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改下的新型班级管理模式

【作者】 贺志侠

【机构】 陕西省白水县北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在班级管理中,一开始我的注意力几乎都集中在一大堆班务工作上,把着力点落在“管”字上。我认为,只要我肯努力,肯花时间,就能工作到位。因此我忙于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把大量精力耗费在处理各种问题上。可是,一段时间以后,我感到身心疲惫。原来,靠“管”已经不能解决全部问题了。近年来班级管理中我实行了开放式教育,这既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自我良好品德形成的一个需要,更体现了新课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开放式”班级管理是针对传统的由教师包办代替的封闭式班级管理而提出来的。它具有时代性、民主性和创造性,是一种使之适应社会改革开放的一项改进措施,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班级管理模式。班级管理“开放式”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只有当这个过程中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开放式”才能发生效应。

  首先班主任自己必须转变观念。成为名副其实的“平等中的首席”,班主任必须从学生的心眼着手,近其心,与学生接接触,是师生关系融洽,让学生从中感受温情,从而与学生心灵相通。这样就能为构建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氛围良好的开放式环境创造良好的条件。人都是有自尊的,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我们的学生虽小,但也是很迫切的。班主任要通过表扬和激励给予学生这方面的需要。使学生觉得脸上有光,心情愉悦,促使学生进步。如班主任与学生一起制定班有活动计划,一起设计主题班会,并由学生自己主持班会;把班级分成八个小组,每个组八个学生,围坐一起。每个小组都拥有一块墙报园地,由学生自己组稿;轮流管理教室卫生,做集体的小主人,置身于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创新的情境中,受到熏陶、培养,形成丰满的个性。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现在班级事务几乎须班主任亲自管理监督才能达到管理目的的管理方式。班级管理事务可谓繁锁,班主任须事事亲力亲为。我认为这样的管理方式既增加班主任工作的负担,又违背了新课改的管理理念。剥夺了学生培养管理能力的机会,这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更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老师有时视而不见,不闻不问也是一种关爱,一种保护,一种尊重。作为教师“首先而且必须是要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学生稚嫩的心灵,要像保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保护学生的自尊。要不露痕迹地教育,让他们自觉进行反省矫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形成自觉的自我激励机制。

  如果放手给学生自己管理,既能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煅炼和提高他们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但学生毕竟是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的磨练。学生普遍存在责任心不强,纪律散漫的心态。因此,常有班干部监督不力,值日生不负责的事时有发生。半途开溜,甚至遗弃卫生死角,这就给班主任的工作带来极大的被动。

  有位教育家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意思是说,教育的目的是当有一天没有人教他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时,他知道该去做什么和该怎么做。那么班主任的“管”也是为了“不管”。也即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目的是为了在没有班主任管理时学生能实现自我管理。而就班级的卫生管理而言,是非班主任监督不行的管理。

  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教育应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要让学生“学会”就必须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这才是真正的“学会”。如果从小就剥夺了他们“学会”的机会,那么长大以后又能如何“学会”?

  “开放式”的管理方式就是班级事务让学生自主管理,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管理。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以宽容的心接纳学生在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不管结果好或是不好,都要以发展的目光评价和引导学生解决管理过程所出现的种种问题。这样既体现了学生在管理过程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引导的主体地位。而且真正能够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让学生真正的学会管理,也能为班主任“减负”。何乐而不为?

  晨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长期性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和班集体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但是有许多老师却把晨会上成训斥会,每天把学生的错误和可能会做的事一一罗列,然后批语告诫学生不要这样,不行那样,要不然就会怎样怎样。结果学生也听厌了这类训话内容,任你东西南北风,照样我行我素,大事不犯,小事不断。我一直在想,要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我进行了一番尝试,每天晨会由班上的学生轮流主持,让晨会来体现教师的引导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晨会10分钟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管理,去体会,去支配。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晨会里,他们可以为其他同学带来一篇篇好文章,可以讲一个故事,一则笑话,一件国际时事,甚至可以一展歌喉,献出一首首优美动听的歌曲,让学生找到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时空舞台。让班级中没有“闲人”和“客人”都是“小主人”.倡导“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但是开放式的班级管理,由于孩子的年龄、心理等因素,他们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选择往往比较幼稚,甚至错误。所以教师在管理中,“收”与“放”之间的“度”,就显得特别重要。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他要营造的是一个团结、活泼、向上的班集体,这个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应该有一个合力,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教育,把行为的目标指向通过这种集体的合力去实现。对学生不能单靠“管”,应该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对其施加影响,使学生知其言、明其行。也许是我们常规的教育方法上出了问题,我们在提倡班级的合力教育的时候,却无法给学生自我教育的舞台,无法给学生自由交流的时间,无法给学生自主支配的空间,因此,教育仍存在着巨大的真空。老师需要仔细斟酌。这种权威不同于上下级之间形成的行政权力,而是班主任知识丰富、能力超众、人格高尚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使人敬服的声誉和威望,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这正是班主任权威产生的前提。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学生是很难同他积极合作的。每接一个新班,我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组建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由于现在的学生会展现自我,所以我采取了全开放式竟选的方式。只要学生自认为适合哪个岗位,都可以参选,废弃候选人制。这样选出来的班干部“专业能力”肯定过硬的,工作态度是积极主动的,更重要的是,通过参与竞选,使学生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也有了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一些学习成绩不太突出但某些方面有特长或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脱颖而出,更使那些只是学生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注重提高自己的全面素质与能力。

  把“班级还给学生”是开放式班级建设的重点。班级建设新模式追求的目标就是把班级还给学生,使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所以班级建设的重点在“还”字上。还地位。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有管理权利,也有服务义务。还角色。通过

  岗位轮换,竞争上岗,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体验不同角色。还能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等群体自我教育能力。还个性。发挥学生个体特长,创造条件,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求,逐步构建班集体个性,同时逐步形成优秀班集体。还权利。使每个学生都有权利积极参与班级、学校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还活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积极创造班级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

  本学期在征求了部分同学的意见后,我安排了值日班长每天轮流写班级记事,第二天由轮值班长在晨会课前读,读过后,大家可以对昨天的故事进行5分钟的评论。最初我只是试探性质的,没有想到,学生参与的兴趣很高,学生主动地参与,使班级记事有了一定的质量,并且故事的真实性、客观性,使班级记事又多了一层份量——教育上的份量,它使我在教学管理中,又多了一把钥匙。它使我能够在第一时间、更客观、更真实地了解学生的所作、所想,使我多了一双耳朵可以听到学生的心声;多了一双眼睛可以看到班级发生的每一件事。读着班级记事我感到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贴近了,使我在教育管理上多了一层思考,选择的教育方法更有针对性,避免了盲目性。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法在变,教育方式岂能不变?

  班级管理,是一种对学生的管理,它的最高境界是学生的自我管理,是发现和肯定。班级就是一个小社会,可以容纳无限的智慧。让学生服气可以依靠做事公正,但让学生佩服却只能依靠教师的智慧。要知道,学生抗拒的往往不是我们给他的内容,而是我们给他的方式。有时我想,教师就是驾控一叶扁舟行进在急浪中的人,只有不断搏击,谨慎行船,才有避免被风浪吞没的危险。驾控技巧就是管理艺术,需要我们不断总结,不断升华。相信“开放式”的管理方式随着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将会越来越显示它的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