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 胡 星
【机构】 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二满族中学
【摘要】【关键词】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育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依据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不同,通过建立师生间的情感氛围,激活学习者的情感思维,从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在新课改的今天,情境教学得到学生和老师的欢迎,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
为了实现语文课标中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围绕语文课的科目特点和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真实或虚拟的授课情境,来激发学生对语文课内容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其参与到教学中来。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目的,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创设运用一些新颖、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情感,使之积极主动地参与,使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呢?笔者结合本人的教学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创设“音乐”情境
创设音乐情境,是指通过音乐辅助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背影》时,我让学生唱《父亲》这首歌,学生来了兴趣再导入新课。讲《愚公移山》时,让学生欣赏歌曲《愚公移山》,让学生产生一种对愚公的敬佩之情,从而激发学习兴趣。讲《春》这一课时,播放配乐朗诵带,学生一下便融入了朱自清所描绘的春天的情境中……。在诗词的教学中,可以多运用与之相对应的古典名曲来使学生沉醉在诗词的意境中,《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若要让从无离家体验的孩子去体会分别的那中滋味,用语言来引导他们的感情进入诗中情境,实在是有点勉为其难。这个时候给学生播放古曲《阳光三叠》,凭借音乐独特的感染力来使课堂充满了那种离愁别绪,在凄凉婉转的音乐中,学生进入了诗的意境,很自然地体会到诗句的妙处。
创设“故事”情境
对于学生来说,生动活泼的故事更能吸引他们,将语文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在学习诸葛亮《出师表》这一课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八月十五的前一天,岳飞领兵路过河南南阳,到南阳武侯祠拜谒了诸葛亮,适逢天阴下雨,就在祠内住了下来。入夜之后,秉烛殿内,观看前代贤士留在壁间的赞颂诸葛亮的诗词和文章,以及前后出师二表,看着看着,情不自禁,泪如雨下,当天晚上,他思绪万千,竟无法入睡,坐着等待天亮。第二天早晨,祠内的道士给他倒茶请安,然后摆出文房四宝,请题词留念。于是,岳飞便飞笔走纸,把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写了出来,在写的过程中,他异常激动,涕泪四流……究竟是什么原因如此打动岳飞这位爱国将领?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快速打开《出师表》这一课来探求答案。
创设“图画”情境
创设“图画”情境,就是通过图画、照片等使课文内容具体形象、立体可感,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如在讲授《卖炭翁》一课时,出示图画《卖炭翁》,使学生在图画的色彩、明暗、形象勾勒中去创造性地领悟卖炭老人的贫穷艰辛和宫使的掠夺行径,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又如教学《沁园春·雪》时,利用幻灯片或录像出示一幅气势磅礴的北国雪景图,让学生从视觉、知觉等多角度感受雪景给人的辽远的意境。特别是在说明文的教学中,利用图画、雕塑、模型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说明内容、说明顺序等,教学效果会得到优化。
创设“模拟”情境
创设“模拟”情境,就是要学生自己作为一个角色去表演,模拟一种与教学内容相似的有动态过程的情境。这种对教学内容的模拟,学生既感亲切、新鲜,非常兴奋,乐于接受,且又因为自己表演,全身投入,使得学生一看就懂,产生顿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当讲到先生读书时的场面时,我就让学生模拟先生的神态、动作、语言,从中感受到封建社会读书生活的单调枯燥,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在求知中得到了愉悦。如在讲《皇帝的新装》中,骗子织布的动作,老大臣观察的动作,我让学生现场给全班表演,学生们为了表演,自然对课文是认真的去研究。
创设“幽默”情境
所谓“幽默”情境,就是教师通过生动幽默、富有情感表现力的语言来描绘生动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促使他们主动发展。前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助手的就是幽默。”可见,教学幽默是一名教师的文化素养、教学经验、教学机智、教学风格等的集中体现,是成功的教育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事实上,充满情感色彩、幽默风趣的语言,直接关系着师生情感交流及和谐状态的形成,使师生情感产生共鸣。
创设“板书”情境
漂亮的板书设计不仅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结构、框架,也能在视觉上造成冲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日后对于信息的提取。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结构的时候,如果能够参考理科建模的形式,将文字内容转化为图表、坐标的形式,必然也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情节”是小说三要素之一。跌宕起伏的情节是小说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也是我们鉴赏小说的关键。在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我们不妨将遇旧——寻敌——打酒——复仇这些情节以曲线图的形式通过板书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结构。
吕淑湘先生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的关键就是要在课堂上创设一种令学生置身其中,流连忘返的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随课文内容的波澜起伏而流动,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浓郁兴致。”教学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体验语文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单调的语文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