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伪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谈

【作者】 刘芝茵 刘美娟 赵苓吉

【机构】 山东省青州一中实验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浮躁的社会环境也导致了教育的浮躁,而教育的浮躁又对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由此教育便出现了不该出现的伪素质教育现象。所谓伪素质教育,就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则有过之而无不极地推行着应试教育的一套。伪素质教育伪就伪在名素质教育之名而行应试教育之实,以扭曲的教育形式去诱导学生、误导教育科学,从而使教育走向了不归之路。伪素质教育其伪的现象表现种种。

  1、课表“两张皮”。墙上的课表按排得冠寃堂皇,素质教育课程充分而全面,可是这其中的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活动课程、自修课程,甚至部分体育课程等全部分配给文考类学科老师,挂在墙上的课表纯粹是应付上面检查,对学生座谈了解课程情况时,学校对学生进行认真辅导,暗示学生说假话、说慌话,检查者也是心知肚明,课表“两张皮”其实是一种普遍现象,并非是一校一地之发明。

  2、作息时间很不规范。学生在校时间,学习课时数超时超量,有的学校一年四季基本是同一个作时间,早上五点多起身,晚上十点多熄灯,中午在教室做作业。对于住校生来说,晚饭时间是洗澡不吃饭、吃饭不洗澡。一个月放一天假,放假前每个文考学科至少发一份练习,作为月假中的“口粮”,所以学生盼望月假,又讨厌月假,月假比上课期间似乎更忙。上课时,有的学生困得实在不行了,总是主动站到后排听课,喝咖啡、吃浓茶、风油精擦太阳穴是见怪不怪,下了晚自修倒头便睡,相当一部分学生为了节省脱衣和整理床铺的时间,总是只脱鞋子不脱衣服上床,一部分心理压力较大的学生经常失眠,引起神经衰弱,整天是昏头昏脑、思维不够清晰,反应不够敏捷。

  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搞虚假而并不繁荣的一套。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特别是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具体内容有一百多项,可谓真正的细而全,这其中有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在这些指标中包括五爱、守纪、守法、守信、公德、个人素养、学习能力、学习技能、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合作与交流等等,一有尽有,可是在具体评价过程中仍然是以文考成绩的一好而遮百丑。文考成绩好的素质则为A等,文考成绩一般的其素质则为B等,最后是皆大欢喜,生生过关,人人满意,个个合格,不影响升学,不影响毕业,所以对于综合素质评价并不是在于“评价”,而似乎是一种简单的程序、一种必备的形式、更是一种骗上骗下,自骗骗人的时髦骗术而已民。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到底“凭”什么?到底评了没有?到底有没有考虑这些伪劣行为对学生的影响是什么?潜移作用是什么?到了学期结束阶段,一张张素质评价表拿来,闭着眼晴只顾盖上等级章印,章印盖完了,评价也就结束了,这不知是那一家的素质教育评价方式?难怪有人戏说:这可能是“中国特色的”。

  4、“减负”已成为标标准准的空谈。“减负”增效可能已成为历史,这其中到底减什么负,增什么效,则没有人说得清。而我们所看到的是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作业量越来越多,近视的度数越来越深,家长清楚、社会清楚、老师清楚、所有的人都清楚。课程超时、作业超量,幼儿园小朋友忙着学小学课程,小学生忙着学初中课程,初中学生忙着学高中课程。小学生放晚学就忙于写作业,每晚不写到十点多钟则不正常,中学生每天每门学科至少完成一份练习。学生们苦不堪言,也难怪一些学生说:“学校是一座围墙,外面的人想进去,因为那里是通向就业的必由之路,里面的人却想出来,因为这里是束缚人的个性的牢笼。”在所谓“减负”的口号下,学生已成了考试的机器,整天的都是练、都是考,考得学生落魄失魂。老师也好,学生也罢,人人都在为分数而竞争,老师“不放过”学生,学生也同样“不放过”自己,批改过的作业,老师让家长签字,意在形成一种压力,意在形成一种捆绑式的分数目标。在素质教育的口号下,大家都在比分数、排名次,分数成了学生的枷锁,学生成了分数的奴仆。

  5、升学率、考名校成了所谓素质教育的唯一目标。学校整天唱的是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等等的高调,其实,这一概都是骗人的套话、官话、鬼话。而实质上每所学校都在以分数去评价学生、考核学生,然而教育主管部门也同样以升学率、考名校的情况来评估学校。对此,有些领导是这样解释的“我们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人民需要分数,需要升学率,所以我们必须抓学生的分数、抓升学率,只有考出好的分数,考出较高的升学率,人民才满意,分数说明素质,这就是我们的办学目标。”这些指示便很爽地道出了伪素质教育的真缔。所以,小学也在追求升入重点初中的升学率,初中也在追求升入重点高中的升学率,高中也在追求升入高校的升学率。这其中最难过的是普通高中中的三星级高中,升入这些学校的学生基础差、考分低,硬拼分数肯定不行,怎么办?他们便以“提高学生素质”的方法来提高升学率,这其中提高升学率的方法就是动员学生突击走体、艺、美之路,以体育、艺术、美术等的参考方式来提高升学率,其实这些学生对体、艺类并没有什么兴趣,或是缺乏这方面的技能,并没有多少思考,也没有多少创新,只不过是为了升学、为了就业,也只能如此了。老师在教法上,也只是为了应试而应试,教给学生的是死记、硬磨,根本谈不上什么素质训练。名为培养学生“特长”,走“办特色学校”之路,其目的还是为了升学率。当然,这是一把“双刃剑”,里里外外似乎没有多少非议。对上对下也好交待,如果不是为了升学率,大家又何必如此呢?这其中的实质只不可是“醉翁之意”罢了。

