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谈如何帮助单亲家庭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 谢海凤
【机构】 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东燕小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造成家庭离异的因素在增多,小学单亲家庭孩子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这些学生在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品行上与生活在完整家庭的学生都有很大的差异。在学校里,学习方面表现犹为突出的就是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习习惯不好导致大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尽人意,有很多成为班级里的学困生。众所周知,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学阶段又是培养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所以我们每一位义务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帮助那些单亲家庭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 学习习惯养成 成因 意义 对策
一、单亲家庭学生学习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造成“不完全家庭”的因素很多,父母离异、父母单方或双方死亡、服刑、出走……这些不同的家庭变故,使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失去了温暖的家。这个群体中有部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往往也都在班里名列前茅,但这样的孩子在单亲家庭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少之又少。大部分孩子则由于父爱或母爱的缺失,心灵受到创伤,上进心不强,在学校成绩不如人意,有很多成为班级学困生,究其原因就是他们没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是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主要表现为(1)没有好的课前准备习惯,而相当一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课前准备习惯几乎为零。第二天要学的数学知识点不会提前预习,要学的语文课文不会提前阅读,要学的英语单词不会提前熟悉背诵。这个好习惯没能养成有两个原因。首先很多单亲家庭的学生成绩较差,他们即使预习了也起不到正常学生预习应该取得的效果,慢慢地丧失了预习的信心和兴趣。其次,健全家庭的孩子多数会在家长的监督或陪伴下进行,时间长了自然会习惯成自然。而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家长对他们学习不够关注,监管力度不强,多数孩子放任自流,因此,很难养成好的预习习惯。(2)课堂上思想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不活跃,发言不踊跃。正常家庭的大部分学生课堂上能够至始至终认真听讲,能认真思考课堂上产生的问题,并会积极争取发言的机会,小组活动时能积极参与并交流意见。单亲家庭的学生常常会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内心总是烦躁不安、缺乏安全感,无法全心全意投入课堂学习。这些学生很多没有自信心,甚至有些自卑。他们害怕回答错误被老师批评,被同学们嘲笑,不敢主动发言。他们也极敏感,偶尔鼓足勇气回答问题,可能由于回答错误遭到老师的否定就会自信心倍受打击,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他们就根本没有主动发言的意识。当然,这样的自卑心理也会使他们根本不可能在老师面前暴露自己在知识上存在的问题,遇到不懂的问题也只会闷在心里,不去向老师和同学请教。他们的家长也很少跟老师沟通,课上不好的表现不会及时反馈到家长那边,不会得到来自家庭方面的教育。(3)课后作业习惯差。由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只有父亲、或母亲一方抚养,精力有限,很难在孩子放学后陪孩子完成作业。所以他们的课后学习习惯比课堂学习习惯更令人担忧,在单亲家庭学生中有一大半的学生不仅没有良好的独立、认真写作业的习惯,而且有的已经形成不完成作业的恶习。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就更不会有闲暇时间去主动读些有益的课外读物了。
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
单亲家庭在各种家庭结构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这些家庭中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个单亲家庭孩子能否茁壮成长,关系到孩子个体,关系到他的家庭,更关系到整个社会。如果大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被忽视,荒废学业甚至误入歧途将会给社会、给国家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
另外,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极具可塑性,是培养学习习惯的黄金时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能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孩子终生受益;反之,则对学生的学习有害,从长远来看,会影响到学生终身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因此,我们每一位义务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帮助那些单亲家庭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单亲家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家校联系,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无论是对学习哪门学科都是很重要的,而单亲家庭的学生大多是不会预习,没有预习的意识的。所以,首先我们要指导他们学会预习。养成预习习惯,应该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做到的,要不然就会造成在课堂教学中“慢半拍”,难以跟上教学节奏。养成预习习惯,可以减缓教学内容的难度坡度,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顺利地达成教学目标。
首先,相对其他学生而言,单亲家庭学生由于基础差往往不能很好地做好预习工作,所以,我们可以把预习工作放到课堂教学中。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预习环节,并在教学中不断训练预习的方法,逐步形成预习习惯。老师还要在课堂上通过有效的手段检测预习效果,让学生明确的意识到预习是很有必要的。其次,老师要主动跟家长取得联系,利用家校通,告知家长预习任务,让家长监督,帮助孩子完成好预习任务,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好的预习习惯。
2.给与爱心,养成主动参与课堂的习惯。
我们发现,单亲家庭的学生经常游离于课堂之外,而不是参与其中。有时候,教师关注了他们 ,却反而使他们更为焦虑,他们很担心自己不好的表现会受到老师的责骂,同学的嘲笑,这种心理状态是不利于学习的。所以我们要给与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多的爱心和耐心,不要让他们对老师的关注产生抵触情绪。尽可能让他们回答思考后可以回答的问题;当他们回答错误,不要加以责怪,可以让他们思考后再回答或坐下听别人回答;小组讨论时老师要走进学生,如果发现他们没有参与讨论,老师要加以提醒。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主战场。所以,课堂上要对单亲家庭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帮助他们克服胆怯心理,体验成功的乐趣,让他们融入学生群体,充满激情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此基础上,老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勇于展示的习惯,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3、多点关心,养成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达成教学目标、巩固教学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学生达成教学目标的主要依据。单亲家庭学生在作业完成方面主要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不能独立、保质保量的完成,还有部分人根本就不做。首先教师必须做到作业有布置必批改,有批改必讲解,让孩子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其次,教师要分析原因,及时督促,坚决不让单亲家庭的学生养成拖拉作业的习惯。对于成绩较差的,他们主要是不会做而拖拉,教师要多关心多指导。对于成绩处于中等的,教师要因人而异地采取对策,使单亲家庭学生养成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的习惯。老师还要经常与他们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配合,孩子如果感到了大家对他的关注,自然会对学习感兴趣的。
单亲家庭的孩子就像大海上行驶的一叶小舟,脆弱、敏感,需要更多的关爱和呵护。和他们接触最多也最容易取得信任的也就只有老师了,我们要敢于主动承担责任,去关心,去引导他们,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爱的阳光去温暖他们的身心,让他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