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问题与思考
【作者】 莫明华
【机构】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克长初级中学
【摘要】信息技术是我国中小学的必修课,是学生将来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目前广大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教学中存在有许多困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阻碍了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本文通过对农村中小学信息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根据这些年来的工作经验,从农村的际出发,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关键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对策
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信息技术认识不足,片面看待信息技术教育
农村中小学的大部分校领导认为信技教育就是计算机教学,教会学生打字、上网、聊天等就行;部分校领导没有意识到信技对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个别校领导甚至认为信息技术是学生沉迷于网吧、游戏的根源,会使学生变坏,从而不开信技课。
(二)学校信息技本教育设备少,硬件设施少
农村的电教室目前的现状是:计算机数量少,大部分学校只有一间利用“农村远程工程”建立的仅有30台电脑的无盘机房,将学生分成两组,还达不到一人一台,使用率低,难以保证学生上机时间;乡镇以下的许多小学校几乎没有一台计算机[2]。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严重不足,使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工作十分艰难。
(三)片面强调“信技学科”教学,缺乏学科整合
由于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片面地强调“计算机学科”教学,只是教授学生简单的计算机技能,忽视了信息能力、素养、德育及情感教育,更谈不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我校很多教师都认为,计算机是副科,加上不是中考科目,单一的理解只要会打打字就算完成三年的初中信息学习。从而总是只抓主科,忽略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结合,没有能更好地利用现代的教学设备来提高成绩。
(四)信息技术教育课多是“课表”课程,大都采用“放羊”式教学
随着“新改革”的深入,学校信息技术课程也日趋正规化,但由于应试教育、硬件设施等原因,虽然一些学校的信息技朮课上了课表,但却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开展,而被其他课所挤占,成了名符其实的“课表”课程,有些学校即使上了课,也多采用“放羊”式教学,也成了学生的休闲课、玩耍课。加上上机时有的学生没能操作,一次,两次……这些学生便渐渐放弃了信技的学习,导致教学越来越难。
二、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方法和对策
(一)转变教育观念,把握“新课标”精神
1. 为信息技术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教学需要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吸取外地先进的经验,举行一些公开的教育、教学活动。让校方领导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让他们有紧迫感和压力,能够为信息技术创设优良的学习环境。
2.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养
培训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灵活多变。比如根据农村现有的实际采用校本培训方式逐步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用最简单、最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所有的教师意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趋势,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对产生的作用。
(二)从实际出发,合理配置信技教学设施
资金是制约学校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设施建设上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应有的效应。
1. 新旧结合、高低搭配
信息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因此,计算机房是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然而建一间拥有60台电脑的新机房约20万元,显然,如此巨大的投入对农村中小学来说是不现实的,因此,对农村中小学来说,最切合实际、最经济的就是新旧结合、高低搭配。即是:本着“够用即可”的原则,用廉价的二手电脑配置机房。如果经费允许可再补充新配置计算机作为教师机和服务器,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学习。
2. 抓住机遇,利用好现有资源
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设农村远程教育项目, 普及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各校应抓住机遇,增加本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设备。同时,充分利用好原有的资源服务教学。如:之前各校都配置了VCD、DVD等设备,如果再加一块带AV输出端口的显卡,结合农村远程工程中“模式一”的大屏幕彩电和电脑,就可以组建成一间多媒体教室。
(三)加强教育教研,推进信技和学科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教育的核心,二者真正整合才能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培养学生信息能力和信息素养。学校要构建校园网络,广泛开展学科信息技术教育、教研活动,引导教师从教育理念、学习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等进行探讨,推进信技与学科的整合。
(四)纠正课程偏差,采用适合农村学校的教学方法
农村中小学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同时利用课余时间适当地开放电教室,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
由于农村中小学学生对计算机使用非常少,多数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好奇又迷茫,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采用适合农村学生的教学方法。
1. 正确引导,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在实际教学中充分利用“农村远程工程”提供的资源和网络资源,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培养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课程的整个教学活动既是学生个人的学习,也是学生团体共同参与的结果。由于农村学生基础及个性因素的差异 ,所以互助合作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参与学习。
3. 组建兴趣小组,培养有特长的学生
信息技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学科兴趣小组,培养有特长的学生,鼓励他们参加相关的比赛,提高他们的技能。
总之,在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信息技术教育除了要解决软、硬件和基础设备问题外,加强校领导和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同样是实现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保障。教师要不断学习,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主动地研究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并从中寻求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从而有效地推进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信息技术新课程的备课会议应该如何.http://www.qszx.cn/so/soweb/article_view.asp
[2]熊效军.农村微机室何时不再睡觉[N].中国教育报,2003-7-4. 第3版
[3]陈贤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培训教程[M].安徽: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第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