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与能力

【作者】 蔡 超

【机构】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长乐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倾听是交际、获取信息的前提和基本素养与能力之一,养成倾听的习惯,培养倾听能力,是学生基本能力之一。然而在课堂上,学生不爱倾听、不善于倾听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在十二年的教学经历中,我通过调查、分析、查阅资料,认为影响学生倾听的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倾听者个人方面

  一是讲解的内容影响倾听。教师或他人讲述的内容适合听者的兴趣、爱好,就容易激发起倾听者和积极性。反之,则倾听者反应迟顿,或者转移注意。

  二是个人兴趣、爱好对倾听的影响。如对不同学科,学生表现出不同兴趣,对自己感兴趣注意听,不感兴趣学科的就不大听、不好好听。

  三是年龄特征。年龄小的阶段学生,倾听注意时间短暂,中高年级学生倾听注意力时间较长。

  四是个体差异。不同的个体,在倾听兴趣、倾听习惯、倾听注意时间分配,倾听效果均存在不同差异。

  讲解者方面的原因

  一是讲解者精神状态。如果讲解者情绪饱满富有活力,学生则表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如果讲解者精神萎靡,,情绪懈怠,则倾听者也会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二是讲解者语言技巧。如果讲话(课)节奏适度,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则会深深吸引和打动倾听者。如果讲话语言枯燥,一潭死水,则会大大影响倾听效果。

  三是讲解者的个人魅力和形象。如果讲解者衣着得体、外在形象佳,有亲和力、感召力,则会得到倾听者认同肯定,更容易集中倾听的注意力。如果穿戴不整,外在形象不佳,则会对倾听者造成负面倾听影响,甚至产生拒绝和厌烦情绪。

  四是讲解者是否注意调动倾听者的注意力。讲解者如果在讲解过程中时刻关注听者,通过语言的变化,姿体语言的引导调动,则倾听效果较好。如果讲者只顾讲,不注意倾听效果,则会使倾听者注意分散。

  倾听的环境因素

  一是听众的多少影响倾听。我校平均每班人数达74人,属比较典型的大班额现象,听者人数如果按40-50人控制,教师会更好发挥讲解技巧,灵活掌握课堂,易于取得较好效果。

  二是倾听者之间情绪感染。听众中多数人精神集中,积极围绕中心内容思考、探讨,则整个场景表现出热烈、积极的听课(讲)的良型局面。如果听众中有个别打茬、杂音或与讲话内容无关的其他声音、动作,则会分散听众注意力,干扰倾听,听众之间情绪良性与负面干扰十分明显。

  三是讲授辅助手段的影响。如果讲授(话)者利用电教、多媒体或挂图、板书等辅助手段,会更直观更有吸引力,能激发听者的兴趣、集中注意力。反之,仅凭口述,时间长了则会降低讲解效果,影响倾听。

  四是其他环境因素。如果噪声、场地位置、灯光、气候、时机都会影响倾听的效果。

  基于以上认识,我就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谈以下观点和想法:

  一、明确倾听的要求。授课(讲话)之前,教师要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提出听的重点要点,培养学生有意识倾听的习惯。

  二、讲授(话)内容尽可能接近学生年龄特征和已有知识水平,让倾听者有兴趣、能听懂,内容太深奥会让学生云里雾里坐直升飞机。

  三、创造好倾听环境。把握好最佳的讲话(听)时机,时间不宜过长,选择相对安静、舒适的环境讲(听)课。

  四、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倾听,通过有意识的倾听培养,让学生在倾听过程中养成边听边思考的习惯,抓住讲话(课)内容的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如听后复述、讨论、交流,讲授者通过抽查方式了解学生听的效果。

  五、边听边动笔记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求中高年级学生养成边听边记,抓住要点和主要内容记录,并加以整理,学生将会获取更多更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六、发挥好教师榜样示范作用。教师在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能较好地转述、复述,提纲契领地讲出新课的内容,并要求学生跟着学习、仿效。

  七、控制听众人数。尽可能在小范围内讲课、讲话,使用音控设备,让听众听清听明,少讲大课、少开大会。

  八、培养学生注意尊重他人、专心倾听的礼节。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升互助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九、师生之间互动互助。信息的交流是双向的,甚至是多方位多角度的。将倾听整理与表达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倾听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要对倾听注意力集中、听后发言转述完整,能指出别人的优缺点作为评价的内容,适时地加以表扬、肯定。教师认真倾听学生的讲述,教师要求学生带着任务和一定压力听讲(话),逐步让学生养成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

  十、注意培养学生倾听的动机、兴趣、习惯和能力。有动机,便有需求,有需求便会产生兴趣,教师要变无意识的兴趣为有意识的动力,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要让他们养成:一旦进入课堂,一旦进入倾听环境,就要竖起耳朵、心到、眼到、手到,做好听的一切准备。

  十一、倾听能力培养包括:(1)养成好的听话的姿势,坐正,眼睛观看讲话的人,讲述与倾听者有眼神交流;(2)能听懂别人讲话;(3)能抓住并简述别人讲话要点;(4)能归纳、总结别人的讲话;(5)对别人讲话加以分析,能提出自己的观点,恰当地评价别人的讲话,并积极鼓励学生对别人讲话内容进行判断,讲出自己与众不同的方法。

  十二、重视“差生”倾听培养。每个学校每个班都有语言少、发言少的学生,他们说得少,老师无以检验是否听懂听好,教师要多给他们复述、重复别人讲话的机会,促使他们去听,再进而让他们听懂听好听出优劣能对别人的讲话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十三、注意探索、积累倾听能力培养的技巧、方法和策略。整顿听课的组织纪律,教师眼神和姿体语言的提示,布置一定倾听要求和任务,要求学生记录,对别人的复述、评价等多种途径加以应用。教师对孩子讲话注意听,适时肯定,以一定动作予以回应,让孩子感觉到教师在认真倾听,从而模仿教师倾听别人讲话,教师在讲话时要讲究音调、语速、情感起伏,抑扬顿挫,通过多种途径去培养孩子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