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运用实验手段培养学生的能力
【作者】 刘廷钧
【机构】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马江初级中学
【摘要】【关键词】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一、创设趣味实验,培养注意能力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心致致地获取知识,引起注意,学习兴趣盎然,产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以往有学生反映,学习化学难,对教材内容不理解,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屡见错误,常常是由于不注意或没有留心引起的,而创设趣味实验进行教学,效果就很理想。如在讲九年级化学第一节序言课,用几个实验“手帕不怕火烧”,“魔棒点灯”,“白酒变红酒”等。奇妙的实验表演,一片哗然欣喜,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
二、多媒体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感知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进行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借助多媒体演示实验,即能放大实验现象,又能看清过程,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的观察。例如,讲到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三单元《分子和原子》时,分子的特点:分子小,分子每时每刻都在做无规则运动.如果老师用常用的讲授方法来讲,分子是微观的比较抽象的,学生很难听懂且难以理解。全过程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分子是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实践证明,借助投影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如,使用试管的操作方法,要求他们能正确地拿试管,夹持试管,洗刷试管等。在进行碱和酸的反应实验中,要求他们会振荡试管,用试管加热物质,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等。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有许多同学在试管口忘记塞棉花,导致水槽中的水变红,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经常练习,久之就会熟能生巧。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四、利用选做实验,培养思维能力
通过选做实验,可以培养和诱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在对某些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逐步学会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选做的实验内容有九个。根据教学进度,有目的地选做实验,应用实验课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面粉爆炸实验,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让他们动脑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实验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可见利用选做实验,不仅达到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培养。
五、布置实验作业,培养理解能力
化学实验作业,是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一种多边活动。它包括书面练习、学做实验、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完成实验作业,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消化知识,是又一次灵活运用知识的再实践。又如,在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碱中滴入石蕊试液变蓝色,酸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学生用已学过有关酸碱的性质来理解实验现象,因而对中和反应的实质获得本质上的理解。总之,布置实验作业,不仅能使学得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更有助于理解能力的培养。
六、做家庭小实验,培养创造能力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曾说过:“中国的小孩在动手的兴趣和能力方面明显不如欧洲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确实,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孩子的动手的机会被各种各样的习题和培训剥夺了。但是,课本上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家庭小实验,比如:家里用的水壶里面有一层水垢,我们怎样除去?同学们联想到工业用盐酸除水垢,家里可以用食醋除去。从这样的家庭小实验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化学知识、提高了操作技能,更感受到劳动获得的成功和喜悦。家庭小实验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十分贴近,利于学生课内学知识、课外求发展,而实验的全过程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这些都会给学生留下深深的印象,使他们领略到学以致用的甘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成功喜悦,提高了他们在社会上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和创造能力。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而且,只有注重化学教学中的实验,并运用实验手段,才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才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