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程下如何营造快乐政治课堂

【作者】 张英燕

【机构】 河北省涿鹿县涿鹿镇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巨大困境。一谈到政治课学生立刻会把它与抽象、空洞、教条等词汇联系在一起,政治教师仿佛也成了呆板、古怪、僵化、不合时宜之化身。面对此情此景,教师不由得感叹:政治课好难上,政治课上好难。学生对政治课缺乏应有的热情,甚至产生厌学情绪。这既不利于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也不利于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处理问题,影响学生全面发展。诚然,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教材内容的陈旧以及学生自身的认识偏差,都是造成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原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许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方法单一,缺乏新意,使政治课教学的路子越走越窄。如何打破这一沉闷局面,赋予政治课教学新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真正形成师生的双向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摆在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为了适应21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国已实行了新课程改革,作为基础学科的政治课,依据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从教学目标、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及教学观念、教学思想上都有了崭新的变化。中学政治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中学教师,因此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更新观念、明确任务、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之中。在教学中应当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政治课“快乐”起来。

  一、运用名诗名句,让政治课道理通俗化

  古诗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内容,名诗常常寓意深刻,给人启迪,令人深思,把这些诗句运用于政治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深奥的政治道理。比如在学习“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知识点时,我选用了学生熟悉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并设问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再请学生回答,最后总结出原因。这样不仅使学生对该知识点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而且扩大了知识面,做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

  不仅名诗可以用,名句也可以信手拈来,巧助政治课教学。例如在讲“艰苦奋斗”这一知识点时,我先让学生搜集不同时代关于艰苦奋斗的名言,然后上课时让学生发言,同学们列举了“艰苦奋斗,玉汝于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毛泽东)”、“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王进喜)”等。通过这些名句,学生深刻领悟到了艰苦奋斗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当代中学生更要发扬这种精神。

  实践证明,在政治课堂引用名句名言,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使学生尝试在快乐中学习,学习中找到快乐,而且提高了教学实效。

  二、构建活动课,让政治理论生活化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习是学生的个体行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所以教师就要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原给学生,让他们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而在政治课上构建活动课,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在讲“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一内容时,我采用了让学生“现身说法”的形式。课前先让学生调查其祖辈、父辈的生活经历,请他们谈谈改革开放以来的变化,学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记录下来。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兴致勃勃,各抒己见,从吃、穿、住、用、行等方面谈了改革开放的变化,此时得出结论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学生也容易理解,更具有说服力。

  又如讲“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形势”时,先引用一个流传在淮河流域的顺口溜:“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洗衣灌溉,七十年代水质变坏,八十年代鱼虾绝代,九十年代身心受害。”学生在笑声中感受到淮河流域水质的恶化。再就此分析原因,然后让学生回顾自己身边环境恶化的实例,对不够明确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可写出调查报告,或绘制图表,或新老照片粘贴对比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由于人类不合理开发而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再结合书本知识去思考、求证造成这些变化的根本原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在生活中的环保意识,增强守护我们共同家园的责任感,回归生活,水到渠成。学习这课之后,我让学生设计一条“五一”长假绿色郊游路线。学生们兴致很高,从设计目的,郊游前的准备到郊游过程和感受都体现了对绿色环保的深刻关注。走出课堂,关注社会实践,开拓思维,又回归生活,其中所迸发出的智慧火花令人兴奋难忘。

  三、让音乐走进政治课堂,让政治课活泼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远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为了强化政治理论教学,在上课时适当引入音乐,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心声召唤学生、教育学生,引发其对科学理论的共鸣,可以使政治教育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例如在讲“三个代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这些知识点时,让学生熟悉并吟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党啊,亲爱的妈妈》、《走进新时代》等歌曲,并及时补充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光辉业绩,同学们听得严肃认真,群情激昂,其豪迈心情也是油然而生。在歌声中,党的形象高大起来,神圣起来。又如,在讲《中国环境问题》时,又播放了《美丽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歌曲,这些歌曲不仅激发了学生珍惜、热爱美好环境的热情,而且也让学生有了保护环境,同破坏环境行为做斗争的坚强决心。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政治课教学手段现代化

  学生的认识能力是否会有长足的进步,常常取决于我们能否提供一个良好的外界条件。在过去教学中,多数是“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教师只是讲讲、写写,学生只是听听、记记,对知识的理解,认识的提高,很多都是抽象的、模糊的,很难真正搞清楚,而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媒体也逐渐走入课堂,广泛用于教学中。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诸如电影、电视,尤其是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了过去把黑板、粉笔作为教具的教学模式,即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把动画、图像、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比如在讲《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知识点时,播放电视记录片,让学生欣赏草原美景的空旷,沙漠戈壁的荒凉,草原沙漠化的加剧,牧区经济的腾飞,牧民的抱怨与无奈的画面,再让学生聆听歌曲《美丽草原我的家》《天堂》等,最后再结合画面的内容,充满激情地向学生讲述国家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感性上体会到党的英明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政策的伟大。这样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认知,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境界,从而提高了课堂质量。

  实践证明,大胆改革政治课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仅能增强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寻找快乐。而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