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作者】 张德军

【机构】 山东省阳信县翟王镇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为我们奠定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价值观基础。我们应该认识到,教学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素质教育的实施,将彻底改变以往的封闭式教学,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与无知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的积极参与以促进其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一个创造型的教师应能帮助学生在自主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教会学生怎样应对大量的信息,教师更多的是一个“向导和顾问”,而不是机械地传递知识的简单工具;教师应该是“指挥”,与学生共同奏出优美的旋律;教师应该是“配角”,把学生衬托得光彩照人;教师应该是“热线”,让学生永远感到鲜活与新颖;教师应该是“导游”,引导学生探幽发微,欣赏险峰的无限风光……研究性学习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在研究中会涌现不少富有创见的思想,学生用创新的精神去学习,探索成了学生最大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初中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趣味导学就显得有为重要。教师的恰当的趣味导学可以创设出最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

  导入新课要有趣味性,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确实,好的导语是优秀的演奏家拔出的第一个音符,散发出神秘的魅力,引诱着听众渐入佳境;好的导语是教师精心打造的一把金钥匙,放射出独特的光芒,带领着学生登堂入室。因此要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式导入新课,或摹实境、调激情,如我在讲《狼》一文时,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给他们也描摹了这样的一种场面:“暮色加浓,你一个人穿行于森林之中,风声飒飒,树叶也随着颤动,一股凉气涌上心头,你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突然,你发现前方绿光忽隐忽现,伴着一声野兽的嗷叫,你意识到了这是狼的叫声。你不想往前走了,可是后面的密林深处还不知潜伏着什么危险的动物。当你还处于犹豫之时,那只狼已经出现在你的面前。”说到这时,有人发出了尖叫声。于是我让他们睁开眼睛,随问他们该怎么办。然后我顺势引入了课文:“有个屠户也在毫无准备之时遇见了狼,而且是两只狼,他选择了哪种方式呢?”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如临其境加强他们的情感体验,震撼他们的心灵从而得到情感共鸣。;或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对联、俗语、名人故事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借教具、助领悟,讲杨绛的《老王》一文时,以韦唯的名曲《爱的奉献》导入,并提出要求——听完歌曲时谈谈自己关爱别人的事例。激荡回肠的乐曲既能激起学生回味自己的情感体验,同时无形之中又在进行德育:“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学生学会关爱身边不幸的”。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构思,灵活运用导入方法,在课的一开始就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向自主学习的意识中。

  教学方法要有趣味性,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反应达到顶点使师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发现法,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点面结合法,是找准切入点,以教师的点带动学生的面,以学生的点带动学生的面,从而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层次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教学,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都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课内的趣味导读和课外的扩展视野是两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课内外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充分体现语文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素质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作用,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四个一”工程训练,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所谓“四个一”工程训练,是指“每人讲一首古诗”、“每周一篇读书笔记”、“每周一篇日记”、“每月一部好书”的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的训练。这一训练把课外阅读积累起来,通过课内有计划的活动如激兴演讲,日记展评,故事会,新闻发布会,读书报告会,我是小主人知识竞赛等,训练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课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质。初中语文课是一门融文学、政治、天文、地理、音乐、美术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基础学科,活动课的综合训练恰好适应了语文教学的需要,活动课上能把所有的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能极大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比如:“黄河,母亲河”,“我也追星”,“戏曲大舞台”,“马的世界”等综合性活动课,就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使学生在情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了熏陶和感染。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阵地,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品尝到语文给他们带来的无限的精神激励和鼓舞,让学生自主地去拥抱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