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
【作者】 杨吉凤
【机构】 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魏集镇中心小学
【摘要】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是:除教给学生基本的数学知识外,还必须教给学生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利用各种知识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创新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知识积累,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关键词】激发;小学生;数学;兴趣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信心,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从心理角度来看,学生对某种事物的认识与实践的倾向性心理特征就表现为兴趣。兴趣的产生和学生的认知活动密切相关,同时也伴随愉悦的情感体验,这种倾向性的心理特征一旦长期稳定存在,就会成为取之不尽的原动力。
平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信心的获得是学生对自身主体性认识的重要表现。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不断接受肯定性的反馈与激励,学生就会表现出较强的自我意识,对自身作出积极的认识和评价,在学习中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发挥主体的能动作用。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中的言与行要多给与肯定,积极引导,尤其在普通班的教育中,要以质见长,以智取胜,坚持以赞扬为主,及时肯定微小进步,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通过一次次小的成功奠定学生自信心的基础,让他们对自己,对明天充满信心,因为充满信心是创新的基础。
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
我们知道,创新意识是一种在课堂上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充满爱的气氛。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和概念”时,为了帮助学生形成“圆周”和“圆面”的印象,教师可以找一个圆的实物模型,在圆的周围镶有红线的圆,把圆的周长明显地显露出来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用手指沿着圆周边摸一圈,使学生感知圆的周长是一长封闭的曲线,与长方形、正方形成折线状的周长不同。再让学生伸开手掌对圆的表面用手摸一摸,获得“平面”的感觉,使学生认识到圆的面积是指封闭曲线内部平面的大小。然后,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圆的实物上用彩色笔绘出圆的周长,用阴影部分表示出圆的面积。最后再让学生对圆周长、圆面积进行比较,加深印象。这样通过观察、摸一摸、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建立起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空间观念。
三、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首先要学生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让他们将圆纸片对折打开,再对折再打开,如此多次,让学生观察在圆纸片上看到了什么?学生精力陡然集中,都想看看圆纸片上有什么?一生发现:圆纸片上有折痕。另一生又发现:圆纸片上有无数条折痕。老师表扬两生观察仔细。其它学生倍受鼓舞,纷纷发言:圆面上所有折痕相交于一点;折痕两旁的图形完全重合。这时,老师让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交点叫什么?折痕叫什么?学生很快找到了答案并熟记。要学习在同一圆中直径和半径的关系了,老师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自己手中的圆纸片和同学手中的圆纸片的直径和半径,启发学生又发现了什么?学生很快得出结论。要画圆了,老师还是不讲画法,让学生先去画,满足他们操作圆规的好奇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画圆的方法和步骤。整节课,学生的思维都处于兴奋状态之中,人人有动手操作、用眼观察、动口说理、动脑思维的机会,学生自己观察发现问题,积极探索得出结论,教学效果好。
四、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教师讲课应少而精,讲到“点子”上,(重点、难点、知识点、疑点、考点),多用启发的方法,把精力用到引导学生会学上,做到导以思维,导以方法。
对于小学生来说,既要注意培养他们不盲从,喜欢质疑,打破框框,大胆发表自己意见的品质,又要培养他们敢于求“异”,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进而养成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
如,在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加法题:9+9+9+5+9=?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于是一个学生提出了9×4+5的方法,而另一个学生则提出了“新方案”,建议用9×5-4的方法解。这个学生的思维有创见,这个方案是他自己发现的。在他的思维活动中,他“看见了”一个实际并不存在的9,他假设在5的位置上是一个9,那么就可以把题目先假设为9×5。接着他的思维又参与了论证:9-4才是原题中的实际存在的5。对于这种在别人看不到的问题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这种创造性思维的闪现,教师要加倍珍惜和爱护。
五、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
“好表扬”是学生的重要的心理特点。可点头表示肯定,说“好”或者“对”,表示赞许,也可以说句鼓励的话“真好”,“真会动脑筋”,还可以要求大家鼓掌或奖给小红花,插上小红旗等形式,对学习上的进步表示祝贺,这样做可以给学生极大鼓舞,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加以肯定,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加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大部分来源于成功的体验,反反复复的成功体验是小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地创造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创造成功,体验创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更加主动的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多思考、多创新、多发明。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中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就可以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学生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主的空间,让他们乐学、会学、善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体验创新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