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议在新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
【作者】 曹贵凤
【机构】 云南省西畴县法斗中学
【摘要】 在新课改理念下,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与探究,勤于动手、动脑,积极构建师生双向互动,在情境中探究以创新为主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意义,体验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的能力。初三学生学习化学时间短,任务重,提高课堂效率尤为重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如何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好的能力和思维。【关键词】 初中化学 新理念 合作 创新 效率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要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又要做到对教材的熟练驾驭和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在实践中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创新,多种教学方法并举,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
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学生素质。以往的教学设计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这样很容易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整天的处于一种被动的应付、机械的训练、死记硬背、简单的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是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人才呢?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幸福生活的创造者和美好生活的建设者,就要在教学设计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确定目标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参与目标设计。结合化学学科特点,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面向学生实际的、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把教材变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把化学教学引入社会生活,结合社会热点、焦点、科技及人类密切相关的问题作为鲜活教材,帮助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现实社会中所发生的现象联系起来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在新理念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能力,是学校办学的中心和目标。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扎实工作,将学生素质、教师水平、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斩新的高度——高效的教学质量。
二、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年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学习就越努力,效果也就越好。那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因此,利用化学实验来学习和研究化学也是化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之一,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教材第一章——初中化学的入门,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此,教师除了利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描述外,更需要用精彩的实验把学生带进绚丽多姿的化学世界。如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玻璃棒在一张事先浸有酚酞试液的白纸上写字、用“玻璃棒”点灯、镁带燃烧等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注重演示实验。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时,可做这样一个实验:由学生演示,取一个软质塑料瓶,使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向其中倒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迅速用塞子塞紧,振荡后可观察到塑料瓶奇迹般的瘪了下去。这样学生可亲自体会到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教师在学生观察或动手完成实验后,要引导学生分析改进方法,使学生体会到实验设计的实用性。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尽可能地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分组实验时,要充分利用小组长的作用,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和指导学生利用自己熟悉的化学实验仪器,根据某一课题去设计探索多种实验方案并从中找出几种合理的实验方案。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开拓教材,引入生活实例,激发学习兴趣。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如,在讲解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的性质时,可联系到生产生活中金属的除锈;讲解蛋白质受热变性的性质时可联系到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消毒;讲解蛋白质遇重金属变性的性质时可联系生活中误食重金属可用牛奶或豆浆等来解毒。此外,还可以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认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化学很有用的道理。
引入小故事,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解一些知识点时,可以适当的穿插一些与知识点有关的小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解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的性质时,可以穿插“死狗洞”的故事进行讲解,让学生从进洞后狗死亡而人却安然无恙的现象中得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的结论,再从人直立时火把正常燃烧而蹲下检查狗的死因时火把却很快熄灭的现象中分析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结论,等等。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快乐学习,我们何乐而不为?
三、积极合作,努力探究
新理念要求,教学要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的分析”。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就是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自然学科思维方法”。习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该准确把握课改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积极参与,逐步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努力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敢于设疑问难,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教师要精心备课、备学生、备教法,注重知识的有效传授和学生灵活应用的过程,同时还要注意平时作业的设计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抓好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创建和谐环境,营造民主氛围
创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具有迁移功能,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老师的爱,迁移到对老师所教内容上,改善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单一倾向性。我一直认为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长,更是学生的朋友,要以人格的力量去感化、影响学生。教师和学生建立亲密感情后,在教学时,就能在自己的能力基础上将课堂效率发挥到最大,教学效果就会更加明显。
教学是相互的,师生在教学中,总是伴随着认识、态度、情绪、言行等相互体验而形成的或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的心理状态。情绪反应对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会产生重大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心理相容,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活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做到:发扬民主,与学生平等对话,主动接触,求得师生心灵上的沟通,让学生感到老师既可敬又可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其乐融融,学习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
教师既要象父母一样关心和爱护自己的学生,又要象朋友一样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教师要以自然的语气,真诚的态度,有计划地,巧妙地导入新课,讲受新课,合情合理的解决学生之间的矛盾,正确评价学生,对待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诚相待,视学生为知己,才能使教学行之有效。
五、灵活教法,提高效率
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教师寻求更有效、更灵活的方法将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较多的知识,并形成能力。孟子说:“教亦多术矣”。“术”即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的教法,不拘一格,凡是能达目的方法,都是好方法,都可以利用。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化学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去探讨,教师在这方面下的功夫越多,教学效果就会越好,教学质量也会越高。
总之,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就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创新融入长期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事半功倍,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