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作者】 黄 飞

【机构】 贵州省长顺县马路中学

【摘要】英语阅读能力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从近几年中考、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阅读题的比例达到50%以上,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留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英语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速度
【正文】

  随着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生活的全球化,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进程也日益加快,学习和掌握英语以开展对外交流是对21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因此,培养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势在必行。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增加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更好的培养我国新世纪合格的人才。那么,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呢?现就这个问题我想谈谈个人的一些想法和见解。

  一、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在教学开始时,我给每个学生起一个英文名,学生们很好奇,也很乐意自己的新名字,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都叫他们的英文名。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认真研读教材,精心设计语言情景,通过学唱英文歌曲、竞猜、抢答、表演等形式组织好课堂教学,有时自编的小品都取材于班内真人真事,让本人表演,寓教于乐,学生不会生厌。

  二、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不同的阅读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因此,阅读中不要大声读或指读,要默读。不要逐字逐句地读,要以意群或句子为单位。不要重复阅读,要一口气越障碍看到底。不要一见生词就查字典,要养成根据上下文猜测生词词义的习惯。不要边读边译,要直接用英语思维、记关键词。

  三、正确引导学生词汇量的积累

  词汇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和阅读速度,所以,扩大词汇量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词汇量的获得,首先是课本上的必须掌握。在记单词时不要单独记生词,最好把它放在句子或文章中一起记忆,这样不仅记住了单词的意思,也记住了它的用法。其次,在泛读时不要求对内容完全掌握,能看懂、能接受信息、进行简单总结,能就所读内容进行问答就行。广泛阅读可以是教师向学生指定阅读材料,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找阅读材料,但教师不可以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在读物选择方面教师应给予指导,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

  四、加强学生阅读速度的训练

  阅读速度是阅读能力的一个标志,这要求教师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在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的能力上下功夫。

  1.计时阅读。即是阅读一篇文章时,记录下始末时间,然后计算每分钟平均阅读的词数。为培养计时阅读的习惯,教师可常在课堂上抽510分钟时间进行计时阅读练习,但必须要求学生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计时阅读的练习不只是计算个人阅速的快慢问题,还包含复杂的技巧问题。因此只有大量的计时阅读练习,才能养成习惯。

  2.成组视读,即按意群阅读。这是提高读速的要害,它要求在阅读时,把句子分为若干个意群,通过眼球转动,扫视整个意群,整体领会意思。

  3.无声阅读。无声阅读是阅读时最大限度地直接将词语转化为义的过程,即见其形便知义,尽量去掉词语的读音这一环节。现在有的学生在阅读短文时,常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出声来或借助于手指“点读”,这不仅影响阅读速度,而且误解某些短语和文章内容。因此,在学生具有基本朗读能力时,及时把无声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到日程上来,纠正错误的阅读方法,从而达到提高阅读速度的目的。

  五、熟练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读书需要语言、记忆、理解能力和语言、阅读技能。阅读的目的、材料不同,需要的方法也不同。

  1.寻找主题句。每篇文章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段落只有一个主题思想,每个段落都有一个句子表达这个段落的主题思想,这个句子叫做主题句。大多数主题句在段首,有些主题句在段尾,也有少部分的主题句在该段中间。但一般文章的写作都是遵循把重要信息放在第一句这种原则。所以“首行”读法对于学生读自己太熟悉的题材的文章时尤为适用,这样可以帮助读者先在头脑里树立整篇文章的内容框架,然后再补充框架,仔细阅读。

  2.首末段落与各段首句读法。每篇文章或章节的首段和末段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作者会在首段里陈述他的写作意图,也可能会在末段里对整个章节做出总结。因此,应十分重视首末段落。同时,还要重视各段的第一句,因为往往首段后的各个段落是对首段的展开。再有,重视各段首句可以弥补有时首段陈述不详的缺陷,解决末段综述性话语里的疑难问题。

  3.搜寻式阅读,即跳读。跳读的目的是要从文章中查阅到所需要的某些特定的信息,要采取竖视竖向阅读,即眼睛不横向视读,对于每行文字只读关键词,非关键词不用注意。对关键词也是一扫而过,因为竖视竖向阅读或者扫视关键词都是在掌握主旨大意后,对其他部分的阅读,速度必须快。关键词是指主语、谓语、宾语;文章标题、引号部分、粗体字、黑体字、大写字、斜体字、划线部分;承接语、过渡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4.正确判断和推理。在读完文章、了解文章大意后,学生还要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根据作者使用的语言,叙述的事实、引用例证、人物的对话及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等推断出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他想要说明什么问题,表达什么观点及持有什么样的态度。这是一个通过表面文字推测文章深层结构含义的判断、推理过程,它能推动学生积极地思考,培养较高的理解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和果断的推理能力,这些能力的获得有利于学生顺利地阅读文章、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效率。

  总之,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而灵活的过程,正确的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同时有效的阅读技巧加上持之以恒的训练和老师的积极引导,一定能不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师一定要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阅读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中学教学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