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多途径创建数学教学情境

【作者】 魏永刚

【机构】 山东省高青县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中间或结束。良好和谐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一、灵活创设教学情境

  1.利用数学故事导入情景

  数学故事能够反映知识形成的过程,揭示知识的本质,用故事来创设问题的情境,既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体验学习快乐,产生学习需求。这样的教学情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讨论探究。

  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一课时,我以“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家的故事”为素材,设置矛盾情境来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发现规律。继而尝试“以此类推第五个、第六个格子中应放多少粒麦子”,再列出计算第64个格子中麦粒数的算式。以此来引入新课,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在观察思考、讨论探究、尝试练习、列式推算中,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产生了浓郁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案例中,依据问题与故事中麦粒放置规律,引发联想,使学生思维积极活跃活跃,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好的中,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知识迁移创设情境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通过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新旧对比,从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提升,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

  如在复习相切两圆的位置关系时,我提出问题:已知⊙A、⊙B外切,它们的半径分别为1cm3cm,半径为5cm的⊙C与⊙A、⊙B都相切,请问这样的⊙C一共可以画出几个?

  在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切两圆(内切与外切)的两种位置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探求⊙C的个数,已经具备了知识迁移的条件……。一个、两个、三个……,大部分学生脸上洋溢着成功后的喜悦,体验了学习的快乐,培养了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求职的兴趣。

  3.利用生活感悟创设情境

  教师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身临其境,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把数学知识和生活感悟密切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用数学头脑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时,我出示了这样问题:桂林两大购物中心微笑堂和百货大楼为迎接五一,都进行促销活动,其中微笑堂是全场物品打六折销售;百货大楼是实行买两百送一百的活动,请问在标价一样的情况下,到哪家购物更合算?身边常见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积极地思考、讨论探究、尝试解答……。 

  4.利用评价机制创设情境

  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体发展。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的态度、参与积极性和取得的进步作出科学、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体验学习的的成就感。

  如解决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k2x2+2(k-1)x+1=0有实数根,k的取值范围问题,学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因为方程有实数根,所以△≥0,k0.5。我的评价是“你已经得到了答案的一半,思路也很清楚,再想想,k0.5,能否k=0,为什么?”评价内容增添了鼓励的成份,暗示了思考的方向,有利于保持学习热情和自信心。

  5.利用知识回顾创设情境

  教学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展示、精讲点拨、达标练习、课堂小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特别是系统、准确、恰当的课堂小结会起到画龙点睛、突出主题的作用,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使整个教学过程完美无暇。

  在讲授“垂直于弦的直径”一课时,课堂小结只有两句话。即“本节课学习了一个定理(垂径定理),发现了一种方法(作垂直于弦的直径为辅助线来解有关弦的问题)。”耐人寻味、寥寥数语,既归纳了一节课所学的知识,又点明了探求知识的方法。

  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利用类比联想创设知识迁移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自主学习情境;通过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创设合作交流情境等等,让学生独立观察、比较,主动联想、归纳、类比,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地去感受、去发现、去交流、去评价,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情境创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创设的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要利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世界观;能够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还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善于发现、挖掘、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创设情境的内容要科学,难易要适度,时机要恰当;要有针对性、目的性,使学生思维清晰;要考虑多样性,追求情境的高效益。

  总之,课堂教学要精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