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修得清渠引活水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
【作者】 周可全
【机构】 江苏省如皋市新民小学
【摘要】【关键词】
众所周知,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因而,独生子女群体也将会长期存在并逐步成为我们社会的主体,他们将支撑起中国现代化建设,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所以,在研究他们的成长过程、基本特征、社会表现的基础上,发现在独生子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和完善我们对独生子女教育的方法和措施,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独生子女的教育,既有社会、学校的责任,也有家庭的责任,只有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一体,才能更加有利于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然而在这三者中,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个人都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最初影响。独生子女的教育是每个家庭对社会应尽的神圣职责。
点击:独生子女现状堪忧
依赖性。对父母、家庭、环境的过度依赖,是独生子女的一个通病。这主要是家长的过度管制造成的。
利己性。首先由于父母对他们的过分宠爱,其次,父母怕自己孩子在于他人交往中吃亏,有意无意地教了一些自私的观念和方法此外,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也强化了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
孤僻性。独生子女在家中没有兄弟姐妹,容易感到孤独,而这种孤独一般要通过父母的关爱来弥补,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可能得不到足够补偿。
反抗性和任性。由于独生子女从小就处在家庭的核心地位,是家中的“小皇帝”,呼风唤雨,往往凭感情办事,自我约束力差,意志力薄弱,情绪波动大,容易形成对他人的反抗性和任性。
溯源:家庭教育难辞其咎
独生子女身上不断凸现的种种不良情况,说明家庭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及时矫正,不仅会影响到独生子女自身的发展,破灭家长们的幻想,也将会深刻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前途和命运。
(一)期望过高 基于我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心理特点,父母对子女通常抱有很高的期望。所有父母都想使自己的子女成为有用的人,成为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导致对孩子的爱缺少理智,出现许多荒谬的现象。情感上的扭曲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具体规律,无疑与父母的期望相背离。
(二)重智轻德 有的家长认为,智育是孩子成才的唯一通道。为了孩子能考高分,请老师补课,购买大量的参考书、习题集。由于怕孩子影响学习,就不让孩子担任班干部,不准孩子参加学雷锋等公益劳动。考了高分父母对孩子千依百顺,给予各种奖励;成绩考不好便会受到各种责罚。这种教育方式往往导致孩子双重人格的形成,塑造出孩子胆小怕事、懦弱的性格,或是导致孩子言行不一,在父母、师长面前,和在其他生活圈中性格表现截然相反的现象。家长产生重智轻德的现象固然与我国现行的升学、就业制度有关,但也和家长的认识有关。许多家长没认识到孩子之所以能考高分,除了智力因素以外,还有许多非智力因素,如意志、品质、性格、毅力、劳动观点、人际关系、社会常识等等。假如缺乏这些非智力因素,只知死啃书本知识,整天在作业圈里打转,即使能考高分,也成不了高素质的人才。
(二)方法不当由于我国缺乏成熟的家庭教育理论,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理论,父母把对子女的爱和教混同起来,甚至用爱代替教,陷入溺爱和过分管制的误区,给孩子造成不良影响。
对策:修得清渠溯游从之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独生子女群体将会逐步成为我们社会的主体,他们是中国未来的希望。所以,在分析他们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找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措施是很重要的。现在对独生子女的教育对策提出以下几点:
(一) 因材施教。俗话说“知女莫如母,知子莫如父”。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应是一位知心的交流者,积极的关注者。父母要明白每个孩子不一定都是天才,要掌握适度原则父母就必须要了解自己孩子先天的程度,根据其自身的特点加以教育,使其能力得到扩展。在不同的环境中,父母应该根据孩子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及发现的问题因势利导,加以指导。若是该赞扬的优点我们的父母们就要积极鼓励和赏识自己的孩子。但是,如果孩子的行为有失偏颇,父母也要及时处理,根据情况适当教育,正面引导。
(二)学会分享。自私利己的人是不容易与他人友好交往和平相处的。因此要教给孩子“舍得”的真谛:舍得舍得,有舍才得!让孩子学会把一切与别人分享,无论是物质的或是精神的,在与别人分享,为别人付出的同时,自己也会收获快乐和幸福。家长要放心地让孩子到小伙伴中去锻炼,学会在集体团队中共同进步,培养强烈的自主精神、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协作能力,感受到集体团结协作的力量,收获到合作的快乐。同时还可以利用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孩子进行分享认知的培养,文学作品中的适当的正面形象最有利于孩子接受教育。有些意境优美、十分动听的童话故事可以有意地安排孩子在聚会或公众场合自己表演,使孩子在自编自演获得快乐的同时,进一步受到“分享”教育。
(三)学会做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句俗语道出了中国家长渴望子女成才的强烈心愿。在如今以考分衡量教育成果的社会氛围中,家长教育孩子往往单纯向分数看齐,忽视对孩子人格的培养。“要想成才,首先成人”,培养孩子成人,首先要教孩子学会做人。教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著名教育家闵乐夫认为,家长要把孩子培养成有爱心、讲诚信、有责任心和爱学习的人。家长要想达到教育孩子学会做人的良好效果,一定要言传身教,以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家长想让孩子成为一个有德有才的人,一定要在点滴中培养孩子,在生活中影响孩子;只有让孩子学会做人,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父母。
(四) 独立自主。家长应有意识地克服过度照顾和过度保护,凡是其能自己独立完成的事,让孩子自己来干,不要包办代替。独立自主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出来的。给独生子女多创造锻炼其独立能力的机会,尽早鼓励其自我照顾,稍大一些,可交给孩子一些能独立完成的任务,完成得好,要鼓励、表扬,促使其增强自立、独立的积极性。从小注重培养独生子女的自主活动能力,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的勇敢精神和创造性。凡是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孩子们的自主活动,家长们都应该尽力给以鼓励、支持。即使失败了,也不一定是坏事,仍可磨练孩子们的意志力,培养克服困难的精神,并且还会促使孩子多动脑筋,知道在世界上办成一件事并不是容易的事,这样的教育才能使我们的独生子女更加独立。
(五)历练苦难。“不经磨难不成才”,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逆境造就人才,顺境往往使人变得平庸。对独生子女进行适度的逆境教育,进行居安思危、忧患意识、勇于实践、经受挫折、克服困难、摆脱依赖和培养自主自立精神的教育和锻炼,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障碍和困难的环境,或是制造一些逆境、难题,使孩子经受失败与挫折的考验,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和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孩子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孩子就像一条鱼,如果家庭、父母这个水不清,鱼就活不了。”我们只有修得家庭的清渠,引进教育的活水,相信,千千万万个独生子女将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