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村教师如何适应高中数学新课改
【作者】 董树孟
【机构】 贵州省普安县第一中学
【摘要】【关键词】
高中课程改革已经开始了,我们农村中学也责无旁贷地积极参与到新课革的步伐中。虽说推进新课改的关键在于教师,但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极深,教学设施不完善,师资配备不齐,教师知识存量不容乐观,缺少同化新课程必要的“知识链”等诸多不足的条件,这些都给农村中学实施新课改带来了很大困难。作为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我们必须认真领会新课程标准赋予了中学数学教师新的工作内涵和要求,尽快在各方面加以转变,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本人农村教师如何适应高中数学新课改提出了以下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改变教育观念
新课程改革关键是教育思想的改革,没有思想改变,就没有创新发展,眼下首先要变的就是教师的思想,课程、课堂的改变源于教师思想的改变。
首先,我们要树立的观念就是要相信学生。正在实施课标的一线老师以及我们学习过程一直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按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难以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我认为,我们所谓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就是把教学大纲中的所有知识点的展开,我们的任务是面面俱到地给学生讲解完成,我们的任务是“教完了”。但到底学生掌握得怎么样?我们再通过一遍一遍的训练、讲解进行强化,究其根源,这是思想上的落后,也是认识上的落后。对于原来的教学观念和思想我们一定要大胆取舍,敢于创新!为什么我们觉得内容进行不完,还是因为我们的思想上没有彻底地转变,我们不敢让学生自己完成,我们不相信学生,我们不敢大胆取舍。我们往往是可以让学生活动,但是学生活动完成后,还是要再讲述一遍的,这样是不相信学生的体现。
在学习过程中听到这样两句话很有感触:一句是:有什么样的课程观,就能开发什么样的课程。另一句是:什么是好课程?能给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和舞台,就是最好的课程。我想这两句话一定也给大家的思想上带来一定的感触。
第二个我们要树立的观念是:我们要用教材教,但绝不能只教教材。
新课程从内容上是要“面向大众,面向社会生活,体现时代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能力和愿望,初步具有独立的生活能力等”;从教学方式上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所以,今天我们绝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就教材讲教材,只教教材。要拓展开发教学资源,社会上、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教学资源,关键是我们怎样去开发利用,要围绕教材中的核心理论、思想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展开教学。
二、改变教学方式
1、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数学教学源于生活,要求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出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人们对感兴趣的东西总是学得进记得牢,富有兴趣的事物多能引起人们的思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讨论中来,从而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挖掘自己的创造潜能,开发自己的相想象力与创造力。在讲授新的数学概念时,让学生多举例子,多用学生的语言、思维习惯进行教学,并尽可能的让语言幽默风趣,例如有位女老师在怀孕期间刚好上到了《概率》中的随机事件,有个同学马上说“老师,您肚子里的孩子是男孩这是一个随机事件”,这位老师当场对这个例子进行分析,并得出了一个肯定的答案。学生一看老师把自己都当成了研究素材,一方面觉得非常有趣,另一方面觉得概率知识离我们的生活很近。而且还帮着分析,马上来了劲头,纷纷举出了很多生活中的事例。通过这些事例,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大大的活跃了课堂气氛,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参与,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要注重学生的探究过程。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很多数学问题不能只是教师讲给学生,数学教学不只是一个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要求学生自主地探索,自己去发现规律,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把给予学生问题,给予学生思路、给予学生结论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自己得出结论,对于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充分体验到探究过程的价值,增强学习信心。但学生自主并不是不要教师指导,不能片面地认为只要教师发表意见,就是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所谓学生自主,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学习责任的承担,学生的这种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后天的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培养指导下,通过自己不断学习逐步形成的。
3、要适时开展分层教学。新课程改革的灵魂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个体的独立性。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学习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全面考虑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实现从统一规格的教学模式向个性化教学模式的转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三、合理教学评价
自古以来教学都离不开评价,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学生通过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建立自己的思维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以个人成果的形式出现,这时学生已经建立了自己的认知结构,但还不完善,必须加以评价。在评价方法上要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对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习状况的评价,教师既要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与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识以及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思考的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因此合理的教学评价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要把新教材与旧教材有机地结合
新教材的教学内容起点高,内容新,知识面涉及广,农村学校的学生比较难适应,作为教师就应多想办法,改变教学的策略,有机地把新教材与旧教材结合起来。的确,现在相当一部分年纪比较大的农村教师,他们还停留在旧教材的教法上,还没有从原来的模式里跳出来。其实在使用新教材时,对例题的呈现、练习的设计等,教师还可以把旧教材一些有效的方法融入到新教材里面,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新课改是一个充满探索、创造和建设的教育改革实践活动。它对于我们农村高中数学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同时也是获得成功的契机,我们要与时俱进,抓住时机与新课程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