  6、正常的文化课程教育教学活动亦牵强于素质教育。什么是素质教育?其实质、目标、指导思想是什么?相当一部从事教育的人们根本不够清楚,或是理解得不深不透,也有一部分人就是冠以素质教育之标签来梦人,他们往往把正常的文化课程教育教学活动往往说成是素质教育的全部,一些伪得不能再伪的行为让人啼笑皆非。例如,对学生文考课程的补差,暗示学生星期假日参加文考补习,推荐、推销有关的辅导用书等,则说成是提高文化素质;朗读课文、背诵单词等说成是为提高表达合作交流的能力和素质;文考双人监考、配以场外巡视,森严壁垒,则冠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素质;高难度试题、大剂量的练习,说成是对学生思维素质的训练;把美术课说成是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等等。如此种种,还有其他,这些名为素质教育而万变不离应试的一套,使其真正的全面素质教育则离学生越来越远。

  7、宣传、张扬伪素质教育巧立名目。为了抢生源,为了宣传学校的升学率,为了展示应试教育的成果,许多学校往往是借家长之口,借学生之口,借社会人之口,来宣传某某学校的“素质教育”成果,特出强调文化素质之高,文化成绩总是年年创历史新高。学校还正常以工商个体老板的口吻来宣传所谓素质教育的成果,整板整板的大小报纸,省、市电台等新闻媒体,都在热播、狂宣文考实绩,特别是中考或高考乃至小升初之后,那些气球、气模、标语、横幅、流动字幕等名目繁多,这些实实在在的应试教育行动,而口头上确在堂而皇之地讲素质教育。这种“偷人树牌坊”的玩意似乎已让人见怪不怪了,伪素质教育的一套似乎让一些人已经麻木了。

  伪素质教育其表现种种,除此还有其他。教育这一领域应该是一片净土,假如教育也象某些商品一样出现假冒伪劣现象,这确实让人有点不可思议了,其实这其中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1)伪素质教育在考问诚信。伪素质教育的一套使素质教育名存实亡,说的是素质教育,做的却是另外一套,这种伪的行为对学生、对教育到底是什么影响?其后遗症是什么?这明明是在考问教育之诚信,当今社会中有许多不良习气,我们的教育却仍在诱导学生,言行不一,弄虚作假,人前人后各一套,这种教育在诱导学生搞欺、搞骗、搞不诚信。所以,伪素质教育不能再伪下去了,我们的教育应该诚而有信。

  (2)伪素质教育在扼刹学生的个性。伪素质教育在为应试教育推波助澜的同时,学生没有了个性、没有了兴趣和爱好,同样也没有了天真烂漫的时代,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为了分数,都在为了升学,都在为了就业和“生存”,都在为了迎合商业炒作和充满铜臭的市场需要。

  (3)伪素质教育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不顾。伪素质教育搞的是没完没了的题海战术,搞的是讲练补差,搞的是周练、月考、模考、调考,搞的是多媒体演练实验,视屏上播放操作实践,学生没有了创新、没有了实践,没有独立思考的间隙。习题牵着鼻子走,分数牵着灵魂走,除了做习题还是做习题,再也没有什么时间去考虑其他了,连一点点娱乐和童真也被剥夺了,睡眠时间都打了大大的折扣,你说学生们还有什么业余呢?学生们还能思考什么呢?

  (4)伪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功利意识教育。伪素质教育时时都在向学生要分数,处处都在要升学率,学生高分就是高素质,学校升学率高就是素质教育抓得好,不论学生的基本素质如何,不论学校的教育思想和目标如何,只要有分数,只要有升学率什么都好,一切都好,所以,伪素质教育只仅仅是维系在文考成绩、学生的分数这种纽带之上。急功近利,一味地培植早熟、假熟“人才”,使优秀的人才资源造成了严重的缺失和浪费。

  (5)伪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心灵造成了严重的创伤。伪素质教育的一套对学生的评价总是以分数看人,以分数定调子,把学生看僵、看死,把学生看得抬不起头、见不得人,甚至把学生看得无容身之地而从楼上跳下去。这种唯分数论的育人观念往往对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灵带来了严重的创伤,然而,伪素质教育却置若罔闻。

  (6)伪素质教育严重干扰了对教育的科学评估。伪素质教育处处以伪的一套出现,抓“应试”,仍说抓素质、抓考分,仍说抓“减负”,抓升学率、认分为贤,仍说抓重在能力培养、重在张扬学生个性……,使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在具体的评估过程中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诊断不明确、不准确,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降,从而使教育之大计迷失了不该迷失的方向。

  教育工作是育人的工作,造就人才的工作,是一项科技含量很高的工作。广大青少年学生能否融入社会,走出国门、面向未来,这完全决定于我们的教育,所以,在对青少年学生教育问题上,我们绝不可以以眼前功利而遮住我们的耳目,育人工作不可以试验、不可以玩忽、更不可以渎职。泰戈尔说:“……人与世界的真正联系是人格之爱,而不是机械的因果规律。最高的教育应该是:不仅给我们以文化信息,而且要使我们的生命与万物和谐统一。”我们相信伪素质教育一定会被真正的素质教育所代替,素质教育的春天就在眼前,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充满信心,我们的教育所取得的成功将一定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