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课堂教学成功的契机是学生兴趣的产生
【作者】 宗志红
【机构】 甘肃甘南合作市第一小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知识形成的主要环节。为了激发学生课堂的主动参与意识,为了将课堂的知转为能,学生应成为良好的知识“导体”,从课堂每一位学生身上都能看到知识的光华。课堂要避免“绝缘体”的存在,我们为人师者应主动掌握学生心理,调整学生心态,使他们对课堂产生“缘”,也就是兴趣,因为兴趣是干好一件事的第一动力。无疑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兴趣的产生。【关键词】课堂教学;成功;契机;兴趣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生“学”的知识交流的主要过程,也是学生多方面素质形成的主要渠道,要让学生有驾驭知识的能力,就应该让他们通过课堂,知道知识的形成过程。美国有一位心理学家叫布鲁纳,他曾经说过:“教给一个人某一门学科,并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课堂教学,是知识形成的主要环节。为了激发学生课堂的主动参与意识,为了将课堂的知转为能,学生应成为良好的知识“导体”,从课堂每一位学生身上都能看到知识的光华。课堂要避免“绝缘体”的存在,我们为人师者应主动掌握学生心理,调整学生心态,使他们对课堂产生“缘”也就是兴趣,因为兴趣是干好一件事的第一动力。无疑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是学生兴趣的产生。要寻找或培养学生课堂兴趣笔者认为:
1、利用教师自身的情感使学生产生兴趣。学生敬爱教师的先决条件是教师要热爱学生。用自己良好的师者素质为学生不倦有悔的传道,用自身广博的知识对学生进行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授业:用自身已结晶的智慧为学生去解知识、、思想之惑。让学生从教师跟前能处处获得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广泛主动的参与、质疑,使师生间形成平等的交流机制,从而培养他们课堂的参与意识。将他们对教师的喜爱发展为对教师所授学科的兴趣。
2、利用知识的趣味性使学生产生兴趣。教师在每一课堂上生怕百密一疏,精心讲解,然而有时还是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把讲解对应在学生的兴趣点上。我们要改变教师围着课本转,学生围着教师转的格局,把教师和学生都从被动中解放出来,也就是从注重结果中解放出来,共同去面对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学习解简易方程时,学生只从表面得知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求方程解的过程叫解方程:使方程等号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对这些概念学生有许多陌生的感觉。在对χ-8=16、20-χ=9、5χ=80、6.3÷χ=7四个方程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将每一个方程中的χ用()表示、学生很快写出χ-8=16、20-()=9、5×()=80、6.3÷()=7这样很简单的四个算式,并且在括号中很容易填上准确的数字。学生认知抽象的方程知识是在这样简单的算理上建立起来的时,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如在学习圆柱的侧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操作制作圆柱模型,首先使他们知道圆柱的侧面所在部位后,讨论怎样求侧面积。因为通过学生的亲手制作,他们已经知道圆柱侧面的实质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而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那么将它卷成圆柱后,面积没有发生变化,只是长变成了圆柱底面的周长,宽变成了圆柱的高,参与结果学生自己总结出圆柱的侧面积=圆柱底面的周长×高,这样根据数学知识特有的结构,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的思维迁移,在他们感受到数学知识浓郁的趣味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3、利用教师诙谐的表达使学生产生兴趣。教师的课堂表达分语言表达和形象表达,要使一堂课生动活泼,那么教师就应像演员一样,用高超的演技和磁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有些知识内容枯燥乏味,教师应像厨师那样在白开水中加入多味调料,使它成为津津有味,回味无穷的可口香汤。如在学习平均数问题时,学生只行成平均数=总数÷总分数的概念,忽略了结果与实际的吻合,曾举下例:“小糊涂五年级,有一次老师让他算出以下几名同学的平均身高,小丽身高1·35米、小刚身高1·34米、小红身高1·30米、小花身高1·40米、小荣身高1·37米、小糊涂算出这五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0·352米。”然后让同学们在桌子上量0·352米究其多长。“小糊涂可能是去了小人国。”(学生们哄堂大笑)通过这个例子,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素质。因此教师的课堂表达技巧是激发学生参与欲望与兴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4、利用课堂设计的情景使学生产生兴趣。课堂设计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学生课堂兴趣的含量高低,要将学生的智力因素(学习)和非智力因素(情感)尽数移到课堂上,就要细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用新旧知识巧妙有趣的衔接或引入抓住学生兴趣:用新奇的知识交流方法激发学生兴趣:用迫切的参与欲望利用学生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完成课堂教学“练—讲—练”的过程。
总之,我认为要使课堂教学取得成功,就必须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只要产生兴趣,学生就有了参与课堂教学的欲望,只要有参与意识,学生才能对课堂知识完成“熟悉——形成——内化”的过程。显而易见,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契机,所以我们教师应具备驾驭学生兴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