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依托中国梦强化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浅析
【作者】 李家凯
【机构】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中国梦是当前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和信仰,也是高校青年教师新的奋斗目标。与此同时,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两者看似不相关,却可以一起解决。青年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职业道德水平才能满足中国梦的要求,而依托中国梦为青年教师搭建个人梦的实现平台可以坚定他们的教师职业认同,自觉提升职业道德素养。【关键词】中国梦;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
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从国家层面到高校自身和专家学者,对他们的职业道德失范行为进行了批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究其根本,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缺失是由于价值多元化和信仰的缺失造成的。中国梦,这是新时期全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也是新的理想和信仰。中国梦也包含了青年教师的个人梦,因此,在全中国人民围绕实现中国梦凝心聚力、艰苦奋斗的今天,依托中国梦强化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便有了实现的基础,也只有将践行中国梦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才能团结青年教师,正确引导他们职业道德素养的形成。
一、信仰的缺失是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关键所在
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缺失有着复杂的原因。当前高校少数青年教师的职业情感与职业道德淡化、服务意识不强,个别教师言行失范、不能为人师表。这些表现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首先,来自高校青年教师自身方面。这表现在媒体上公开的学术道德的失范、对待学生态度的冷漠、急功近利的思想、坐不住冷板凳、谋求各种兼职赚钱,个别老师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欠缺等。
其次,高校的原因。进一步的分析发现,高校青年教师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和高校畸形的评价与考核体制下,成为了高校中的弱势群体,他们在面对来自生活与家庭方面和晋升职称方面的多重压力下做出了急功近利的选择。在此,我们也应该反思当前高校在考核青年教师方面的种种弊端。高校重视的是科研成果,评职称、晋升职务的参考标准都是唯论文的数量和发表刊物的级别论英雄,这种量化的考核体系也是导致高校青年教师急功近利行为的一个重要诱因。
当然,这些都还不是根本原因。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缺失的根本原因是信仰的缺失,这是与当前社会整体风气的下滑、价值观多元化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人们对高校教师的认识从过去的神圣地位变得不再神圣,加上青年教师的收入低、社会地位低、工作压力大,导致了青年教师群体对社会的悲观看法。
二、中国梦的提出是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契机
中国梦是新时期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精气神的共同理想,也是凝聚高校青年教师的重要支点。在高校青年教师积极将自己的成长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理想时,强化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无疑是最好的时机。
“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今年“五四”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对青年的成长提出了殷切的希望,深刻的阐述了中国梦与青年的关系。高校的青年教师只有将自己的青春梦融入到中国梦当中,人生才会有价值、青春才能不虚度。
这是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的共同理想和信仰,为了实现中国梦,也为了自己的人生幸福和在岗位上实现自身价值,就应该自觉的将职业道德建设纳入到成长的计划之中。惟有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职业道德,自觉地抵制、纠正自身的道德失范行为,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走的更远、做出的贡献更大。
三、依托中国梦多措并举是提升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出路
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失范不是一天形成的,纠正道德失范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从国家、高校和社会等多个方面齐抓共管才能完成。要利用当前全国上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的大好时机,在关心青年教师现实困难、解决其后顾之忧的基础上,形成完善的职业道德教育、考核和管理机制。
一是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在为人师表和治学严谨等方面都有着明确的规定,要求全体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求全体教师要弘扬科学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秉承学术良知,恪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劳动和学术成果,维护学术自由和学术尊严;坚决抵制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行为。这就要求高校应把学习师德规范纳入到青年教师的培训中来,建立健全青年教师道德建设的长效机制。
二是改变轻视职业道德评价的GDP主义考核方式。目前高校对青年教师的考核重实绩轻道德,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方面重视科研、重视发表论文的质量而轻视职业道德建设方面的考核。这种考核的方式不利于中国梦的实现,是GDP主义在学术界渗透的典型表现。因此,高校必须改变这种不利于青年教师培养的考核办法,将师德表现纳入到教师年度考核、岗位聘任、职称评审和评优奖励的考核之中,并占有较高的权重,并对职业道德的表现实施奖优罚劣,以此激发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自律、提高道德失范的成本。
三是结合中国梦的要求解决高校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高校青年教师都有自己的理想,也有着融入中国梦的激情。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中,面临着教学、科研和家庭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他们在高校中与老教师相比,职称低、职务低、申请课题经费难度大,收入低是现实的状况,多数青年教师都是月光族。因此,这些现实的困难经常会成为他们的后顾之忧。为了能让青年教师坚定做一名好教师的信念,必须对他们给以必要的关心和帮助,了解他们的困难、切实想办法解决眼前的困难。现实物质基础这个后顾之忧的解决必将促进他们自觉的培养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的修养。
四是为高校青年教师个人梦的实现搭建成长平台。近年来,进入高校的教师多为硕士、博士等高学历的人才,大多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冷板凳时期。他们知识结构完善、热爱学习、创新能力较强。但是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他们在学校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但是缺乏能够脱颖而出、充分发挥潜力的平台。这也是他们信仰缺失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国家和高校应该按照中国梦的要求,主动的为他们搭建职业成长的平台,能够发挥特长的公平公开公正的上升通道,让他们在工作中不断培养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坚定他们留在教师队伍的信念,在不断取得成绩的同时强化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激发、强化青年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