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教育研究
Educational
Research
主办: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16开
ISSN: 1002-5731
CN: 11-1281/G4
邮发代号:
2-277
投稿邮箱:jyyj79@126.com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教育研究
创刊时间:1979
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2000)
中文核心期刊(1996)
中文核心期刊(1992)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再创造意识
【作者】 张辉
【机构】 长安区韦曲街道中心学校
【摘要】认识体育教学的重要地位,且能全面正确认识他的作用。并且认清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提倡培养再创造意识是必不可少的。如何培养再创造意识?营造一个和谐、平等、友好且带竞争性的学习氛围。注重发挥想象,在实践活动中激活创新激情,激发创新意识。培养思维敏捷和独创性。【关键词】营造氛围、激活创新意识、独创思维、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多向思维。
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和技能,而且还能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注意精神,增强组织性、纪律性。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者“创造”出来 ,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活动 ,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根据这一“再创造”学习理论可知 ,学习就是学生的“活动”。
教师要想成功的组织好一堂体育课,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在于创造一个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活跃了,才能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体育教学中,只有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积极的课堂气氛,才能促进学生学习和思维的发展、体育课上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关系融洽和谐。通过研究小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必不可少的。才能消除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心理压力,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为了体现高效课堂,我们不应该忽视学生的再创造意识。
一、营造氛围,产生竞争性学习意识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体育课堂比前几年鲜活多了。学生的发言自由度宽了,讨论参与度高了,学习合作度强了,老师鼓励话语多了,期待的目光柔了,微笑的教学多了。学生正在自主、合作、竞争的氛围中,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愉悦、宽松、平等努力地学习着。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如在教授三年级跳绳时,先每人一条绳,自由活动几分钟。然后教师提问“你拿绳都会玩些什么?”这时,学生就会说“单脚跳,双脚跳、挽花、顺跳、倒跳…..”这时老师就抓紧时机,让会跳的学生展示一下,以引起其他学生求知的欲望,产生一种竞争的意识。然后我们在相互探讨中让学生自学,教师点拨,指导练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自然而然轻松愉快,收效不错。在教师的激发情景中,课堂教学目标就能完美实现,课堂气氛就能调动起来,这样让“要他学”变为“我要学”,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想学,乐学,收效不错。
二、注重发挥想象
创造与想象几乎是人类的本能。但是现在的孩子进入学校后,他们那种天真和本能的创新与想象。在枯燥的教学和呆板的规则束缚下,以及机械重复训练的限制下,创造之树枯萎调零,想象之鸟不再高翔。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走出教育观念的误区。把创造想象的乐趣还给他们。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知道到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有自觉更新知识的意识和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以及在更新和应用知识过程中体现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在我们的教学中,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如技巧中前滚翻教学。用蹲撑如袋鼠,瞪推要低头,臂部比肩高,支撑作退让,滚动紧缩腰的形象语言描述。同时再作优美动作分列,通过直观观察和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明确动作的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建立理念与实际之间的联系。由于直观感知,记忆,头脑中储存有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和想象。
三、在实践活动中激活创新激情
课堂教学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训练机会,只要善于发现,巧设训练,定能激起孩子们创新思维的火花,使其思维中的创造性闪现出夺目的光辉。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学生表现的良机。就如,有的学生很想成为运动员,就大胆邀请老师参与他的活动。通过表现为实现他的创造性;有的学生想当小老师,就组织学生,使学生能听指挥;家的学生练习时想出了新花样,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激活了创新激情。
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证明:应用原型启发解决问题,是引发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比如,在教沙包出手动作的身体姿势时,可比作一张拉弦待发的弓,说明满弓的道理。教师把一根竹片比作身体,在它的一端放一块小石头,在竹片弹力限度的情况下,竹片弯的越大,弹力越大,小石子飞的越远。从类比中悟出动作的本质,从类似和类比中探求科学规律,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创造欲望,逐步培养想象能力。然后教师示范,让学生感受其中的道理。接着学生模仿老师的分解动作,逐步学会扔沙包。
人们常说,要授人以“渔”,而不要授人以“鱼”。要想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不是去向学生为传授“渔”法,而是探究“渔”法的形成之道。所以,现代体育教学应当让学生学会在现实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并且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我们利用原型启发,诱发思考,促进学生想象。
四、激发创新意识
爱国斯坦认为:提出新问题,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我们过去的教学主要是解决现存的问题。培养的是“应答式”的能力。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主动精神受到压抑,这无形中削弱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所以要在问题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根据知识特点和儿童的认识规律 ,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活动的条件和机会 ,让学生在低层次的活动中对知识进行筛选、提炼和组织 ,使之上升为高一层次知识。结合体育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得出从相关事物中找差异性,不相关事物中找相关性着手,逐步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科学态度。比如,教学前滚翻时,抓信这一时机,启发学生仔细观察与思考。学生不难想到圆球或圆形物体容易滚动。人体团得越圆越容易滚动。悟出了前滚翻正确的动作原理。现如,棋类是否属于体育范畴?此问题学生从没有思考或不敢质疑过,而按其真正意义上的体育概念,棋类并不属于体育范畴。通过反向思维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捷径,促进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培养思维敏捷和独创性。
创新意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人的思维品质之一。一般将思维品质归结为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创性。并且认为人类获得成就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思维的独创性。因此,我们在比较分析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和独创。
思维的独创性可以概括为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两种形式。在体育教学中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机会,激发学生大胆探索,引导多向思维。让学生先实际后总结归纳,让学生在实际中体会,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如在教立定跳远时,我们先集体学习,学会正确的双脚起跳双脚落地。用游戏让学生自由结合玩,来巩固跳远的技术。跟我们学习的跳远紧密相连,能体现这节课的主题。每一小组用小绳、呼啦圈、篮球、体操垫来进行情景设置。其中大家多数想法一致的为:小绳视为“小溪流”,呼啦圈视为“一口井”,篮球视为“小沙丘”,体操垫视为“沼泽地”。游戏里面体现了大家丰富的想象力和思维独创性,使我们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变得生动有趣,不枯燥乏味。这样学生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发挥独创性。在同学们敏捷的思维方式下,很快掌握了技能的要点,又培养了学生的在创造意识。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再创造意识的培养,学生才会学得生动活泼,学习主动性才会明显增强,教学效果才会提高。
因此,培养学生再创造意识,不但要营造一个和谐、平等、友好且带有竞争性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友好的集体里愉快地成长,而且要注重发挥想象的,激活创新激情,激发创新意识,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独立性。
参考文献:《体育教改实验》
《小学教育科研方法》
《小学德育》