忽视了学生的自主理解,排斥了学生的独特思考,扼杀了学生智慧,摧残了学生个性。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综合性学习,才能真正让综合性学习活起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教学取得最大的成效呢?
一、打破时空限制,让综合性学习“活”起来
如在“找秋天”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就可以把课堂带到室外,到田野里校园里去找秋天,要小朋友细心观察,可以用眼睛看,鼻子闻,还可以用耳朵听,用手摸,调动各种感官去找秋天,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发现秋天的特征;学生也可以问家长,查资料,从而知道了什么样的时节是秋天,哪些景象才是体现秋天的,不同国家,不同地方的秋天都有哪些景象,这让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从活动过程中去得到乐趣。而秋天到来后,各种颜色、不同形状的叶子像蝴蝶般飞满了校园和乡间小道。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细心的孩子总爱拣几片漂亮的叶子夹在书中做书签,此时此刻,发动学生到课堂外面去,采集各种树叶,召开一个色彩斑斓的赏叶会,那是多么令学生开心的事啊!在这个活动会上,学生可将采集来的树叶进行归类,(如按颜色归类、按形状归类,按药用价值归类等),将自己的归类内容说给大家听。在介绍树叶名称和树叶归类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学生随机识字的能力,丰富了词汇,发展了语言。而把叶子进行归类后,喜欢画画的学生马上想到用树叶贴画,有的学生在画自己喜欢的树叶,有的和同伴一起自制叶片标本……这一过程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审美、绘画、想像、创造、探究等能力,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开展演艺剧场,让综合性学习“活”起来
爱表演是孩子的天性,把游戏引入课堂,能给予儿童更多的心灵自由,满足他们的“游戏冲动”和“角色幻想”的需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课文,这样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课外的一些读物中也有适合学生表演的作品,对于这类文章,我们可以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担当课文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在教学《想飞的乌龟》就可以请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然后戴头饰表演,这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内化过程,又是对学生健康完美人格的塑造过程,收到了语文学习事半功倍的效果。而语文综合性学习,采用表演的形式更能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如“汉字娃娃找朋友”这一实践活动,教材设计了这样的游戏:七个汉字娃娃戴着头饰到他们中间去找自己的好朋友,这个游戏很有趣,有助于促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每个娃娃都充分的参与到这个活动当中,都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最终也就复习了所学汉字和构字规律等知识、方法,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制作了卡片和头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最终形成了实践能力。
三、动手动嘴结合,让综合性学习“活”起来
“画说写”是一项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是低年级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它比一般的看图说话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其主要步骤是:第一,孩子通过自己的想像来构图;第二,自己动手把心中的构想画出来;第三,通过自己的口把图画的内容有条理地讲给小朋友听。如让学生自办手抄报,学生们既当“作家”,又当“编辑”,一个个兴趣盎然。学着编辑构思版面、设计栏目,查找编写各栏目需要的文章,并根据版面的大小,合理地裁剪文章、添加插图,效果令人振奋。孩子起的报名是五花八门:《语文大观园》、《小脚丫》、《金太阳》、《青青园中葵》……设置的栏目是举不胜举:“焦点访谈”、“实话实说”、“热点追踪”、“开心果”、“成语沙龙”、“佳作选登”、“畅想乐园””……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内容和体裁的限制,没有老师的硬性要求,学生办的报纸完成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构思,自由绘画,自由表达。毫无疑问,“画说写”不但培养了孩子的想像及绘画能力,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孩子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样,我们也可以开展`“看说写”、“做说写”等系列语文实践活动。通过学生动手、动嘴、动笔,自主去做,自主去说,自主去写,从而自主培养创造能力,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跳出教材限制,让综合性学习“活”起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这样的规定,真可谓“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一切“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都可以成为语文课题的资源”,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渠道。打破以语文学科为中心的局面,充分考虑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语文学习与儿童生活、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我鼓励学生走出学校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的大课堂,做生活的有心人,在丰富的生活中寻找综合性学习的资源;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将语文课上学到的知识用于实地调查、访问,从而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主动进行深入研究,使动手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锻炼。。语文综合性学习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并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活动的展开,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
九月,正是农忙时节,到处是一派忙碌景象,我班学生开展题目为“一颗种子是如何变成一粒米?”的综合性学习。在全班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他们十分踊跃,提出了“要打好多次药水,到底打了些什么药水,分别有什么用处?”“为什么需要先撒种,等长高后,才能正式插秧到大田里?”“为什么每年就要在夏天和秋天收割?”……十几个问题。接下来的学习,学生根据兴趣、特长自由组合,小组长分配任务,为了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调查重点,我还帮助他们设计了表格。孩子们有的写了日记;有的画下了一幅幅田园风光;有的收集了描写农民耕种的诗词曲;有的自己当小记者,亲自下地体验调查……到展示学习成果的日子,学生各显神通:有照片、有素描、有誊写的诗文、有学生自己写的日记……特别让我感动是有学生说:“身为一个农村的孩子,原来连稻麦都分不清,经过这次活动, 我深深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我的建议下,他们又按照我们以前学习的手抄报的制作方法,制作关于农忙的手抄报,进入了新一轮的语文综合性学习。
五、进行专题研究,让综合性学习“活”起来
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经常需要开设专题性的综合性学习。我们可以采用下列常规程序:1、围绕一个主题确定阅读内容,如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科学家的故事等,一段时间安排一个专题,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2、摘记或评析所读内容,并列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3、通过交流讨论或查阅相关资料,主体地判断、思考,试着自己解决问题。比如在“走进三国”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可以这样设计:1、仔细阅读少儿读本《三国演义》或有关《三国演义》的导读。2、“小小三国迷”竞赛活动。由学生自己主持,教师协助多媒体播放题目,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3、说说阅读时遇到了哪些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提出未能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商讨解决方法。4、“心目中的三国英雄”。引导学生评析书中人物,通过展开辩论,让学生学会全面评价人物。5、搜集由《三国演义》故事演变而来的成语或歇后语。这样的专题性课外阅读综合性活动,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受到经典文化的熏陶。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主动探究、自学自育的能力。
总之,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既能体现小学生身心特点,又能体现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活动性的学习方式。它的最大特点以儿童的自主活动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体现儿童学习方式的自主性,活动性,开放性和综合性。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从儿童活动的支配者,指挥者,变成他们的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要采用多种方式使学生在教师有意识地引导下,抓住展示自己的机会,成为活动的主人,从而使综合性学习真正“活”起来,发挥出它应有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