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作者】 朱文全
【机构】 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老鹰山镇中心校
【摘要】【关键词】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途径是多方面的,而课堂导入则是主要形式。讲课时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要设计好每堂课的课堂导入,要导出新意,讲出字里行间学生看不出来的“奇珍异宝”。因学生对知识兴趣的第一个源泉就是教师对每个学科、每个单元、每个课题的导入。实践证明“课堂导入”常常关系整个教学的成败优劣。
一、利用“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是开启学生思维大门的钥匙,是把学生引向知识海洋的风帆。教师只要具有较高的教学艺术和语言修养,就能设计出好的“课堂导入”,使“课堂导入”收到良好的“首因效应”。
1.利用“课堂导入”揭示物理学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利用“课堂导入”解决学生学习物理的心理障碍,克服畏难情绪。
3.“课堂导入”要注意利用直观的趣味性。
4.利用“课堂导入”进行情感教育,缩短师生的思想距离,创设积极、和谐、富于情趣的教学环境。
5.“课堂导入”是辅助教学的一种常见手段,更是一种艺术。
二、“课堂导入”的特点和结构
1.一般来说,优秀的课堂导入方案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和谐,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2)课题意识明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3)衔接自然,能调动学生知识、方法上的准备;
(4)实验与语言的配合密切,能引导观察和积极思考;
(5)导入时间掌握得当,紧凑。
2.“课堂导入”的基本结构大体是:创设实验情境→激发思维冲突→明确学习目标→铺设达标阶梯。
(1)在导入阶段创设实验情境,提供新颖、奇特、惊险、多变的现象,配合教师生动的语言、抑扬顿错的语调及运用其它对比鲜明的教学媒体,能够很好地唤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
(2)激发认知冲突,这是保持学生有意注意、激励学习动机最有效的途径。。
(3)明确目的,建立联系,这是导入定向的重要环节。在激起思维冲突以后,应当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常见物理课堂导入方法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现举例说明,供读者参考。
1.物理学人物、故事导入法: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一批以物理学家姓名加以命名的物理定律、法则、单位、公式、实验等,例如安培定则、欧姆定律、牛顿定理、马得堡半球实验等等。如果在初中物理课堂导入中能够适时、适量插入一些物理学家们的生平事迹、发现经过,使史料故事能够巧妙融入课堂,则可以起到非常奇特的作用:
2.趣味实验现象(魔术)导入法:该方法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实验导入法,利用学生突然接受到的奇特现象,唤起学生的注意,引起学生思考,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导入新课。
例如讲授《浮力》一节:老师可以用烧杯等器皿盛取适量水银,然后让学生把硬币、钉子、螺丝等金属重物投入烧杯中,学生们便会惊奇的发现所有这些重物都会漂浮在水银液体的表面(如同死海不死的故事一样),从而对实验当中所蕴含的神秘科学原理产生极大兴趣和探密心理,继而老师顺利引出浮力概念,收到非常良好效果。
3.分组实验竞赛导入法:利用初中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好胜心理,创设一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或者以双方竞赛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往往会产生好的效果。
4.设疑提出问题造成悬念导入法:有意设置矛盾,引起疑问,然后出乎意料,解决矛盾,使之疑中开拓,迷中悟理。产生良好的实验动机。
5.引言生动,妙趣横生导入法:有趣的实验,可以把学生引入美妙的世界,看到大自然的美,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可做好一节课无声的开场白。
如讲《光的色散》时:可以用三棱镜来演示,复色光分解成单色光的现象,当一条彩色光带呈现在光屏上时,学生激动的跳起来,因为他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美,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直观的感觉中产生研究问题的欲望,效果很好。
6.形象教学、化抽象为形象导入法:抽象概念,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做有趣的演示实验或恰当比喻,使抽象问题形象化。
如:讲《升华》和《凝华》一课时:教师可以做以下的演示实验:把萘球碾碎成粉末,放进插有树枝的烧瓶中,在酒精灯火焰上微微加热烧瓶底,出现萘的升华。停止加热,烧瓶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的人造雪景。学生高兴得跳起来,老师告诉学生,这是萘蒸气凝华的结果。本节课研究《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7.体验导入法:
老师:在讲课以前,同学们帮我完成一个任务,谁能用自己的双手把订在木板上的钉子拔出?
学生:(同学踊跃举手,先后上台)请一位力气大的同学上台,但怎么也拔不出来。
老师:凭我们的力气难以完成这一工作的,类似这样的工作很多,好在人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巧妙的工具来解决这些难题。大家说用什么工具把钉子拔出。(下转第51页)
(上接第52页)
学生:用羊角锤(一个小女孩用很小的力将钉子拔出)它的原理是什么?有哪些应用?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讨论的内容。
8.观察导入法:“观察导入法”可以使理论联系实际,是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重要措施。
例如在讲《平面镜成象》时:猴子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象,用手向镜子后去抓,结果聪明的猴子什么也没有抓到,因为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虚象。平面镜成象有什么特点呢?本节课研究平面镜成象的特点。
9.承前启后导入法:该方法适合于前后相互关联的章节的导入。利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次回顾或运用,逐步在练习过程中加深其难度、广度,很自然地导入下一节所要学习的内容。
如在学习完《机械功》进入到《机械功率》的学习之前:老师可以设置一定量的回顾练习,在让学生体验练习做功多少的同时留下做功也存在快慢的悬念,使学生在完成一定量的回顾练习后,很自然的能够接受“机械功率”这一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总之,课堂导入的类型很多,同一个问题,可以有许多不同的导入方法。选择的依据主要是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一般在学习单元开始时或课题比较平直,可以考虑选择趣味性较强演示方法和故事法;若学生存在着较顽固的错误观点,就需选择能激起强烈思维冲突的方法;如果课题与前面学的知识联系较强,而学生的准备知识不充足,可寻则复习导入方法;应用性较强的课题,多引用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年龄较小的学生可以采用竞赛方法等。
学习有法,但无定法,遇到具体的情况时,需要老师们灵活运用,加以掌握。
参考文献:
《物理教育研究》 朱铁成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中学物理教学法》 刘承箸 山西教育出版社
《中学物理教学概论》 阎金铎 田世昆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学物理实验与教学研究》 安 忠 刘炳升 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