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怎样培养智障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作者】 李任黎
【机构】 云南省文山市第二小学
【摘要】 语文课堂教学要有效率,课堂就要充满活力。在培智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全方位了解智障学生的情况,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运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策略、激发智障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优化课堂结构,使他们在健康、活泼、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中有效地学习,开发其智力,培养其能力,提高其效率。【关键词】小学语文 智障学生 自主 兴趣 能力
我们知道,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自主学习习惯,对智障孩子来说,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提高认识,培养兴趣
俄国作家、思想家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强调学生主体性发展以及情感教育的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智障教育也应该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重要的教育理念突显出来。只有把智障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尽可能地调动起来,他们才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只有实实在在的主动参与才有扎扎实实的知识获得。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激发、培养和发展。
导语激趣。理想课堂从导语开始,好的课堂导语要精心设计,做到灵活多样,为学生喜闻乐见。教师走进课堂的第一句话,发出的第一个信号,做的第一个动作,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新颖的事物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谐的氛围能使师生入情入境,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稳定,比较笼统、模糊,易对学习过程的形式感兴趣并从中得到满足,任何新颖的、形象具体的事物都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因此,课堂教学要注意导语的灵活多样。对智障学生宜用猜谜语、讲故事、做游戏、唱儿歌的形式导入新课,从而吸引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注意力,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学,有滋有味地学。例如:在教学《鹅》一课时,可以先提出这样一则谜语让学生猜:“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袍子,脚穿红靴子,唱歌伸脖子”。学生兴趣盎然后,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猜谜语时的浓厚兴趣去学习,课堂效果就会显而易见。
故事激趣。故事对智障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抓住学生这个心理,在上新课之前,可以采取先讲述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有趣的或新奇的小故事的形式,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日月潭》时,先为学生讲解有关日月潭的故事、日月潭的美丽传说,让学生入迷,让学生由听故事对课文产生欲望,从而产生学习新课的积极兴趣。
游戏激趣。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能令课堂逢壁生辉、锦上添花,使学生学得更愉快,达到快乐学习。游戏是激发课堂活力的重要形式之一。智障儿童感性知识贫乏,学习时注意力不易集中。如果教师授课时间过长,智障儿童就会感到疲倦,注意力分散,发呆或随便走动,坐不住,这样就不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这时候,如果巧妙引入游戏活动,将课文内容配合生动的游戏活动,让他们参与其中,就能使学生在无意注意中轻而易举地掌握文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使语文课堂充满活力。例如:我在讲《小手帕》一课时,我就带领学生边做游戏,边学习,发给学生每人一块小手帕,和学生们一起读儿歌:小手帕,天天带,自己洗了自己晒。这样,通过做游戏,学生学习时感到新鲜有趣,纷纷主动参与到游戏中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既轻松又愉快。
二、利用多媒体,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语文教学生动有趣,课件资源十分丰富。在课堂中,我们利用多媒体,将栩栩如生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尽情地欣赏千姿百态的四时风光,如临其境地聆听大自然的各种声响;使纯语言文字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并茂统一体,使抽象的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为具体的、动态的画面,其乐无穷。例如:教学《大熊猫》,介绍大熊猫习性一自然段时,学生表现得很迷惑,这时,不要枯燥地照本宣科,而采用播放一段有关大熊猫生活习性的视频录像,学生通过观看有声有色的画面,不仅很快理解了课文中词语的意思,而且深深体验到了大熊猫无忧无虑、憨态可掬更可爱。正如专家所说:“把电教手段用在刀刃上,用其当用。”“电教手段相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不也是雕塑家的‘一双好手’吗?”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三、教给方法,注重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智障孩子学习语文,仅有学习的兴趣是远远不够的,若没有自主学习的方法,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时间一长,自主学习的兴趣就会减弱。因而语文教学必须适时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真正“授人以渔”才行。
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必须考虑到智障学生的个体差异,按小学生学习能力的高低来确定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多角度的目标空间,努力进行分层教学,才能为其自主学习提供有力的保障,达到学有所获。其实,如果每一个智障孩子的潜能都能得到发展,那么,他们都有能力学习,这是我们作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都应该有所了解的。比如,我们学校的老师每年为学生制定个别教学计划时,就是按照学生的实际,配合家长、学校,进行的因材施教。同时,我们还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随时调整教学进度,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能有新收获。以此来提高他们掌握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潜力。要引导学生掌握好的读书方法。在培智学校的语文课本中,课文基本上是朗朗上口的儿歌和一些篇幅较小的短文。认读和理解对于普通学生来说非常简单,但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掌握好阅读的方法。我们在让学生学习课文时,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不会认读的生字用笔圈出来,用“?”表示自己不懂的地方,用“!”表示自己特别喜欢的地方,用曲线表示这个地方很重要等。学生了解到使用符号读书的方法,并经过长期的运用,就能变成自主读书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四、多鼓励,少批评
在新理念下,语文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让智障学生体验成功是发展兴趣的最佳方式。智障学生由于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差,成功的机会很少。但是他们也具备正常人的情感,喜欢表扬、鼓励。因此,当我们面对学生微小的进步时,哪怕是他们勇敢地要求发言的举动,也要做出肯定的表扬,同时表达出教师喜欢他的神情,或者通过明示或暗示的方法,让学生做出正确回答,使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关爱他们,帮助他们,构建和谐课堂,让学生健康成长。
成功的学习体验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提高智障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就是尽可能地促使他们学会、会学,从成功的学习开始,进一步强化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一种成功。尤其是在学生没有取得真正成功之前,教师应充分利用人为的表扬、鼓励等措施,对学生取得的进步,要表现出极大地热情与支持。通过让学生鼓掌、夺红旗、戴红花等手段,关注他们、赏识他们,让他们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的更加坚强。这样,学生就能在“聪明的”称赞中,逐渐变得更聪明。在教学中,只有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上都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才能逐步树立其信心,发展兴趣,培养能力,提高效率。
智障学生的语文教学工作任重道远,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只有从智障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需要出发,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智障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提高他们自我服务的能力,为以后融入社会打好基础。
五、语文教学要生活化,帮助学生学会生存
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在教学中必须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以生存体验为基础。通过生活化的教育,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学会生存。例如:在学习儿歌《穿鞋袜》、《洗手帕》时,选择在宿舍中进行教学,边学儿歌边让学生学穿鞋袜、学洗手帕,在学会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会了穿鞋袜和洗手帕;在学习《春天》、《夏天》、《秋天到了》、《冬天》课文时,根据相应的季节来学习,让学生到户外去寻找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痕迹,观察四季变化,知道不同的季节要穿不同的衣服,去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主旨。
总之,在智障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灵活运用教材,善用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希望把智障儿童培养成社会的平等公民,才能最终摆脱特殊教育“普教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局面,为智障儿童开辟一片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