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让学生在生活中轻松习作

【作者】 黄德军

【机构】 贵州省瓮安县猴场镇宋家寨小学

【摘要】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惑学生及其家长和老师的一大难题,小学习作必须关注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络,让习作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务生活,创造生活。引领学生观察、体验、认识品读多彩生活,积累语言、思想、技巧等丰富素材,培养浓厚兴趣,设计再现式、即兴式、交际式、感悟式、想象式、心语式和探究式等练笔形式,并优化习作的批改形式。
【关键词】小学习作;生活化;教学策略;方法探究
【正文】 

  生活是习作的泉源,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紧扣时代脉络,让奇妙的大自然和沸腾的社会生活映入学生的脑海,走进学生的心田,让习作源于生活,反映生活,服务生活,创造生活,并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一、回归多彩生活

  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习作是学生生活的镜子。生活处处有习作,习作篇篇写生活。离开生活,习作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是个哑巴,她不会自己站出来叫卖。生活是个钟情的恋人,谁对她满腔热情,她就会献出珍宝。习作生活化教学要引领学生观察奇异的自然现象,投身沸腾的社会生活,发掘生活的奥秘,为学习习作和生命成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和不竭的动力。

  观察生活——观察是认识世界和社会的重要窗口。大自然千姿百态,无奇不有。秋去冬来,寒来暑往,云蒸霞蔚,鸟语花香,花开花谢,云舒云卷,大自然如此多姿多彩,要引导学生去观察感受。此外,留心观察造型各异的大桥、人来人往的车站码头、大大小小的休闲广场、眼花缭乱的购物广场……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让学生学会有序观察、重点观察、细致观察和联想观察,发现生活的绚丽多彩,增加生活积累。

  体验生活——体验就是用自己的生命去验证事实,感悟生命,留下印象。经历了体验,就会有所思所感、所悟所获,产生表达愿望。鼓励学生品尝家乡的美食,参加假日联欢会、游艺会、拔河比赛、田径运动会、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百科知识竞赛,母亲节为妈妈制作一张贺卡,为贫困山区的儿童奉献一片爱心,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动手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到田间拔草……独特视觉去观察,一心一意去体验,百般感受满心怀。

  认识生活——认识生活就是要透过生活现象发现蕴含的哲理,获得人生的启迪。对话生活,认识生活,就会产生感悟,滋生表达欲望。学生与花草鸟兽为友,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不再是一句空话;在梦幻与现实之间,学生会感悟生命的律动,逐步懂得调整、平衡内心。走进沸腾的现实生活,擦亮一双慧眼,透视大千世界,视野开阔了,思想深刻了,是非观念增强了,思辨能力提高了。

  品读生活——经典名著、电影电视、音乐歌曲、小品相声和文艺晚会等等是生活的缩影,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引领学生用心品读,汲取成长的营养,获取人生的智慧。多读名篇名著,读整本的书,读多人的书,以活跃思维,提高敏锐捕捉和感悟生活的能力,提升表达技巧和思想境界。观看影视、聆听歌曲等,加深对现实社会的认识,获取成长的素养。

  创造生活——小学生正处于想象力的黄金时期,往往用想象和幻想来解读世界,创造生活。针对日常用品的不足,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来设计新产品,比如“我是小发明家”“我有一双小巧手”“我是小设计师”;针对不良社会现象,指导学生编童话,或以“我的梦想”“假如我是一名警察”等写假想习作,以“22世纪的教室”“未来的飞机”等写科幻习作。这样教学能促使学生迸发出智慧和创造的光芒,在习作中创造新的生活。

  二、积累丰富素材

  材料是习作的第一需要。没有材料,谈何习作?材料充足了,学识丰富了,思想深刻了,语言生动了,习作时就能左右逢源,文采飞扬。习作生活化教学必须丰富学生的各种积累。

  积累语言——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是表达的工具。语言的生命力和表现力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写文章好比造房子,字词句段是砖头、水泥板。因此,必须指导学生从优秀作品中积累规范的语言,从生活中积累鲜活的语言。人人自备采蜜本,积累词语可以按动词、形容词、数量词、惯用语、成语等分门别类的积累。句子精彩纷呈,从句型看,有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双重否定句等;从修辞看,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等;从固定用语看,有谚语、歇后语、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等。日积月累,集腋成裘,说话时出口成章,习作时妙笔生花。

  积累思想——思想是文章的灵魂。文字写到最后,不见技巧,只有思想。思想的深浅,决定了文字的深浅。思想的独特,决定了文字的独特。不要让文字技巧禁锢了学生的自由、灵动!习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认识生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感悟人生的哲理,用正确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对待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习作教学要引导学生摘录、背诵名言警句,它们是智慧的结晶,思想的火花。

  积累技巧——按理说用规范的语言写出真情实感、思想健康的作文应当是基本要求,而如今却成为作文竞赛选拔优秀作品的主要标准而郑重提出,是足以令人深思的。这说明在倡导自由写作的同时,规则写作的导引,同样是不可缺失的。习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既要讲究遣词造句,又要讲究谋篇布局等技巧。小学生习作的技巧包括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表达手法,以及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详写与略写等等。恰当的表达形式与技巧能使主题更鲜明,内容更有感染力。阅读是积累,是吸收;习作是倾吐,是表达,表达是否符合规范,显然与吸收密不可分。可见,潜心品读名篇佳作,且熟读成诵是获得习作技巧的有效途径。

  三、创新自主习作

  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特点。按理说,学生的生活不同,在习作中选取的材料也会因人而异。

  写作指点——现在学生的习作却经常出现同一个调子,有的甚至选取的事例都完全相同。这可能跟学生的心理有一定关系,他们求同思维占主要地位,容易静止地孤立地看问题,所以在习作题材的选择中容易出现走套路、走老路的现象。

  方法介绍——在指导学生围绕主题选择有新意的题材时,首先可以对教材单元中的课文题材进行分析,体会选材不同的奇妙和趣味;然后围绕主题在自己的生活中捕捉、挑选题材;有了大量的题材后,教师和学生一起甄别,哪些比较陈旧,哪些可以换个角度……筛选好题材后,还要努力唤醒选材在学生脑海中的一个个具体影像画面,然后才进行自主习作。比如写学生熟得不能再熟的“我们的学校”,教师引导学生列出不同几种角度的题材:以写人为主的,写自己的老师、同学、校工、保安;以叙事为主的,在学校里与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与老师之间发生的事,课堂上发生的事,活动中发生的事等;以绘景为主的,校园的一角、校园的春夏秋冬、学校的操场、我们的教学楼等。

  创新引领——引导进一步思考:这些不同角度的题材,你的记忆中有什么与他人不一样的事例和发现吗?确定具有新意的写作材料后再进行习作。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其实做真人也得从作文写真开始。作文教学应该返璞归真,尊重学生个性,还其童真、童心、童趣,让学生贴近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作文,在生活中思索,激起学生有话想说、有事想叙、有情想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