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高中英语阅读“导•读•用”之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 张锡媛
【机构】 广西柳州市融安县第二中学
【摘要】【关键词】
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应用语言的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靠学习教科书中为使学生准确地运用语言而设计的语言材料;另一方面要靠大量阅读各种读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阅读的能力。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我们应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策略,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笔者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导
教学过程中一步一个脚印地步步深入,最后达成教学目标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进行讲解和排除,即疏导。导入,主要是指新课的导入,目的是激活学生的总的前结构,尤其是英语语言前结构。
学生的总的前结构就是学生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全部,包括学生个体的全部知识和体验以及在获取知识和体验的同时获得的各种感知、情感、体验和能力。英语语言前结构是指个体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在已有语言结构(如母语)和总的前结构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关英语语言的知识和能力。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总的前结构和英语语言前结构形成一个多层次的制约英语阅读能力和阅读行为的完整体系。
具体来讲,制约和影响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提高和阅读行为的重要因素大致有生词和文化背景差异。教师对于阅读课文中出现的生词要进行归纳分类,并对其提出不同的处理方法。通常生词可分为五类:
1. 运用阅读经验可识别的专有名词;
2. 运用构词法知识可辨别的转化、派生和合成词;
3. 某些不影响阅读的陌生词;
4. 根据语境可猜测意思的词;
5. 影响阅读理解的关键词。
对于最后一类生词,教师要在学生接触阅读课文之前予以指出。如:口头给出汉语意思,用投影片展示,教师介绍课文内容时解释,等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阅读英语文章时,必然会遇到文化背景差异,尤其是社会生活方面的差异,如: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社会组织、社会关系等。教师要对此在导入新课时给予介绍,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例如,在教授牛津版Module 1 Unit 1的Reading部分School life in the UK时,笔者说道:Do you think we Chinese students have different school life from English students? 学生讨论之后得出结论:We have different school life. 由此教师引入话题: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igh schools in our country and the UK? Which of the two is better for students’ development? 这样一来,便使课堂很自然地与课文内容联系了起来。
二、读
“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获取篇章信息的能力和技巧,同时学习一些语言现象和语言知识。
英语阅读速度的快慢和文章理解程度的高低与学生的阅读策略和能力密不可分。高中英语课文阅读不仅要使学生学习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高阅读能力,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笔者把高中英语课文教学分为三个层次进行,即略读、寻读和研读。
1.略读
在略读时,学生不需要逐字逐句透彻理解整篇课文,只要迅速浏览全文,或只看文章标题、首段、末段或各段的段首、段尾,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篇章布局即可。例如,略读 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 (Module 2 Unit 1 Tales of the unexplained)一文时,笔者先给出学生以下几个问题:
1) When and where did the story happen?
2) Who disappeared? Why?
3) What finally happened to the boy?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浏览文章,注意文章各段的段首和段尾,以获取文章的主要信息。
2. 寻读
寻读的目的是从阅读材料中寻找某些特定信息。
例如,在寻读 Fog(Module 3 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一文时,笔者提出了以下问题:
1) Why did Polly leave work early?
2) 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outside the station?
3) Where did Polly live?
除了让学生回答Wh-questions之外,还可以让学生:
1) 排列事件的先后顺序;
2) 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正误;
3) Note-making (写摘要);
4) 找出文章中某些词的指代内容;
5) 做有关文章内容的选择填空等等。
3. 研读
研读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文章含义,既要理解文章的词语、结构、句型等等,又要明确和理解作者的写作态度、写作意图等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方面指导学生学习、归纳语言现象以及词汇和语法知识,另一方面要继续训练学生的阅读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The curse of the mummy(Module 2 Unit 3 Amazing people)一文时,笔者要求学生归纳各自然段的段意。经过阅读和分组讨论,学生圆满完成了任务。
Paragraph one: Howard Carter is a world-famous explorer.
Paragraph two: Howard Carter did not go to school and later became an explorer.
Paragraph three: Howard Carter discovered the tomb of King Tutankhamun.
Paragraph four: Lord Carnarvon died after visiting the tomb.
Paragraph five: More people died after Carter’s discovery.
Paragraph six: People keep wondering why so many people died and have suggested all kinds of explanations.
Paragraph seven: There is a scientific reason why people died after entering the tomb.
Paragraph eight: The ‘curse of the mummy’ remains a mystery.
三、用
“用”,即综合运用课文内容和语言知识,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这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求异创新思维能力,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重要环节。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目的的实现和教学效率的高低。根据课文内容和体裁的不同,教师可采用多种方法。
1. 复述
对于大多数课文,都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诚然,开始时教师还是应给予提示词语以减小复述的难度。例如,学习了Fog一文之后,笔者给出学生地点方面的提示:Outside Polly’s workplace → At the bus stop in the street → In the Underground → At Green Park station → In Park Street → At the corner of the street → In the street near King Street → At 86 King Street。要求学生用第三人称,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Polly是如何在雾中找到自己的家的。
2. 小组讨论
学习 English and its history(Module 3 Unit 2 Language)一文之后,笔者让学生分成八人小组,提出问题:Why does the English language have so many rules that confuse people? Why are many of the words for animals different from those for meat in English? 请学生分组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学生发言。
3. 角色扮演
在学习Home alone(Module 1 Unit 2 Growing pains)一文之后,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首先,让学生分析为什么会在家庭成员之间发生误解之类的矛盾。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这个家庭中的不同成员,让他们自己切身地感受到由于缺乏交流和沟通而导致的家庭矛盾和代沟。再如,学习了Explorer(Module2 Unit 3 Amazing people 之 Project中的阅读材料)一文之后,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角色扮演。一个学生扮演Yang Liwei,另外三个学生扮演记者采访他。除了问一些Wh-questions 以外,还可添加问一些书上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只有对人物进行仔细剖析之后才能答出来。
4. 辩论
学习Advertisements (Module 4 Unit 1 Advertising)一文之后,笔者组织学生分成正反方进行辩论,论题是:A Debate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dvertisements。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广告给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好处,如:人们借助广告能更好地了解某些产品的信息等等。同时,也让学生了解某些虚假广告所带来的弊端,如:产品与广告描述大相径庭或者由于受到广告的影响而被迫买一些自己并不真正需要的东西等等,从而使得学生对广告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