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把握写字教学中的几个心理要素
【作者】 林 怡
【机构】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71小学
【摘要】【关键词】
写字教学的过程,是进行视动协调训练的过程。心理因素是否良好直接影响视动协调训练的和谐。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写好字的关键。长期以来,写字教学的指导,往往大多注重在方法上,忽视了写字教学中的心理辅导,忽视了学生在写字过程中的种种的有碍于视动协调的心理因素。因而造成小学生写字兴趣不浓,写字效果不佳的结果。为了纠正、克服不利于视动协调的各种心理因素,我们认为很有必要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一、纠正几个心理错位。学生在书写初始阶段,往往出现几种和写字过程不相适应的心理状态。
1、观察、临写字贴前,主观意识过强,客观意识过弱。小学生临写字贴时,往往观察不细,想当然,对范贴的种种特点视而不见。临写出的字体和范贴相差甚远。要克服这种心理,首先应尽可能让书写对象(笔画、字体)变为学生熟知的生动形象的物体,以激起学生对书写对象的兴趣,唤起认同、共鸣的心理。例如“横折钩”的书写是初学者的学习难点。我们引导学生想象成一个运动员在做体操动作。进行指导学生观察时,让他们生动有趣的形象中,激起对客观实在的笔画、字形美观的兴趣和注意。其次,让学生忘却自我,临写时,宁可精,也不多而滥,宁可用橡皮擦,也不写自己认为不像的汉字。尽可能忠实原字贴的样子。小学生平时作业时,老师往往让学生一个抄十次八次,他们写字养成了只凭大概相似,而不求精确,写出的字当然相差很远。我们只有让学生进行这种仔细观察,书写时宁可少而精的训练,让学生主观意念多些,客观意念多些,才能让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原范贴的良好的书写品质。
2、局部意识过强,整体意识淡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主要表现在:学生在临写字时,往往时看一笔,写一画,缺乏全盘、整体的意识。从而造成各笔画各部首之间失去有机的联系,结构布局不合理,行气脱节,书写的字难以达到美观、气韵生动的效果。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临习字贴之前,应让他们从大整体出发,从一个字,几个字乃至一行字,一个篇幅的字出发,把握整体形象、整体效果,做到胸有成竹。主要的措施有:做到心中有形;建立字群模型;领悟整幅字的形体风格。
(1)心中有形。要求学生在书写汉字的时候,脑海里出现这个字的边线轮廓,并以此想象字形的特点,或从整体的字形中想象生动有趣的画面,从而达到整体认识汉字形状的特点。
(2)建立字群模型。让学生做到“心中有型”,建立具有集合性的字群模型,是引导学生整体认识汉字特点的有效途径。我们把汉字各种形态特点进行归类,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便于小学生识别、领悟的字形模块,使学生在书写前能做到“心中有型”。
(3)领悟整幅字的形态风格,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只有整体地把握整幅字体的特点,才能领悟到书法作者的书写(艺术)风格,从而进一步揣摩书写笔墨的精妙处。在临写过程中,才能从“形似”达到“神似”。这一步的训练是以前两步作前提的,它又是书写者在整幅字中达到“心中有型”完美和谐的统一。
因此,扭转小学生观察、认识字形特点只从局部出发的通病,十分必要。我们首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的心理意念出发,从大局着眼,再进一步层层深入领悟、揣摩,是写字教学应遵循的一条规律。
二、克服几种不利于提高习字水平的心理。自卑心理和自大心理,是写字教学过程中,不同对象,不同阶段出现的两种心理状态,也是妨碍习字水平提高的拦路虎。自卑心理出现在初学者身上,他们往往看到别人的字写得好,而自己在练习了一阵子以后,仍不见效,便产生烦躁、自卑的心理,失去自信心,写起字来马虎了事;自大心理则是在习字一段时间以后,看到自己已写得不错了,以为练字就是这么一回事,没什么难学。这种人受“字无百日功”的影响最深。不肯长期付出时间,不愿意坚持不间断地练习。造成习字长进不大。
1、克服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小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很多,教师要作深入的了解,有些学生可能坐姿、执笔不得要领,有些可能是观察认识字形方法不对。老师针对这些情况,作出相应指导:首先要善于发现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哪怕是一个字,乃至一个笔画,也应给予肯定、鼓励;再检查写不好字的愿因,并及时纠正。这样,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进步,有利于增强自信心。
2、克服自大心理,树立耐心和恒心。一部分小学生由于悟性较高,学东西较快上手。但一些学生看到自己学得比别人好,便产生了沾沾自喜的心理。习字的过程,既是视动训练的过程,也是指腕肌肉运动要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奏效的。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正视练字的长期性,消除满足、自大心理。具体做法:(1)在肯定学生写字进步快的同时,给接受能力好的学生,制定长期进行书法比赛,并进行策略性的比赛排名,设立进步奖和准小书法家奖。营造比、学、赶、超的气氛。(2)经常和书法尖子谈心,帮助他们树立恒心,指出练好字需要长期的不懈努力。及时引导他们自我总结习字的成功经验,并在适当时机他们习字中存在的问题。(3)定时进行书法讲座,引导学生对书法形象美和艺术美的认识和品味,激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美的向往和追求。
三、强化有意注意,明确训练目标,做到“心思细腻”。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是逐渐形成的。在写字教学中,单靠无意注意进行习字是行不通的,因为习字不是时时处处都有那么生动有趣,免不了有枯燥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利用外在的条件进行有目标有重点地训练。只有把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科学而高效的训练。我们利用生动和有趣的形象激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起学生的习字兴趣。同时,我们也采用“观察对比”、“儿歌诵读”、“动作演示”等方法促使无意注意及时转化,并严格强化有意注意。为了学生真正认识、领悟汉字的形态美和艺术美,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汉字形体进行体察入微。要做到这一点,我们用字形比较,儿歌诵读,动作操练等方法,促使学生“心思细腻”。
我们从以上的论述可以看出,汉字的书写练习,离不开老师对学生习字心理认识和指导。由于习字是视动协调的训练,其协调的主体,就是心理品质。如果心理品质不完好,那么,视觉和动作就难于提高。因此,重视习字训练的心理学研究,是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我们今后努力探索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