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小组合作学习在思想品德课中的组织与实施
【作者】 孟庆辉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外国语学校
【摘要】【关键词】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笔者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构建高效的合作学习小组
我校构建合作小组的基本做法是:
首先,确定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一般以6人为宜,各班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其次,确定小组人员。坚持“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再次,确定组员位置。根据组员特点,确定组员位置,并按a1、b1、c1、d1、a2、b2、c2、d2的顺序编号,abcd相向而坐,其中bc为小组干部,一方面可以把ad分开,保证纪律,另一方面也便于bc布置工作,开展合作过程。
然后,确定小组制度。各小组讨论决定本小组的名称、目标、纪律、口号等制度;要求本组成员共同遵守,相互监督。
最后,明确小组成员的流动性规则。小组成员的流动是指学生可以在小组间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内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二、培养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的开展必须以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保证:
1.要培养学生合理分工,各负其责的习惯。小组内应设小组长、记录员、汇报员、纪律监督员、卫生监督员等职务,小组长应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动手操作、探究活动。其他人员同样各有其具体职责。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不同学生的兴趣特长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同时各人员职责也可根据需要轮换,以提高执行力。
2.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并不是所有的合作内容都需要与他人商量才能完成,有些内容本身就是独立完成的。其次,小组合作答案是基于各组员独立思考、群策群力的基础上完成,只有这样,答案才具有广度和深度,从而避免多人一面,盲从单一的现象。再次,由于合作学习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因此有时各人的任务会完全不同,每个人都是合作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如果有组员不能独立思考,很好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就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学习任务的完成质量。
3.要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由于同组成员是异质分组,一些学生思维较慢,因而习惯于做旁观者,而很少主动参与,也很少举手发言。因此一方面在小组中要以制度的形式规定发言人员的频率,由小组长询问发言少的同学,在他们准备好的情况下,让他们先讲,另一方面老师和同学对他们要多肯定,多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逐渐喜欢参与,敢于发言。
4.培养学生学会尊重、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小组汇报时常常会出现课堂嘈杂,插嘴,无法安静的现象。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要让学生认识到,其他组员或小组汇报时,不打断、不讲话是对他人最基本的尊重,只有尊重他人,别人才会尊重你,对别人的观点要多加肯定、多加赞赏。同时,要教育学生对他人的观点进行倾听,并认真思考分析,求同存异,以取长补短,要避免因观点不同而进行无休止的争吵,进而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创设恰当的合作学习情境
合作学习的成功开展离不开教师科学巧妙的引导,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因素,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境”,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进“最近发展区”。合作学习的“情境”,一般来说,可以是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如我们政治学科每节课开始之前的“时事播报”活动;可以是教学的重点、难点的处理,如初二政治教学中讲到“举例说明,生活中消费者如何正确维权。”教师可以不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寻找答案;也可以是合作开展研究性活动,因为研究性活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的,需要同组成员的密切配合,如初二政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进行的“开展本地区水质情况调查”;还可以组织课本情境剧的编排和表演等。
四、提供充裕的合作学习时间
我们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在课前使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合作讨论,可以采用“作业纸”的形式,提前一天发给学生进行准备,合作解决作业纸上提出的问题。其次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要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因为如果学生对问题没有时间思考,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只有当学生在解决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最有成效。二要给学生提供探究、讨论、交流的时间,要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三要给学生提供小组间交流的时间,如果没有小组间的交流,教师就很难掌握全班同学的学习情况,小组间就无法相互沟通,取长补短,同时也割裂了小组之间的必要的竞争,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班级整体素养的提高。
五、采用多样的合作学习评价
评价机制是开展小组合作的指挥棒,是提高课堂效率、引导小组合作发展方向最有效的手段。我们一要加强教师对学生和小组的评价,通过教师具有鼓励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全面性的评价引导学生的发展。二是要加强组内评价,通过组员的力量引导本组成员扬长避短,争取进步。三是要加强组与组之间的互评,通过竞争效应引导小组的发展。四是进行班级评价。从班级的高度,由教师和班委参与,以表格打分的形式,对各组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每天公布。努力形成师生评价、生生评价、组组评价、班级评价、学校评价;口头评价与标准评价相结合的综合科学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小组合作的高效持续发展。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既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创造力与潜能,给我们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也产生了大量的困惑与问题,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只要我们勇于实践,敢于创新,勤于探究,善于总结,就一定能掌握小组合作的新规律,开创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天地,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