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良好的习惯 成功的秘诀 成才的基石——浅谈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作者】 韦红霞
【机构】 广西省河池市环江县第二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一位教师应尽的责任。本文认为,在日常教学中,可以从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培养学生认真做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等方面着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关键词】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培养
我们常说,做教师的不仅要对学生的今天负责,而且更要对学生的一生负责。让学生从小养成好习惯是教师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负有最重要的责任。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言:“良好的习惯,是人们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良好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以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有规律、有节奏地活动并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石。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根据孩子们可塑性与模仿性较强的特点,采取适当的方法与措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与培养。同时还要靠教师平日言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教育。这种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一、培养倾听的习惯
“认真倾听他人的讲话”既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来源,又是一个人举止文明礼貌的体现。而专心听讲是孩子们接受信息、吸取知识、学好数学的基本保证。如何才能使孩子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呢?首先,要关注教学语言。俄罗斯就有这样一句谚语:“语言不是蜜,却可以粘住一切东西。”教师讲课应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住孩子们,让孩子产生“非听不可”的感觉。他们久而久之就会养成爱听讲、想听讲、会听讲的好习惯。其次,要加强听的训练。第一,先让学生听懂。课堂上不论老师讲或学生发言,老师可以适时追问一句:“刚才,××讲的听懂了吗?你能把他讲话的意思或提的问题给大家再说说吗?第二,要求倾听别人发言时,双目要注视对方。上课学生发言时,老师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请你面向大家”,“请同学们认真听,有什么疑问可及时提出。”“请注意听看看你和他的想法有什么相同之处?”这样学生就必然用心地去听,不容易走神。还可以经常鼓励:“××听别人发言很投入,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的问题,他居然听出来了。”第三,常进行听算训练。老师可以这样做:概念、规律类的教学,可以进行倾听辨析的训练,老师说几道判断题,学生听并辨别对错;计算类的教学,老师口述题目,学生口算或计算;解决问题的教学,老师口述一组有对比性、易混淆的应用题,让学生听算。经常这样训练,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讲效果就会明显提高。第四,教师讲话不要啰嗦和重复。如给学生提问题或布置作业只讲一遍,不再重复。用教师讲话“不啰嗦、不重复”的好习惯去养成学生听话“专注、认真、不走神”的好习惯。第五,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学生。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故事中去感受专心听讲的重要。第六,教师以身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应带头做到。每每和学生们交流谈话,老师都要注视着他们,认真观察孩子们脸上掠过的每一丝变化。即使遇到有的同学回答问题不着边际时,教师也要用心地听,耐心地等待人家把话讲完,中间不插嘴,不打断。久而久之,学生也学着老师的样子去全神贯注听别人的讲话。
二、培养认真做事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习惯。写字潦草、“龙飞凤舞”是孩子们的通病。为了克服这个毛病,一是示范作用。教师要发挥示范的作用。教师要力求把数字写得工整、美观,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强化训练。利用好每天15分钟的练字时间,要求学生把数字、运算符号和数学常用到的字练写得规范正确、整洁美观。三是明确要求。对学生的书写提出明确的要求—规范、正确、整洁、美观。四是适度评价。在批改作业中除了对正误的评价,还要注重对书写的评价。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常常出现两个成绩,既有对题目正确率的评价,又有对书写整齐美观的评价。五是佳作赏识。定期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比。把书写得好的学生作业进行展览,增强了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的氛围,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还可以通过办板报或制作手抄报,提高孩子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增强文化素养。
2.认真审题和计算的习惯。计算出错多是由于孩子们审题不仔细,抄错数或不认真检查。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计算和检查的良好习惯。解决问题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不要忙于解题,一定要把数量关系搞清楚。当学生出现错误时,不要急于追问:“怎么错的?为什么错?”而是让学生先把这道题目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这时会发现多数同学是叙述不清的,他们往往只是把题目读一遍。根本没有弄清题意,怎么能谈得上正确解题呢?一次、两次……多个回合的碰撞,孩子们懂得了审题的重要。其实许多时候,当学生把题审明白了,看进去了,也就会解答了。为了强化学生认真习惯,可强调解答应用题要四步走:一步找出关键,弄清数量关系;二步看清数据,列对式子;三步仔细计算,验算结果;四步单位放对,答题完整。时间长了,学生自然而然养成了解题的好习惯。在做计算试题时,可提出“四审”要求:一审运算顺序;二审数字特点;三审有无简算因素;四审运算结果。还可以向学生介绍“一步一回头”的检查方法。用这种方法检查,可以及时发现错误,立即改正,久而久之养成了认真检查的习惯,计算的正确率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还可以积淀下严谨、负责的品质。
