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网络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何兴法
【机构】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克长乡长发小学
【摘要】 网络教学资源在小语教学中运用,能激发学习兴趣,深化理解;能提高教学效率,增大信息采集量,拓展学生视野;能培养学生多种学习能力(如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能突破教学难点;能渲染课堂气氛,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只有适时、巧妙的使用,其课堂优势才能让语文课教学魅力无限,生动多姿。【关键词】网络教育资源;小语教学;运用与实践
在网络时代,网络的教育教学功能,有目共睹。网络技术为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提供了崭新的天地,提高了学生在学习时间和空间上的自主性,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结合本人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谈谈网络教育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妙用网络资源,激发学习兴趣,深化理解
小学生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网络教育资源可以创设视听一体的立体教学效果,通过真实的情景再现、动感画面等视频抓住孩子的眼球,使他们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时间内集中到要学习的内容上来,在立体的教学情境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兴趣,就会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甚至达到乐此不疲的地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稳定而持久的注意,强烈的探究知识的热情。
在《海底世界》一课的教学中,上课伊始,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海洋馆里的景色和各式各样的海洋生物,如在水中游动的鲨鱼、金枪鱼、鲸鱼等。生动有趣的画面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对海底世界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海底的宁静黑暗、有声音、动物活动、特产矿产丰富、动物在海底的活动以及景色奇异,进行情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兴趣盎然,在兴趣的驱使下,在读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读中感悟,增强记忆力,拓展想象空间。在课外延伸时,让学生在网络上,搜看自己感兴趣的与海洋有关的视频,从而达到巩固教学的目的。
再如《草原》一文生动地描写了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由于南方的孩子对草原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难以想象无法理解,在教学中如果只看课文插图和教师的介绍,很难引发学生对本文的学习的兴趣。于是,我就从网络教育资源中搜集了一些草原风光的图片、资料,在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时结合网络教育资源,利用网络教育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像、动画进行了综合处理,然后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将学生带入了心驰神往的内蒙古大草原,领略了草原的自然风光,感受了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令他们心旷神怡。如在上课前让学生欣赏西部歌王腾格尔的《天堂》:“蓝蓝的天空,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用歌声唱出了草原的美,以歌创设情景,跟随作者老舍先生一块儿领略内蒙古草原的美丽风光,自然切入课文,学生在图声文的熏陶中、对比中兴趣盎然的学习文本,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
二、巧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增大信息采集量,拓展学生视野
使用网络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大信息采集量。多媒体集中了多种教学媒体的优点,具有处理文字、图形和声音的综合能力,学习者要运用眼、耳、身、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多渠道地接收信息,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记忆力、理解力。
上语文课《丝绸之路》时,让学生看视频《张骞与丝绸之路》,学生在声影的熏陶中,感受到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并对文本有了兴趣,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课文的感悟很重要。以此来创设生动的情境,作背景的铺垫,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有效的参与中产生自主阅读文本,不断探究的冲动;感受文本意境、积累课文语言,能提高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张骞的爱国情怀,与此同时也激发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多种学习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面对一个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网络查找资料,要比教师一个人查资料、找根据有价值得多。只有师生一起动起来,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只有在这种劳动中,学生才会闪现创造的火花,才会有创新的成果。比如:我在教学《手》一单元,指导学生自己从网上搜索不同的手的图片,介绍手的文字资料;教学《大禹治水》时,让学生通过网络查阅与大禹有关的资料;教学有关船的口语交际内容时,我和学生们一起查找有关船的的资料……师生们一齐动手,互相研究,不但迅速地完成了教师布置的全部任务,而且还发现了许多新知识,有许多意外收获。这样不但使教师的教学得到有益的补充,更主要的是这种教会学生获取信息手段的教学方法。
众所周知,网络资源拥有最丰富的信息,这些资源都符合人类联想思维特点,适合于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在学生操作浏览过程中,既培养了他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能力。
四、运用网络资源,突破教学难点
语文文本精彩纷呈,但有难有易。我们可以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以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弥补不足,成为突破教学难点“尖刀”,增强教学效益。
如《赤壁之战》一课中,刮东南风,为什么可以烧曹操的战舰,是理解中的一个难点。这时,我设计插入了动画演示,直观、形象地展示了孙刘联军、曹操的军营位置、水的流向,风的吹向,轻易地突破了教学难点。
我们知道,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师不可回避的内容。由于诸多原因造成的教师表现方式和方法的局限性,难以达到网络教育资源的信息传递效果。但是,如果运用网络教育资源,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因为,网络教育资源中的朗读录音是朗读大师们给予我们的优秀作品,他们恰到好处地再现了语言、节奏、格调乃至蕴含的情趣、意味,能给学生提供语言、节奏、语气和语调等方面的示范,因而运用此法进行朗读训练,可以使语文教学进入一种美的意境,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五、巧用网络资源,渲染气氛,陶冶情操
情感同化是文章理解的最高境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得到情操的陶冶,真正开启学生的心扉,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学生学习的许多文章内蕴深刻,情感深沉,意境深远。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的身心都投入到文本的特定氛围之中,才能体味到文本的深层涵义,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传统教学手段在这方面是很难达到的,而网络教学资源容易达到这一效果。
网络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要服从教学目标,辅助语文教学,是教学手段的一种,否则语文教学就将不是语文教学。只有明白网络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所占的地位后,在语文课堂上适时、巧妙的使用,那么它才能以其“图文惹人眼,声像扣心弦,动感永无限”的课堂优势让语文课教学魅力无限。
作者简介:何兴法,1965年9月出生,1985年3月参加工作,广西隆林克长乡长发小学教师,小学高级职称,长发小学副校长,中共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