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如何搞好初中数学教学

【作者】 李雪冰

【机构】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数学教学过程不但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发掘课堂效果的积极因素,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本身的追求。

  1.数学课堂教学的引入要吸引学生兴趣

  新课的引入,在课堂教学中是导言,是开端,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地导入新课,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课的学习,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如果每天都重复着那句单调而乏味的语言。学生则会听而不闻,旁若无事。学生在这种涣散和无意识的心理状态下是不可能集中精力把课听好的,因此也就不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解决好这些问题,有必要探讨一下新课引入在教学中的作用。

  1.1 好的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发明家无一不是对所探讨的问题有浓厚的兴趣才获得最后成功的。所以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好数学的保证。学生怕数学,讨厌数学,症结就缺少对数学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把要学生学数学,变成学生自己要学数学,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变成有趣的数学。解决好这个“难题”,恐怕就成功了一半。我认为利用新课的引入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1.2 好的引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好的新课引入能强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人的注意力越集中,对周围其他干扰的抑制力就越强,因此这时接受信息的信噪比特别高,信息的传输效率也最高,这时人对事物观察得最细致,理解得最深刻,记忆得最牢固。所以教学中教师应在学生进入教室后情绪尚未稳定、注意力尚未集中之前,运用适当的新课的引入手段或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尽快集中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上来。反之,如果教师在刚上课时,不注意引入课堂技巧,不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就如《大学》中指出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这就更谈不上学习了。

  1.3 过渡自然衔接,使学生有准备、有目的地进入新课的学习。好的新课引入,应该起到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在新旧知识之间架起桥梁的作用,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明确目标,打下基础。例:在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关于列“一元一次方程”中的“打折销售”一节的教学前,我先让学生利用周末到服装店进行关于服装打折销售的社会调查,了解相关信息,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问题。

  一件衣服标价498元,以7折销售后仍然获利110.6元,请问该服装的进价是多少元?(提示:利润=销售价-成本)

  由于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社会调查,所以能很快的找出该题的已知量、未知量和等量关系,顺利解答。然后我又让各组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出一道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各组同学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各种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都一一得到展现。

  在上述活动中,学生深切体会到了数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感受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信心和能力。针对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创设教学情境自然起到承上启下。

  1.4 引入能为新课的展开创设学习情境。良好的新课引入可以起到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情绪愉快地进入学习过程,为新课的展开创设良好的条件。例:我在教学“中位数与众数”这节内容时,先以这样一幅情境引入新课:

  员工 经理,副经理,职员A,职员B

  月工资/ 8000400030002400

  员工 职员C,职员D,职员E,杂工

  月工资/ 3000200020001200

  经理说:我公司收入很高,员工月平均工资3500元。职员C说:我的工资3000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职员D说: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2000元。应聘者:这个公司员工工资到底怎样呢?

  创设了这个情境后,我以讲故事的方式叙述:小张是我校初中毕业的学生,由于没有考上高中,于是到广东某公司应聘,当他路过一家公司门前时看到了这样一则招工广告:

  “我公司因业务扩展,急需员工一名,公司员工月平均工资3500元,有意者速来面试。”看完这则广告后,小张非常动心,于是他经过简短的面试后,与该公司签订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可一个月后,小张仅领到1200元的工资,他感到很吃惊。随后他又了解了周围员工的工资情况,竟然没有一个人工资达到3500元。他非常愤怒,便以公司发布虚假招聘广告为由,将该公司告上了法庭。请问:小张能打赢这场官司吗?让他们分析小张被骗的原因,进过一番讨论后,我向他们揭示了小张受骗的本质原因:算术平均数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要反应真实情况则应该选取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中位数与众数”。过后很多同学都积极地思考出了要反应本公司员工们的工资的真实情况应看其“众数”而不是“算术平均数”。此时同学们也对“众数”的定义和作用都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和掌握。

  通过这个故事,创造性的运用教材。恰当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不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让他们带着好奇的心情主动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探讨中来,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2.课堂教师要对学生科学评价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许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争取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他们会反复钻研、探讨,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这是几个手指?”,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历害,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见,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随便说“错”,否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教师还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例如有的学生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书上带*的习题或思考题,就及时在课堂上表扬鼓励,称赞他们爱学习,能自觉学习。学习较差的学生,往往对学习没有信心,没有动力,教师不要过多的指责他们不努力、不认真学,对他们既要晓之以理,更要注意发现他们的微小进步,予以鼓励,如告诉他们“你并不笨,只要你能不断努力,一定会学得很出色。”只有进行正确、科学的评价,才能使学生从评价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勇于前进。

  3.教师要设计好成功数学课堂知识的台阶

  要使学生产生学好数学的强烈欲望获得成功,教师必须设计好探索数学知识的台阶,包括设计好课堂提问和动手操作的步骤等,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同学都能拾级而上,“跳一跳摘果子”,都能获得经过自己艰苦探索,掌握数学知识后的愉快情绪体验,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满足,激励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当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适时、有效的帮助和引导学生,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特别是后进学生容易自暴自弃、泄气自卑,教师要给予及时的点拨、诱导,如画出线段图帮助他们理解应用题、让他们换句话说理解题意、举个例试试等,半扶半放地让他们自己去走向成功。

  总之教师精心设计课堂,科学地评价学生,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