三、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锻炼人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不仅仅要掌握它的公式、定理、法则及概念等,最重要的是理解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要在参加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这一系列的活动都离不开思维,离不开人的独立思考,只有勤于动脑,善于独立思考,才能深入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本质的意义,掌握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形成各种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怎样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呢?首先,教师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师的话不能太多,太直白,要给孩子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给孩子们充分感悟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大量感性材料中自觉地提取信息进行分析综合、对照比较,抽象概括,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特别要鼓励孩子们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另外,还应创设让孩子互相交流的机会,让他们把自己的独立思考的成果与伙伴交流,在交流中去感受思考带来的乐趣,去学习欣赏同伴们思考的成果,以促进进一步的思考、交流。只有独立思考才能产生见解,有见解才有交流的愿望,有了交流又可以激起新的思考。在交流中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发展,产生了思考的兴趣,就会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培养自我评价的习惯
自我评价就是对自我负责的一种表现。通过评价重新认识自我,人必须要从小养成自我评价、自我负责的好习惯。
学生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正确的评价是一种高水平的学习。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也是一种能力,它体现了主人翁的学习精神。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笔者做如下尝试,开学初的第一节课,首先让学生给自己进行一个总体评价,把自己优、缺点一一列出来。并告诉学生: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战胜自己就能战胜一切。让学生明白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就有进步。其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判断正误、自我检查、自我验算和自我评价的学习习惯。以前,同学们做完作业或测验之后,总是匆匆地交给老师,等着老师的最后判决,好像做题时是自己的事,而结果如何就与他们无关了。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种不良习惯,笔者要求学生做完题时,首先要自我检查,写好作业小档案:纠错 处;自评等级:
一句话点评: 。每次做完作业,尽可能安排时间及时反馈,把答案投影出来,让学生自己对照,自己批改。当发现自己的结果与正确答案不符合时,就要找出错误原因。如果是方法错了,就要再审题意,如是计算错了,就要查清是第几步错了及错误的原因。培养他们认真地发现问题,修正错误。在培养自我评价的习惯中,要求学生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对自己作出全面的评价,找出不足、争取进步。
一个人能否从小养成这种自我检查、自我评价、自我负责的良好习惯,对其终生的工作态度影响甚大。未来社会需要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高度负责的人,因此,要认真培养自我评价、自我负责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诸如还应培养学生善于整理总结的好习惯;肯于查找资料,收集信息的好习惯;敢于质疑问难的好习惯;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好习惯;“高效做事”的好习惯等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给人们的回报是成功的。我国著名数学教育家吴正宪曾经多次在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中做过有关学习习惯的调研,一个有力的数据让人折服:学习优秀者百分之百地具备这样或那样的良好学习习惯;而学习困难者除了少数是智力因素以外,多数人从小没有养成好习惯。显然,好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太重要了。“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秘诀!是成才的基石!”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终身。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活动中,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保证数学课堂的有效学习。
参考文献:
1.吴正宪.吴正宪与小学数学[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2.汪文华.论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大学教育,2012.4.
3.何怀军.浅谈小学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7.3.
4.刘广存.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J].教学与管理,2003.6.
作者简介:韦红霞,1974年6月出生,女,壮族,小学高级教师,学校教务主任。广西师范大学毕业,汉语言本科学历。1992年进入教师队伍,现在广西省河池市环江县第二小学任教。研究方向: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