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作者】 朱 鑫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第四中学
【摘要】【关键词】
情感既是政治教学的手段,也是政治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定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识过程。教学过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成败优劣。只有加强情感教学目标的研究和实践,才能使认知、能力领域的教学目标得到发展,才能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顺利进行,促进教学任务的全面开展,从而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学科知识性与教育性的统一。因此,必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具体可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以“爱”为主线,实施情感教育。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是一种具有伟大意义的情感活动。每一个教师都有爱,但能否对后进生倾注更大的热情和更多的关爱是检验一位教师师德好坏的重要标准。将情感教育融于后进生的转化之中,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真心实意的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也就是说,对他们既要严格要求,又要相互谅解,使他们感到你不仅是他们的师长,同时又是他们的朋友。只有这样,他们才愿意和你进行思想交流,对你敞开心扉倾吐心声,教师才能及时掌握他们学习、生活和思想活动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反之,没有信任的教育就如没有沟通的桥梁,更谈不上教育的效果了。此外,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一种希望,它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使他们加倍去努力。
2、深入备课,挖掘情感。
备课是上课前的一个必要环节,备课是上课的基础。政治学科中的情感教育因素不像政治基本理论和事例那样具体明确,需要政治教师去挖掘。我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备课的中心是备学生,所以,我们应了解学生的素质状况,包括学生的学习、能力、品格、方法等各个方面,学生知识的深浅、能力的强弱、品格的好坏、方法的优劣,是教师教学的客观依据。我们必须千方百计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心声,摸清他们的思想脉搏。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学教育做到有的放矢,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为此,我们要明确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点、接受度,了解学生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譬如,针对有的学生对政治兴趣淡薄,就要想方设法地去培养它、激发它。例如,学习高一的《国家收入的分配》一课时,在掌握了基本观点和知识后,我让学生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搜集我国的财政方面的资料情况,结合所学知识,以小论文的方式谈谈对我国财政的认识。通过搜集资料,学生明白了财政的巨大作用,也知道当前我国财政收入情况不容乐观,必须增加我国的财政收入。这样,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认识我国国情,增强民族责任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3、民主教学,解放情感。
任何认识都是在一定的情感的诱发下发生的。学生在心情舒畅时就会焕发学习的热情,诱发求知的欲望,激起对人生意义和理想的追求。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政治课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着思维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解放学生的主体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思想影响下,课堂教学过分注重单向灌输知识、过分依赖教师的教,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意图设计教学,很少顾及到学生的感受和体会,学生被当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不平等的。教师只见书不见人,禁闭了学生装的独立情感,缺乏师生情感的和谐沟通,政治课堂情感苍白,当然没有生命力。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师生互动交流,促进各自完整生命成长的教育。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教育教学理念。它要求教师从人格平等的基本观念出发,不要将学生视为容纳知识的器皿,而要把他们视为未来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和诗人,他们是未来社会的开拓者和创造者。因此,我时刻紧记要以平等的姿态出现在学生中间,出现在课堂教学上,积极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课堂上,我经常保持微笑,态度和蔼,授课时,我也常走到学生中间,积极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话,师生共同探究问题,坦诚交换意见。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对我充满信任感,都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真实地进行交流,在思维碰撞中产生强烈的共鸣。例如,在学习《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面对学生中追求高消费的片面倾向,我没有简单地加以直接的评判,而是用电脑向学生介绍了某市一个山区小学的校舍和两个家庭经济窘困的小孩坚持求学的情况,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对比一下,谈谈自己的感想。学生在自由感受、体验和思考的过程中,心灵受到了震撼,达到了很强的感染力和教育效果。
4、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情育情。
现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网络和各种媒体的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相当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信息量大、时政性强,与社会生活实际结合紧密,而教材上的知识往往会比较抽象、深奥,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时便显得吃力。近年来,不少同行前辈都考虑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确,通过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网络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能创造更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促进教学的互动。譬如,在学习《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时,我结合“伊拉克战事”,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一系列战争漫画和图片,生动、形象、直观,并且我滔滔不绝讲了许多最新的情况:战争的原因,战争的危害,双方军事力量对比,世界各国的援助等,紧紧抓住社会热点问题,教育学生有一个鲜明的观点,“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学生们的兴致很高,大家积极参与踊跃发言,高潮迭出,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改革的发展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用至纯的心灵和师爱去呵护和培养一个个年轻而美好的心灵,引导学生去追求真善美,以一种超然的心境享受生命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
总之,只要在思想政治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并付诸实践,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外化为自己的行动,从而实现情感教育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