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浅谈隔代教育下幼儿习惯的培养 ——一次值日风波引起的思考
【作者】 杨爱霞
【机构】 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中心幼儿园
【摘要】【关键词】
一、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农村越来越多年轻的父母出外打工,抚养和教育孩子的重担就不可避免地落在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肩上,全权负责孩子。幼儿长期与祖父母共同生活,并且由祖父母主要承担幼儿家庭教养责任的情况称之为隔代教养。通常情况下,祖辈家长具有较多的育儿经验,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再加之祖孙之间的血缘关系,老人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这就构成了隔代育儿获得成功的一些心理基础。更有一些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和小孩玩乐,极易形成融洽的关系。然而,由于祖辈家长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对新事物、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探索能力还有所欠缺,一些祖辈的教养方式与幼儿园教育的落差,容易导致这些孩子容易出现行为偏差,形成严重的不良行为问题。
二、问题的出现
有一天早上,悠悠的奶奶一到幼儿园就主动来找我,用一种兴师问罪的语气问我:“老师,昨天你们是不是请悠悠做什么事情了?悠悠晚上回到家里就吵着说胸口痛,早上起来还说腰酸呢。”我仔细回想了一下,哦,没错,昨天轮到悠悠做值日,所以吃饭前要帮助老师发放筷子,吃过饭后也要帮忙整理班级小朋友擦嘴巴的毛巾。于是,我就把这个情况跟悠悠的奶奶说明了,悠悠的奶奶听了之后,淡淡的来了一句,“老师,以后别叫我们悠悠做事情了,我们在家里什么事情都不让她做的。”对此现象,我进行了深层的思考……
三、问题的症结
这件事情让我开始关注班级幼儿的劳动习惯和劳动能力,经过我的调查,我发现班级幼儿没有在家参与家务劳动的经历。看来,问题并不出在孩子身上,那问题又出在哪呢?经过调查得知:
1、家长观念:爷爷奶奶隔代宠,小孩还小,做什么啊?“家务活总共就那么点,你们自己都不高兴做还要叫小孩做。”
因素一:多数祖辈家长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祖辈家长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祖辈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还常常满足幼儿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形成了幼儿事事以自我为中心。
因素二:过分关注型的隔代家长。孩子本来能自己做的,祖辈家长呵护备至,代为其劳。孩子本来在正常环境下能锻炼自己的能力,结果让祖辈家长们取消了。
2、年轻的家长工作繁忙,还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根本无暇腾出精力来精心照顾、教育孩子,忽视了劳动能力的培养,过分关注学业上的练习与兴趣班的参与。也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小,只要身体健康、吃饱吃好,交给长辈教养也很好,认为他们养育经验丰富;到了上幼儿园时,又把幼儿发展寄托于幼儿园教师及长辈,认为这样孩子也会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就使得隔代教育成为家庭教育中的一种较为自然、普遍的现象。
3、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式的不当使孩子错失了形成优秀品质的良机,如爱劳动,讲卫生,谦让,互助等。
现在很多年轻父母在教孩子知识、满足他们的要求时,都会考虑这样做对孩子的个性成长是否有益,能否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当然祖父母也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但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孩子认字、数数,却不大在意应随时随地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爱劳动、谦让、照顾别人等优良个性品质。当孩子有了劳动的欲望(如孩子想扫地、给植物浇水、摆放桌椅、抹桌子等)时,他们一方面嫌孩子碍手碍脚,另一方面怕孩子累着了、衣服弄脏了等原因,会对孩子的劳动加以阻止。这样,就在不知不觉中打击了孩子的劳动积极性,扼杀了孩子的劳动意识,时间长了,孩子们就不愿意动手了。同时,由于祖辈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喜静不喜动,所以常常也让孙辈呆着不动,限制了孩子身体、个性、交往能力的发展,使这些孩子表现为胆怯、孤独,不愿与人交往。
四、对策与措施
其实我们知道,习惯伴着孩子的成长,俗话说“三岁看老”,孩子小时候的习惯也会伴着孩子的一生,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隔代教育有利有弊,怎样正确地发挥祖辈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以下是我一些个人浅薄的意见和看法。
1、构驾祖父辈桥梁,保持教育一致
祖辈——父辈在幼儿教育中的许多冲突源自于不相同的“认知结构”,帮助他们做好这方面的沟通,能增进家庭教育的效能。因此幼儿园应成为祖辈——父辈教育一致性的指导者,我们根据各个家庭和孩子的各自特点,采取了灵活多样的上门指导方式,帮助家长建立民主、和谐、友好的家庭环境。让家长知道隔代教育只能是亲子教育的补充而不是替代,年轻的父辈,作为父母,不管多忙,都要抽时间陪伴孩子,可以带孩子去公园,游乐场,或动物园等,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加强与孩子的交流,尽到作为父母的责任。另一方面,作为子女,年轻的父辈还应多和老人沟通,尊重老人,肯定老人正确的教育措施,经常和老人讲讲科学的育儿经验,虚心接受老人的意见,帮助老人学习接受新的事物,在不伤害老人情感的基础上,纠正老人的错误观点,尽可能的减少双方之间的摩擦,共同教育好幼儿。
2、探索各种形式的隔代家教指导活动,转变祖辈家长的教育观念。
祖辈作为教育者,对幼儿起着榜样示范的作用。他们是自身素质和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幼儿。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隔代家庭教育指导活动,让祖辈家长畅谈教育中的困惑,互相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正确地教育孩子。如孩子自己的事情要指导他们自己去做,吃饭不能喂,有好东西要想到别人等,使祖辈家长对教育孩子有明确的导向。如在小班的一次家长会上,我们选择了“孩子不爱吃饭怎么办”这个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组织祖辈们讨论。由于进餐问题来源于生活实际,祖辈们有切身体会,因此大家都很关心,议论纷纷,讨论热烈,最后大家互相借鉴了他人的成功经验,收益颇多,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加强家园合作,促进双方交流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要靠家庭,还要靠幼儿园。作为一个教育者,幼儿园教师对幼儿习惯的良好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师应尽力地减少隔代教育对幼儿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开发隔代教育的优势,经常和祖辈进行沟通,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共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时刻以孩子为主。
4、给予幼儿实践的机会。如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情况,分配给他们一些适当的劳动,在小班主要以自我服务为主,如整理玩具,穿脱自己的衣服,自己吃饭扣钮扣等;中班可增设值日生,在能自我服务的同时,学习帮助同伴,系鞋带,摆放学习用具等;到了大班除了要进行自我服务劳动,还要为集体劳动,如摆放整理图书,擦桌椅、杯巾橱、扫地等,值日生劳动内容基本上是固定的,但在安排人员和组织上是灵活的,如动作快地给同伴分玩具,动作慢的则负责整理图书等,组织劳动是形式上多样化,要将简单枯燥的劳动组织成游戏的形式,使幼儿乐意接受。同时让幼儿回家后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成人要及时肯定幼儿劳动的热情,并做出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增强幼儿爱劳动的愿望,让他们看到劳动成果,体验到劳动的快乐。
总之,隔代教育作为一种家庭教育形式,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我们应正确看待它的优缺点,不能把幼儿个性发展的所有问题都归结到隔代教育。我们要努力发挥其优势,克服其种种负面影响,为幼儿创造一个文明,和谐,健康的环境,这样才能使幼儿的个性健康发展,成为优秀的新一代的建设者。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