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几点尝试

【作者】 梁小红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区小龙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提高国民科学素质,在知识经济的21世纪,已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是现代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在教学中担负起责任来,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助一臂之力。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曾作过这方面的尝试。

  一、利用多种手段,激发科学兴趣

  兴趣往往能诱导孩子探索知识的奥秘,对科学产生热情向往,并能使孩子在科学实践中得到乐趣。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结合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呢?

  l、巧设问题,激发科学兴趣。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一些有关科技内容的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和思考,从中得到探索的乐趣和满足,可增加对科学的兴趣。如《挑山工》这篇课文描述挑山工身挑重物登山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却可以省力。文章并没有直接告诉读者,走折尺形的线路为什么可以省力。在学完本课后,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为什么挑山工身挑重物登山,路程长了,力却省了?学生通过认真地阅读课文和课后查阅资料,就会明白有关的力学知识,并从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又如通过《火烧云》这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火烧云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的特点。教师可以进一步向学生提出问题:火烧云绚丽多彩、妙奇异的景象是如何形成的?鼓励学生去观察、去探索,让它们在实际的观察和查找资料中寻找答案,增加探索的乐趣。

  2、运用直观教学,激发科学兴趣。

  直观教学的手段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语言、文字直观等,采用多种形式的直观教学,可增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如《捞铁牛》这篇课文提及“水的浮力”是捞铁牛的主要条件之一,这一知识对小学生来说是不易理解的。在教学时,我根据课文内容通过模拟演示,生动地再现“铲——减少——向上浮——越绷越紧——向上拔”的情景,使学生通过直观演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体会水的浮力作用。学生课后对这一知识谈论不休,课虽尽而意未尽。可见适时地在各个教学活动阶段运用直观手段,可以收到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积极引导,教给科学的方法

  科学方法,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是获得科学知识的手段,学生掌握好科学方法,就能更快地获得科学知识与更透彻地理解科学知识。科学方法蕴含着极大的智力价值,学生一经把科学方法内化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其智力水平就会大大提高,从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如抽象、概括、归纳、比较、对比、分类等一般科学方法就非常必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字、词、句、篇的分析,对文章主要内容、中心思想、写作方法的归纳概括,对课文的分类等,逐步使学生掌握一般的科学方法。如教学《蛇与庄稼》一课时,可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设计如下练习:

  (  )——田鼠(  )——土蜂活动(  ) ——苜蓿收获

  (  )——田鼠(  )——土蜂活动(  )——苜蓿收获

  让学生画出体现四者联系的示意图,并让学生联系生活,举例说说事物之间简单或复杂的联系。这对于学生来说,既动脑、动手、动口,又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

  三、方法灵活,培养科学的态度

  所谓态度是对待一定的人或事物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科学态度则是遵循科学活动的规律,按照科学研究的特殊要求去从事科学活动的心理倾向。科学态度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在知识、能力、品格等方面得到综合的提高,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内容。语文教学不能忽视这方面的教育。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渗透对学生科学态度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