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巧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作者】 亓素荣
【机构】 山东省昌乐特师附属小学
【摘要】【关键词】
语文教材面对的是空前广袤的视野,是空前扩展的丰富资源,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创造所获得的空前便利的条件:语文教师面对的是课堂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都将在极大程度上被突破,是师生互动将在过去难于想象的同步、异步等多种方式下实现空前的优化。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得到了人们的关注,是因为它使多媒体和网络一下子覆盖了所有教室,可以使学科教学声情并茂、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有限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认识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课业环境和时空条件。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实施这一手段的几点体会:
一、巧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探求新知、获得成功的一种推动力。运用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是多样丰富的,小学生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是非常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的。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教材特点,运用网络技术等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走进情境、体验学习。在美好的情境中去阅读、发现、思考,领会文章的内容,体味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例如《草原》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美感人的散文,它无论是描写草原的景色、人们的热情好客,还是表露作者的赞叹之情,无不闪动着美的光彩。在教学时如果仍然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显的空泛无力。于是,我在教学时,借助多媒体技术,打开网页找到内蒙古大草原的一些资料,出现一幅幅生动的视频画面:一碧千里的茫茫大草原上,时而出现平缓的小丘,上面有成群的牛羊在吃草,时而出现襟飘带舞的牧民纵马扬鞭任意驰骋,时而看见鄂温克姑娘翩翩起舞……学生的眼前霎时豁然开朗,激起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赞美之情也油然而生。
二、巧用多媒体技术,提供学习“媒介”:
小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理解就更加困难了。因此,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媒介”,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转化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
例如《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有这样一句“蒲公英靠风传播种子依赖于种子上的小毛”。学生学生对种子的传播感性经验很少,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在教学时就设计制作了教学课件,首先在屏幕上出现了整株蒲公英,让学生有全面的认识,然后一棵蒲公英种子飞扬出去,随即种子放大,蓬蓬松松的毛儿清晰可见。蒲公靠什么飞翔?计算机屏幕上立刻显示,并伴有缓慢悠扬的音乐,一阵微风吹过,种子一棵棵出发,重点词“纷纷出发”以红色在屏幕上出现。信息课件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化静态为动态,将学生带入情境,使之学得轻松愉快。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增加学习信息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习的信息资源,能将教师、学生、图书馆及资料库的信息有机结合起来,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师生双方利用计算机在教学活动中交流、讨论、启发等实现资源的共享。在听、读、说、看、操作活动中,大量信息刺激着学习主体,学习的容量增加了,信息量加大了。同时信息和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也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如教学《向往奥运》一课,这是一篇贴近生活、富有鲜明时代感的文章。作者肖复兴通过抒发对我国成功申办北京2008年奥运会和1992年在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感受,展现了对中国北京申奥成功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唱出了一曲激越飞扬的赞歌。而奥运会对小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上课开始,在文本与学生中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在学生充分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奥运资料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播放2001年7月13日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实况转播: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宣布2008年申办城市为北京的瞬间,申办人员互相拥抱的场景,何振梁、刘淇喜极而泣的镜头,中华世纪坛、天安门广场欢呼如潮的场面。身临其境的零距离感受,有助于直观体会那种喜悦,那种骄傲,那分自豪。播放后,教师轻轻地问:看到这里,你想说点什么?以次拨动学生心中向往奥运的情感之弦。老师还告诉学生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集中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实质——团结、友谊、进步、和谐、参与和梦想,表达了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追求人类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说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福娃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的寓意是什么?这样,学生被大量的学习信息所吸引,被浓浓的向往奥运之情所感染之际,让学生放飞想象、畅谈感受。
四、巧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
多媒体网络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
如:在《詹天佑》一课中,为了加深学生对开凿隧道的方法及原因的认识,我设计了CAI课件,在演示了“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井法”之后,我又设计了几种“凿井法”,让学生进行比较,学生在总结中得出:这些方法都不及詹天佑设计的方案为什么呢/学生从课件的演示中一目了然地知道了问题的实质。由于揭开了气内涵,学生弄错了这两种方法的科学原理,从而深刻地认识了詹天佑的“杰出”之处。随后我又播放了一段网上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我们目前的高科技,启发点播学生的盎然兴致,很多学生都设计出了省时、省力、安全、高效的凿井方法。学生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创造在这节课表现的淋漓尽致,学生的起情感的得到提升,探究的能力得到培养。
总之,多媒体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多媒体网络教学能使教师获得创造性的自由,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使学生为之动情、愉快、振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轻松愉悦的学习,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