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搭建网络平台,提高留守儿童的道德素养

【作者】 杨 云

【机构】 江苏省如皋市如城镇老南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我国很多农民为了生活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的现抚养人多为爷爷奶奶,不是年老体弱,就是文化水平低,无法承担管理孩子的责任。孩子处于无人管束状态,生活、学习缺乏热情、逆反心理重,留守儿童缺少正常家教,常有违法乱纪现象,甚至于误入歧途,走上犯罪道路。留守儿童问题成了社会话题。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关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是现实的需要,关注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农村留守儿童正处在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比成人更具可塑性和不定性,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有利于农村学校德育教育更具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传统的德育教育,主要是在农村留守儿童上学时间内通过学科渗透这一主渠道,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限的德育教育形式,教育、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效果有限,工作难度较大。互联网的兴起,为现代德育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相对于传统德育教育方式,网络德育教育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点:提供平等的交流环境,学生能直抒己见,学校更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远距离的交流,师生可将平时不敢说、不能说、来不及说的在这里交流,彼此开诚布公,更能引起思想共鸣,能更好地达到效果,最终使更多的老师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良师、互联网上的益友;网络具有时代性、互动性,更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

我们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发挥其强大的优势,如何变缺点为优点,化劣势为优势,让网络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种促进,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点做起:

1、 在学校原有校园网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学校德育网专页和班级网页,构建网络德育管理平台和活动平台。以网络为载体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爱国主义、道德法纪、行为习惯与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素养。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以健康的资讯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正面教育引导,增强我们在网上的正面宣传和影响力,努力营造主流文化氛围,有针对性地对留守儿童开展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法制宣传教育,用先进思想去武装他们的头脑。

2丰富网络内容,组织网上交互性活动。推出健康的网络内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互联网活动,起到净化网络,正面引导的作用。如开展网上心理咨询、网上聊天、网上“一对一”互助等活动。通过交互性活动,师生平等交流,使老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3制定农村留守儿童德育评定方案,建立网上留守儿童资料,档案尽可能具体、客观、公正、全面地跟踪反映农村留守儿童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等全貌,同时在网络德育管理平台上及时反映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信息。全校上下共同来关注,领导者必须也是教育者,除了为这类学生教育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外,更要积极投入到教育之中,反思教育过程,研究教育对策,实施教育行为。每位教师应以人为本,亲近他们,了解他们,时时关注他们的动态,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活动。这样,全校上上下下就形成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小网络,充分保障留守儿童身心和谐发展。

4组织反馈,加强培训。进行阶段性总结,在学期中途召开德育网络管理人员、班主任、心理教师和留守儿童代表会议,反馈开展网络交互性活动的成果和缺点,进行针对性改进。在实施过程中组织人员培训,外出参观学习,构建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懂得现代管理与网络技术的高素质的德育队伍。

网络是纷繁复杂的,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是一项现实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利用学校德育教育的平台,全民动员,争取一切积极力量,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最终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使他们成为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