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
【作者】 潘春霞
【机构】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东关小学
【摘要】【关键词】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作为“让人成为完整人”教育的一部分,应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数学史、数学思想、数学观点、数学思维和数学精神等数学文化知识进行渗透性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真正体验数学文化,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与价值,体察社会文化和数学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出既有科学素养又有人文素养的综合型的现代人。以下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数学课堂教学要渗透数学发展史,展现数学文化的丰厚历史背景。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蕴含着灿烂的数学文化,出现过刘徽、祖冲之等伟大的数学家以及《九章算术》等经典的数学传世之作。但是三、四百年前,中国科技逐渐衰落,数学的发展也陷入低谷。直至20世纪30年代,现代数学才被引入中国,出现了一批卓越的数学家:华罗庚、陈省身、冯康、吴文俊等等。他们在数论、微分几何、拓扑学、概率论等领域里,取得了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我们不能数典忘祖,对祖国的传统科学一无所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发展史内容让数学活起来,可以使学生了解祖国古代数学的辉煌成就,了解祖国近代数学落后的原因、祖国现代数学研究的现状以及与发达国家数学的差距,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兴趣,振兴民族科学。
二、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数学家的故事,渗透数学文化的人文教育价值。
在漫长的数学发展史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数学家与他们的重要成果,这些都是体现数学文化价值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数学家的成功离不开他们的创新精神、科学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他们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坚韧执着、锐意进取、勇于开拓,所以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这些数学家在探索过程中表现出的探索精神都是超越数学知识本身以外的更动人的数学文化内涵,是数学“至高无尚”的善,它激励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学生学习数学的智慧。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随时穿插与数学内容有关的数学故事,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如在学习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时,可以先给学生讲阿基米德测量皇冠体积的故事,接着引导他们思考故事对于我们的这节课学习是不是有所帮助,有所启发呢?学生很快想到我们可以把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转化成可测量的规则物体的体积来测量。课后让学生继续搜集有关阿基米德的故事,他们了解到阿基米德在力学、几何学、天文学等诸多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阿基米德被誉为“力学之父”;阿基米德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提出了阿基米德公理;阿基米德曾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移动整个地球;公元前212年,正在聚精会神研究数学问题的阿基米德不幸被入侵的罗马士兵杀害......以这些优秀数学人物的事迹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进而将它升华为为科学、真理而奋斗的人生观。
三、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渗透数学文化的科学教育价值。
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还要通过知识获得的过程来发展学生的能力。数学课堂中每一个数学知识都有其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等一些数学文化的精髓都依附在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尽力向学生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的过程中,能够看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趋势,也就是能够触摸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让我们的课堂“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让学生觉得数学并不神秘,而是自然、合理地。如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求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面积的学习过程,引发学生思考:可不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分析呢?学生在探讨中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是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推导出梯形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比较、推导等数学思想方法。这个展现过程可能是学生在以后的人生中比梯形的面积公式更有用、更有生命价值的东西。正如日本著名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说:“作为知识的数学,学生出校门不到两年就忘了,深深铭记在头脑中的是数学精神,数学思想、研究方法和着眼点等,这些东西随时随地在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四、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学素材,渗透数学文化的应用教育价值。
数学的文化意义不仅包含知识本身,还包括它的应用价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将视角伸向生活的每个角落,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素材,或者将教材中问题适当开放使之更接近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体育彩票中的数学、生活中的黄金分割、数学在天文学、经济学中的应用等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如“购物中的数学问题”、“旅游中的数学问题”等,让他们体会无处不在的数学足迹,体验数学在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感受数学的应用之美。我们要充分挖掘与利用这些素材,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五、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数学实践活动,体验富有生命力的数学文化知识。
数学活动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真正的教育不是“告诉”,有意义的知识并非是教师手把手地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活动体验而自主建构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重视数学课内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自主参与,体验数学。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玩数学游戏,如漫游数学迷宫、猜数字谜、玩数学扑克、开数学门诊、数学小魔术、玩24点和七巧板等,还可以组织学生制作数学板报、撰写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数学活动报告、创作数学童话、开展小课题研究、进行社会调查、做专题采访等。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与面积》时,可开展一次以圆为主题的数学阅读活动,学生搜集到了《圆的历史》、《圆周率“π”的由来》、《祖冲之对圆周率“π”的贡献》、《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趣味记忆法》、《扔出个π来》等,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感知圆的文化属性,了解数学知识的悠久历史和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研究数学的兴趣。只有将数学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自主参与,让每个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富有生命力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本身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数学发展的原动力。数学世界本身就很精彩,而有了数学的人类社会更加精彩。小学数学教育更应该从数学的本质出发,让每一位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从而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具有生命的活力!
我深深相信:当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时,孤傲的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数学知识才会成为学生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