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母爱的赞歌——试析胡适《我的母亲》中的母爱
【作者】 种小侠
【机构】 陕西省白水县北关小学
【摘要】【关键词】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描写人物的课文,其中也不乏赞美亲情的篇目。
如果说,朱自清的《背影》是父爱的赞歌,那么,胡适的《我的母亲》便是母爱的赞歌;如果说,《背影》只是选取了父亲在生活中的一个片段,那么,《我的母亲》则是比较全方位的展示了母亲的形象;如果说,《背影》反映的是质朴的普遍的亲情之爱,那么,《我的母亲》反映的则是更理性、更具有借鉴意义的亲情之爱。
《我的母亲》从不同方面向读者展现了母亲的形象:她教导儿子既勤勉又严格,她对家人格外的仁慈温和,而对侮辱人格的事,则表现的非常刚强,决不姑息妥协。
一、作者的母亲是“勤勉”的母亲
作者从小时候开始,就养成了勤奋学习的好习惯,而这都是在母亲的勉励和要求下形成的。
作者上学堂的时候,每天天刚亮,母亲就把他叫醒,让他去上学,并且,总是第一个来到,他就先去先生那里拿到钥匙开门,然后在学堂里“念生书”,认真的预习和背诵新课。最后,他在先生面前背过了新课文,才肯回家吃饭,从不偷懒。
作为母亲,她不仅要求儿子早起,自己更是闻鸡起舞,以身作则,每天都是在儿子之前早早起床,为儿子起到榜样和表率作用,但作者从不知道母亲醒来后,为了叫他而在床边坐了多久。
二、作者的母亲是“严格”的母亲
作者小时候,尽管很文雅、很懂事、很像“先生”一样,但十来岁的他毕竟是孩子,也和其他孩子一样会调皮,会犯错误。
每当他犯了小错误,母亲会在他第二天起床后,耐心而温情地告诉他,前一天“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让他认错,并深情地说:你要向父亲学习,别给已经去世的父亲丢脸。但是,当他犯了大错误,母亲气得发抖,会严格的责罚他,让他下跪,不让他睡觉。
而让作者感激的是,不论他犯了什么错,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他一句,打他一下。他受母亲的教诲,在幼小的心灵里就树立起正确的做人准则——不能犯错误,更不能犯大错误。
三、作者的母亲是“仁慈”的母亲
作者的母亲在家中的地位非常特殊,但她在家中所起的作用却是一般人所难以做到的。
她23岁就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可家中经济本不宽裕,这实在是难为她了,但是一家人在她的“协调”下,所有坎坷都迈了过去——她在六七个大年除夕夜,要为败家子大哥打发那些挑着灯笼前来讨大烟债、赌债的债主们,并且不恼不怒;二哥二嫂常闹意见,但受她的影响,而不至于公然相骂相打;两个嫂子生了气,常常会指桑骂槐,十天半月地给母亲脸色看,但她作为一个特殊的“当家的”,总是用自己不激动,不激怒,而是以仁慈为怀的“特有”方式一次次化解了矛盾。
就这样,她母亲以特殊的身份,忍辱负重,含辛茹苦,用她柔弱的肩膀、宽宏的心胸支撑着这个特殊的家庭。
四、作者的母亲是“刚强”的母亲
作者的母亲,对待家庭成员是那么忍让、那么仁慈,但在外面,对侮辱人格的事,她却毫不退让,毫不妥协,从而反映了她性格中刚强不屈的一面。
当她听到无正业的浪人五叔侮辱她的话时,她在气得大哭之后,采取的态度是——勇敢地叫来本家族的成员和五叔,与他面对面对质,让他知道,别以为是妇道人家就不放在眼里,就那么好欺负,直到五叔当众认错赔罪,她才罢休。这样的母亲,又让胡适学会了刚强,学会了做人要有尊严。
胡适的成长与成才,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但也绝对不能说没有母亲的功劳,他的少年时代,正是在母亲深刻的影响下渡过和成长的。
胡适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在《我的母亲》一文里,用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感情,叙述了母亲既是慈母,也是严父,又是恩师,受母亲的影响,他养成了勤奋学习的好习惯,也学到了做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课文中,母亲后两个方面的性格特点,尽管不是直接针对作者,但他作为一个家庭成员,也亲身经历、耳濡目染,因此,同样对他性格的形成,人生观的确立,有着极大的影响。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后来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他在茫茫人海里自混,完全得益于少年时代,母亲对自己的教诲。
这篇文章,可以说是胡适先生写给母亲的、关于母爱的一曲诚挚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