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议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拓展知识的应用广度和深度

【作者】 刘振祥

【机构】 山东省潍坊市昌乐外国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教学建议部分强调: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改进学生学习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怎样才能拓展学生知识的应用广度和深度。通过我们初三备课组教师的讨论和分析,终于找到了此疑难问题的解决途径。

  教师要明确两个相对而言的概念。一是什么是英语知识的应用广度,我们认为它主要指多角度,形式多样的广泛的运用英语知识。二是何为英语知识应用的深度,我们认为就是通过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技能将知识进一步加深巩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通过拓展知识的应用广度进而达到知识的应用深度,所以这两个概念是相对而言的。例如在讲解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等级时,我们可以通过实物进行比较,可以通过图画进行比较,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等进行比较。当然我们可以就某一方面在听说读写四方面展开深层次的运用。我们可以看出其目地是一样的,就是在应用中习得英语知识。

  一、教师要精心备课,认真设计每一教学环节。以人教版新目标Unit 5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ll have a great time! Section A 1a为例。1a的要求是看图连线。从知识的运用广度上来说,我们可以设计为听录音来给图片标号,还可以组织抢答竞赛,也可让学生展开讨论以写出事情其他可能的结局。从知识的应用深度上来说,我们可以把这一部分设计成听说读写四方面的内容。

  我们要广泛应用多媒体网络资源来拓展知识的应用广度和深度。自主、互助、高效的学习模式要求在用中习得英语,要为学生开发图书馆,设立英语角等等。

  二、解决这一问题的引发的深思。

  1.听、说、读、写既是英语学习的方式,也是英语学习所培养的技能。结合新课程注重学生听、说能力的理念和目前我国的评价方式及考试制度,我赞同听、读为先,说、写跟上的教学策略。新课程改革提倡“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可一些老师却片面理解这一观念,认为初中学生学英语就是抓听说。其负面影响就是他们认为只要学生听得懂,说得出,就是英语学得好,其实则不然。我们许多老师发现虽然现在不少的学生听说能力较以往要好些,可落实到笔头上就差得惊人,结果到了初二便产生严重的分化,不少的学生更是一筹莫展。这可以说是过分强调听说而忽视读写的必然结果。听、说、读、写相辅相承;重视听说,不能忽视读写。

  2.以阅读为突破口,提高语言的复现率,积累语言知识与素材。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阅读在我们整个的学习、工作中是大量的,即使对于从事于大中小学外语教学的教师来说,也概莫例外。对于一般人来说,使用英语的最主要方式就更是读,他们不可能整天和别人用英语交流。再且,就语言学习的规律而言,输入(听、读)是输出的前提,只有大量的可理解性的输入才可有产生出理想的输出(即语言的说、写等产出性技能)。而读与听相比,则更加灵活、方便。我们学生广泛大量的阅读各种英语报刊、杂志,必然可收到积累知识、扩大词汇、提高能力的学习效果。新课程标准规定初中毕业的课外阅读量为15万字。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3.以写为载体,加强语言正确性和准确性训练。

  在交际教学法盛行的今天,听说备受关注,读写却有被忽略的危险。一些人认为交际能力就是一个简单的听和说,听说能力较弱,交际能力就较弱,但实际上,我们写信、我们发E-mail,难道不是交际吗?我们读书看报,不也是与作者交流?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把交际能力局限于听说,甚至仅仅是读的能力。现行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地把“写”列入了英语语言技能的目标中,它注重培养中学生在书面上运用英语的交际能力。只有通过各种写的形式进行语言的操练,才能更好地提高语言的规范性、准确性;也才能更加深刻理解和掌握认知规律,培养自学能力。

  4.我们需要在备课时,基于教材内容,考虑教给学生什么?教学生学习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形成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就是首先定位我们的三维目标,然后确定怎样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重构,并设计怎样的课堂环节达成三维目标。

  我们对低起点多层次的设计教学任务的理解与落实上存在偏差,我们要始终把学、练、用作为我们备课的指导。每节课都要考虑学前、学中及学后三个环节,教师要注重示范点拨,精讲足练,当堂检测的信度和效度,要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方式,要各个击破,已达到灵活运用,避免只讲不练没有实效的课堂。我们的当堂检测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检测的内容要注重单项选择、词汇和翻译句子的训练。

  如果说一堂课是一个点,那么600堂课就是一个面; 如果说一堂课是一步,那么600堂课就是一条路;如果说第一堂课是铺垫, 那么600堂课就是整个初中层层发展的完整呈现。如果说第一堂课有英语学习的幼稚,那么,学生最终走向第600堂课时正呈现出一种怎样的成熟?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是一个积累与技能、情感与心智、思维与表达的完整发展过程。由此,要完成理想的英语教学,不仅要关注课堂,更要关注初中三年的整体发展。

  总之,听、读、说、写四种不同学习方式,不同语言技能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且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学习功能和学习效果,我们必须科学合理地加以运用,才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