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学美术教育畅想

【作者】 任信润

【机构】 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岔河小学

【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天性。小学美术教育是艺术教育,实施艺术教育就必须运用现实美和艺术美来感染、影响、教育学生,使学生具有感受美、欣赏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知识和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理想、审美观点和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美育素质,需要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让学生感悟、效仿、体验,挖掘学生潜能、拓宽学生视野、启发学生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美术;美育;兴趣;素质;创新
【正文】 

  美术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帮助学生塑造完美的人生。美育在于鼓舞人们去享受美、欣赏美、追求美,使人充满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美育作为一种爱的艺术教育,能有效培养学生自尊自爱和尊老重爱幼,以及爱学校、爱社会、爱祖国、爱人类、爱和平、爱生活的情感态度,使他们能在爱的体验中获得审美的共鸣和喜悦,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建设健康而积极向上的美好人生。

  一、关爱学生,创建和谐

  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但却十分脆弱,一不小心,就会滚落破碎,不复存在,学生的心灵,如同脆弱的露珠,需要老师的倍加呵护。”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有感情的学生,因此,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得从“心”入手,多给学生一些关爱,时刻做到以诚相待,以理服人,以爱育人。爱是一门艺术,它的力量是巨大的,它能潜移默化地滋润学生的心田,感染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心有灵犀一点通,增强自信心和进取精神。我们只有将心血化春雨,精心浇灌万朵花,去关爱每一个学生,工作才有效率;要以满腔热情,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倾注全部的爱心,关爱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教学工作才能得心应手,水到渠成,铸就丰硕成果。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心情愉悦,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建快乐、轻松的课堂,能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其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的学习动机,力求开拓,追求创新,展示新颖独到,不拘一格,各具特色的教学平台。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如果始终让学生有一种期待,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新奇,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吸引力,那么这肯定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在美术绘画活动中,我从不要求学生“照葫芦画瓢”,而是充分让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张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创作,实施开放教育,赏识教育,挖掘学生的闪光点,多鼓励、少批评、重呵护!表扬学生经常说“嘿,你的作品真有创意;如果涂上底色,你的画会更好;如果物体画大一点,那这幅画就更漂亮了;颜色鲜艳一点会更好;哇,比老师还用心呀;画得好极了,真棒;继续努力,老师知道你能行”等等。“爱能融化一切,爱能感动一切。”教师的教育需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注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从学生实际出发,循序渐进。设计民主、平等、和谐、活跃、自由的课堂,使其心情愉悦、情绪高昂、观察灵敏、思维活跃,积极参与活动,竭尽全力地发挥才能,抒发感情,学会创新,增强审美素质,提高鉴赏能力。

  二、关注生活,树立美感

  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爱美是人类的天性。人类自从在劳动中诞生美之后,就寻找着美,追求着美,创造着美——既孜孜不倦地用美的规律塑造客观世界,也孜孜不倦地用美的规律塑造着自身。艺术上的美都来源于生活,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美术教师需要引领学生深入生活,善于发现我们身边丰富多彩的美。春天,春暖花开,花红柳绿、万紫千红,各种花儿都竞相开放,五颜六色,芳香扑鼻;夏天,绿树成荫,碧海黄沙,湛蓝的天空,火红的太阳;秋天,秋风中的红叶,高粱地里的高粱,举着火红的火把,威武地站在那里;冬天,鹅毛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分外妖娆。自然界绚丽多彩的景象和事物,美不胜收,千姿百态,引导学生去观察和体验,让学生置身于美好的自然环境中,这将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大自然梦幻般的美总会让人心旷神怡,秀色可餐,令诗人陶醉,使画家痴迷。

  大自然有很多美,只要你用心地发现,用心地探索,就一定可以发现它的美。罗丹说:“美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存在,而是缺少发现。”生活是万卷书,生活是万花筒。毛泽东在《沁园春·雪》里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美需要发现,美需要欣赏,美更需要探索,才能增强,才能陶醉,才能实现美育价值。美术教育,其实就是审美教育,是审美和教育的融合体。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它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说:“让我们解放眼睛扔掉有色眼镜,要看事实,看未来;解放头脑,撕掉精神的裹头巾,要想得通,想得远;解放嘴巴,享受言论自由,谈天,谈地,谈出真理来;解放双手,甩去无形的手套,大胆操作,向前开辟;解放空间,把学生从文化的鸟笼里解放出来,飞向大自然,大社会去寻觅,去捕捉。”让我们勇于发掘孩子们的创新潜能,弘扬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美术教育不同于德、智、体、劳的教育,它是通过艺术等美感活动和审美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和修养,来转移学生的心理气质,改变学生的精神面貌,从而达到全面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也就是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健康发展,成为具有崇高情操与富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学生。用美来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是美术教师的光荣职责。

  三、优化教法,积极评价

  优化教法,提高效率。把握好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对上好一节课,对实现美术学科教学目标,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不仅仅是一门技术,它对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美术教师要与时俱进,具备以人为本的思想,把握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悉心研究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这样才能提高美术课堂的教学艺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技巧很多,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可以开拓课程资源,可以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创建和谐课堂,可以开展观察活动,可以进行作品展示,可以走出教室写生,可以讲故事,可以做游戏。只要能寓教于乐,教活学生,实现有效教学,唱歌也无妨!

  教学改革日新月异,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教育和培养学生,熟练驾驭教材,熟练掌握学生,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教活教材,教活学生,绝不能只停留在教给学生掌握某种绘画技法上下功夫,更为重要的是教给方法,培养能力,达到创新。比如,教学《童话里的小屋》时,抓住学生爱听、爱讲童话故事的心理需求,选取经典童话作品,引导学生观看多媒体童话故事,或听童话故事录音,或师生讲讲童话故事,均可实现教学目标。又如教学《一片森林》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们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木,然后再请学生自由讲述他们看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树,怎样的树干、怎样的树叶、怎样的树枝……通过细心的观察,再结合学生自己平时的积累,大胆实施想象功能,创作自己所需要的森林画面,既可以各抒己见,施展学生自己的才能,又教活了课堂,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了学生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技能,真正实施了素质教育,可谓教得轻松,学得愉快。我们美术教师何乐而不为呢?这样的教学,学生热情高涨,思维活跃,在听、看、思、做、说的过程中,自主性得到了充分发挥,个性得以极大地张扬,活动精彩,高潮迭起,笑声不断,是新理念下的快乐教学。

  深刻认识,正确评价。儿童的世界是诗,儿童的世界是童话,而成人的世界是现实主义的世界,成人与儿童对同一个对象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所以儿童创造的东西是多元的、无限的,他们的作品充满大胆想像与个性表现,这需要教师带着童心走进他们的自由创造的世界,用童心品评他们的作品。注重呵护天真无邪的童真!注重对学生作品的有效评价,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实现高效教学。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育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培养人才的科学,教师要努力掌握和运用教育规律,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美术教师需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具备主动积极的学习动机,产生执著的探索精神,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把审美教育寓于传授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当中,在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修养。其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引向自然、走进生活,使其知、情、意、行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地发展,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统繁.语言艺术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东方青年·教师,2010.12);

  2、裴海根.抓住儿童心理特点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改革[J].江西教育,2011,(12);

  3、旷志华. 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D].华中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