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 刘永飞
【机构】 安徽省怀远县双沟初级中学
【摘要】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小集体,管理工作当然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让学生成为管理班级的主人,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本文从 个方面论述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以期为班级建设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关键词】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
魏书生老师曾说:“管理是集体的骨架。”班级作为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一个小集体,管理工作当然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管理要善于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才能够更有效地管理好班级,也才能真正地使班主任和教师从繁琐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得到解脱。中学生对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已形成了充分的认识,具备将外在的标准内化于己的能力,所以赋予中学生自主管理的权力是可行的。自主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个体自我管理,二是学生管学生。个体自我管理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通过自我克制、互帮互助等方式增强管理能力;学生管学生即通过发挥班级骨干的作用来协调与组织班级,使班级得以正常运转。中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是指中学生将自己或同学作为管理对象,根据相关规范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个体的思想、行为、学习和生活进行规划、评价和调控的能力。因此,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来培养与提高中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非常重要,具体有以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一、激发动机,调动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
“动机是一切活动的原动力”,所以,从一定意义上看,自主管理动机制约着自主管理的方向、态度、成效。首先,用好外因,引发自主管理动机;其次,确定目标,激发自主管理动机;第三,提高认识,增强自主管理动机。
二、师生共同制定班规,加强班风建设,形成良好的班貌。
中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环境主要是班集体,而班级的人际环境、心理环境、学习环境是否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键是班级的班规、班风、班貌的建设。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要严,执行要有始有终,这就叫“有规矩,成方圆”。
首先,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按照一定的要求和原则,采取适当的方法,建构良好的班集体。目前,班级管理中存在很大问题,如班主任缺乏明确的目标,只凭经验和主观意愿来管理班级;管理的内容片面,注重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1],只是注重对规章制度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要改变传统的班级管理理念,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健全规章制度,班主任应该做一些量化研究,明确何种规章制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班主任也可通过主题班会,与学生共同讨论如何健全规章制度。
其次传统的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依据学校规章制度订班规,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常常导致违纪学生难以转化。班主任应看到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了改变这种不良现象,班主任应该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校规章制度。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大环境下,结合班级实际进行充分讨论,共同制订出适用于本班级的学习、纪律、行为、礼仪、活动等方面的班规。重视学生提出建议和方法,在学校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调整,进而制定全面而实际的班规,并要求责任分散,由学生对班规进行签名认可。这可以大大减少学生违纪现象,并提高学生继续完善坚强班级管理制度的积极性,以身作则。而违反了班规的学生,也会因为自己也是班规制定者,且签字认同而甘愿接受处罚,教育效果显著提高。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他们把自己看做是班级的主人,乐意为班级建设出谋献策。这样的班规体现了“民意”,学生乐意遵守,乐于接受处罚,违纪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主管理的主动性。
1、创建和谐的、民主的管理氛围。①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②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③客观地尊重每一个学生。
2、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管理地位。
其办法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个班集体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担负一项具体的管理工作,使每一个人都可为班集体作贡献,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是这个班集体中同等重要的一员。
我把班集体的管理工作划分为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班务管理:如集会、排队、黑板报、安排总结一日工作等。
第二方面是学习管理:收发各科作业,协助课任教师工作,协调学困生的帮教等。
第三方面是活动管理:组织班、团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班级、校级及以上活动等。
第四方面是生活管理:如值日、卫生、安全工作等。
第五方面是人际管理:处理同学间的纠纷,协调各方人际关系等。
第六方面是兴趣小组管理:如运动队、文艺队、书画组、广播站等。
四、时刻体察细微,对学生要求到“点”上。
在班级管理中,要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需要体会“画龙点睛”和“点石成金”的内涵。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要善于运用教学的“点金之术”,不但要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时刻体察细微提要求,更要把要求具体到“点”上。
自觉是指学生能够在没有负担和压力的情况下自主地根据自己的认知和判断来选择一定的规范和准则,并在教师指导下,按照自身的方式进行实践[2]。“无人监督的自觉才算真正的自觉”,而对于中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达到自觉,是很难的。所以教师不能只是采用批评的手段来要求学生,批评的根本目的不仅在于抑制学生的过错行为,更重要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良好行为。为使批评教育行之有效,要从善意出发,对学生时刻体察细微,不要提一些大概的要求,要把要求提到“点”上,采取提醒或指明出路的教育方法,就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个体发展的潜在活力。
一个班内几十名学生总是性格不同,各有特点:有的喜静、有的好动、有的顽皮、有的乖巧。在班级管理中,应该调节各人的性格,使班级呈现出一个和谐、团结、人人追求向上的优秀集体。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励个体发展的潜在活力,从而激发整体的上进心,促使整体进步。
总之,班主任应改变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淡化”管理者“意识,一定要敢于让学生去摸索的意识,让更多的学生在集体中承担责任。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凝聚力,而且可以学生获得班级管理主人的积极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并从管理者的角色中学会管理他人,学会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