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提高农村中学历史成绩之我见

【作者】 覃素英

【机构】 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目前,很多农村中学生不愿意学习历史,在中高考中,历史成绩偏低。如何提高学生历史成绩,已成为广大农村中学历史教师共同关心的话题。

  据调查,现在农村中学生认为在所学的各门科目中,最喜欢学的是化学、生物,其次是地理、政治等,最不爱学的是历史。究其原因,大多数学生认为历史枯燥乏味,有很多学生下了很大功夫,但是收效甚微。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历史成绩,就成为摆在历史老师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教师要做到:

  一、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在课上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如我讲《伟大的历史转折》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说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然后和学生一起分析这次会议的背景,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回答错的问题,教师应和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对他的大胆发言给予肯定,而不是对其呵斥、训骂。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必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们的兴趣取决于老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一个优秀的老师总能调动学生们的兴趣,使学生时时刻刻跟着老师的进度走,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上课只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采用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这样就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压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所以可以采用历史电影、幻灯片、历史挂图等教学手段,把学生带入到过去的历史中去来调动学生的兴趣。

  三、上好活动课

  活动课是新教材新增加的内容,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的显著区别。很多教师在讲课时不上活动课,认为活动课与中考或高考无关。这是非常错误的。活动课能够显示学生多方面的才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上《文成公主进藏》这节活动课时,我让学生提前一周准备,学生非常积极,在课堂上的表现超出我的想象。

  四、学生们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来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

  课堂上死气沉沉根本谈不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调动积极性必须搞活课堂,让学生们动起来,特别是思维动起来。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课堂上的个别问题可以先让小组内部合作学习,进行讨论、归纳、总结。这样改变了以往课堂学习的死板,使每个学生的脑筋都转了起来,畅所欲言进行讨论学习。比如,让学生探讨李自成农民起义的意义。

  但是这一教学方法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在课堂上把握一个“度”的问题,不能实行“放羊式”教学,老师必须得适当倾听指导。

  五、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古人讲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在课上严肃,在课下要和学生打成一片。要经常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对学习成绩差、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予特殊关爱,使他们感受道学校、教师的温暖,心存感激之情,并把这种感激之情内化为学习的动力,调动其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成绩。在课上是教师,在课下是朋友。学生和教师的关系融洽、和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让学生在学习上有成就感

  人人都想成功,学生也不例外。学生们在学习中有很多的失败,老师一旦无休止的指责学生的失败,学生就会在长期的批评和自责中丧失了自尊和自信,形成了“我怎么也不行了”的错误想法,导致破罐子破摔的恶性行为。这样必然会导致学生课上不发言,不动手,少参与学习来回避错误,形成了厌学的消极态度。所以老师们必须改变说话的习惯和办事的方式,学习上少批评、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快乐。

  老师要想法设法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有困难时适当的加以指导,帮助学生度过难关,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真情,以此心灵上受到鼓舞。即便是一个很小的进步,老师也要适当表扬鼓励,当然这需要老师在平时多加留心观察。

  七、教师应不断充实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除了日常教学以外,教师应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对演员说的,我觉得对教师来说,同样适用。教师只有在课下下足功夫,才能在课堂上应对自如,不致顾此失彼。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教师应钻研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并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平时教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一言一行,学生一生一世。”教师不经意间一句话,可能影响学生一生。教师只有具有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学识,才能成为学生学习榜样。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心理认同,进而对教师所带科目产生兴趣。如果教师不专心教学,不注意提高自己,一问三不知。学生就很难对教师所教科目产生兴趣。

  八、采用先进的教育技术

  现在以先进的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飞快地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合理运用传统教学媒体的同时,积极引进现代多媒体教学,使两者相辅相成,恰当结合。既能准确迅速地传输教学信息,又能及时进行课堂教学的反馈。

  九、应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的意义

  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历史,一方面是因为认为历史枯燥乏味,另一方面是没有认识到学习历史的意义。其实学习历史有很重要的意义。首先学史使人明智,学习历史可以使我们懂得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使我们变得聪明。如学习楚汉争霸的历史,我们知道项羽失败的原因是应为一意孤行,骄傲自大。使我们明白做人、做事应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应谦虚谨慎。这样才能成功。其次学习历史,能让我们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处理问题、看待问题。使我们在今后工作、学习中能够从容应对、游刃有余。不致顾此失彼,茫无头绪。再次,学习历史有助于提高个人修养。通过学习历史上英雄人物的动人事迹,我们会自觉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高尚精神,无形中使我们高尚起来。如果教师在教学以前能使学生明白学习历史具有上述意义,学生就会自觉重视历史学习,对历史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十、应让学生从课堂上走出来,感受身边的历史

  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成就辉煌。在课堂教学之余,利用节假日应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周边的名胜古迹,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身边的历史。通过参观,学生们对历史文化、伟人事迹有了切身感受。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我觉得这比我们在课堂上单纯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要好得多。

  在新时期的教学中,如何在历史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通过历史教学培养现代化人才,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问题。如何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问题,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课题,这需要广大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边实践边探索并加以总结,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fami�� ��H��X �ci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如:一年级的《分类》这一课知识,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分类”这一概念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老师可以充分利用书上的插图,设置“给小动物找家、文具回家、汽车开进停车场、水果放进果盘中”等游戏,引导启发学生把同一类物品归在一起,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和情调,让学生始终被愉悦的气氛所陶冶、感染,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初步理解分类的含义,学会分类的方法。再如:针对教材中的“打数学扑克”、“邮递员送信”、“小猫钓鱼”、“夺红旗”、“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数学医院”、“摘苹果”、“开火车”等十多种教学内容,不仅组织每名学生参与到教学游戏中而且还为他们制作了小动物的头饰,在做游戏时,让学生戴在头上。这样,无论是一面红旗,一个头饰,还是一副色彩鲜艳的图画,都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能争先恐后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深刻领悟新课程理念,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教材转化为活泼的师生互动过程;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把学生的发展需要放在首位,提供展示的机会;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好玩儿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